女帝的贴身男宠

女帝的贴身男宠

蚂蚁不敢闲 著
  • 类别:重生 状态:连载中 主角:陆逸芈筱 更新时间:2025-07-04 12:35

女帝的贴身男宠是一部令人陶醉的精彩小说,由蚂蚁不敢闲精心打造。故事围绕着主角陆逸芈筱展开,情感细腻而深入,洞察力极强。这本小说揭示了关于仇恨和爱情的精彩故事,赢得了广泛推荐。也罢,既然身份暴露,此小贱又被制住,不妨直接将他们的阴谋逼问出来。他敢不说,别怪……

最新章节(第1章)

全部目录
  • 太和殿。

    早朝。

    皇帝芈筱在上,辅政四臣居中,文武百官分列两边。

    殿外的广场上,还有许多随时等候觐见的臣子。

    “陛下,今夏天干雨少,利州、夔州一带深受影响。田地干旱,禾苗枯死,只怕会影响到今秋收成,需早做防范。以免届时发生灾情,激起民变。”御史中丞刘仁上奏。

    虽然明知道芈筱这个女皇只是个摆设,实际处理朝政的是辅政四大臣,但还是要装模作样的上奏给她听。

    就像老婆难产,你求菩萨,最终能不能母子平安,还是得看稳婆。

    果然,芈筱还没说话,太尉熊聪立马沉声道:“哼!刘御史勿要危言耸听,有旱抗旱,有灾救灾,如何就能激起民变?”

    户部侍郎站出来附和:“太尉大人所言甚是,天有不测风云,哪能年年风调雨顺?即使有灾,赈灾就是了。再说一群泥腿子,还有胆子造反不成?”

    “就是,利州、夔州,可都挨着襄阳府呢,十万大军驻扎在那,即使有反贼,覆手可灭,何忧之有?”

    “呵呵,依我看,这些贱民就是懒的。田里没水,不会去河里挑水浇地呀?非得等老天下雨?”

    “可不是吗,雨下多了就说水患,不下雨又说干旱。我看他们就是想方设法的找借口懒得干活,眼睁睁看着田里庄稼不是涝死就是旱死,好等着没收成了,让朝廷去赈济,吃朝廷的白食!”

    “胡大人言之有理呀!刁民就是刁民,成天想着不劳而获!依我看,到时没收成,也根本没有赈灾的必要,饿死他们活该!饿死一批,剩下的就老实了,才懂得不干活就没饭吃的道理。”

    ......

    众官员你一言,我一语。

    刘仁心中叹息退下,低头不再言语。

    这些,就是我楚国的官员呀。

    以四大奸臣为首,百姓在他们心里,草芥一般!

    且放眼整个朝堂,大半都是四奸臣的拥趸之辈。

    剩下的,也只是些得过且过的苟且之人。

    正直敢言的,要么被害,要么辞官。

    就连自己的上官,御史大夫杨谦都被气得卧病在床。

    负责纠察百官、可风闻奏事的领头人都不在了,这些奸臣附庸,自然也就更加猖狂。

    罢了,自己只是御史中丞,区区五品微末,将看到的隐患说出来就是了。

    其他的,自己也无能为力。

    哎!我大楚,还有中兴的希望吗?

    芈筱端正的坐在龙椅上,而藏在龙案下的小粉拳,却紧紧的攥着袖口。

    仿佛袖口,是这些乱臣贼子的脖子似的。

    用力掐住了,掐得他们没气了,他们就说不出这般人面兽心的话来!

    芈筱虽然不通农事,却也读过无数典籍。

    即便是数十年前大楚强盛之时,无论遇到洪灾、旱灾、瘟疫、虫灾等各种灾害,无不与饿殍遍野、易子相食等可怕的字词相关联。

    可见,百姓在天灾面前,是非常脆弱的。

    民,为国家之根本。

    这句话,可是圣人典籍里写得清清楚楚的话。

    朝堂上这些官员,平时都自诩学识渊博。

    那么他们肯定是知道这句话的。

    可,他们为什么会将百姓的生死,看得这么淡漠?

    饿死一批,剩下的就老实了?

    这是一名饱读圣贤书的朝堂高官说出来的真知灼见?

    芈筱异常愤怒,但这种事情,这样的话,这六年来她听得多了。

    也知道即使反驳也没有用,因为这些人的嘴皮子利索,总会引经据典说一通大道理。

    最后还总结出陛下年纪尚小,对政事理解还不够深刻的结论。

    听后,更加生气。

    所以,她便没有吭声。

    她心中清楚,这些奸贼说的绝对是错的。

    但她确实不知道具体错在哪。

    更想不出更好的政策,令大楚的百姓不再挨饿。

    只能忍着,回去再多读书,多学习。

    杨太傅曾经说过:这天下的道理,尽在书里。想不明白,只因读书不够。

    司空陆辙等百官议论声音小了些后,突然说了一句话:“我倒是觉得,民之所以心生惰性,皆因我朝赋税太轻。”

    殿中所有人一下子静了下来。

    包括芈筱,也一脸愕然的看向陆辙。

    只因,大楚高祖皇帝出身微末,深知百姓生活不易。

    在建国之初,就定下永不加赋的国策。

    除写进皇训,还写在了洛都皇宫门口的牌匾之上。

    尽管八年前北胡入侵,洛都失陷,那块牌匾也留在了洛都。

    但这条国策,却依旧是我大楚不可动摇的基本国策。

    他陆辙,哪来的胆子否定高祖皇帝定下的国策?

    却听陆辙又特意转过身来说道:“陛下,治国无定式,需据国情而变通。

    我大楚开国之初,天下历经百年战乱,民生凋敝,人心思定,宜休养生息。

    高祖皇帝这才减赋税轻徭役,并承诺永不加赋,令百姓可安心专事生产,更可令大楚更加稳定。

    但,楚国百余年的安定,百姓收入渐丰,而赋税却不曾增加。

    这也导致百姓惰性益增,喜享乐而不喜生产。

    今我楚国被迫南迁,正应举国奋进,积聚物资,好北复中原。

    因此臣认为,当增加赋税与徭役,既去民惰性,又可强盛国力,方能中兴大楚!”

    陆辙话音一落,太师田培就哈哈一笑:“陆司农之谏,真可谓高瞻远瞩。”

    司徒朱铭及许多附庸四奸臣的官员,也对此提议纷纷大赞。

    芈筱却眉头一皱。

    虽然她觉得陆辙的谏言,多半没安好心。

    楚国自建国起,定下的赋税较前朝就轻了许多。

    大致核算下来,平均一人种二十亩地,只需要交一亩地的税就可以了。

    剩下的十九亩所产之粮,按道理应该足够吃穿用度还略有盈余。

    但从本朝记载的典籍中看到,即使赋税减轻,许多百姓似乎还是会饿肚子。

    并且一遇到天灾,就会饿死好多人。

    真是因为赋税轻了,百姓就会变懒的缘故?

    她想不明白,却也不知道如何反驳。

    加赋,她内心是不同意的。

    但,并没有什么用。

    因为四奸臣既然提出来了,就肯定会很快开始实施。

    到时给自己盖个印就行。

    这推翻高祖所定国策的骂名,还得朕来背。

    哎,好烦躁!

    好想来一杯那冰爽的杨梅酒压一压。

    正好三天了吧?

    行,你陆辙气朕,朕去霍霍你儿子!

    没毛病吧?

手机上阅读

请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