湮灭:昆仑秘境

湮灭:昆仑秘境

爱吃卤猪头肉 著
  • 类别:科幻 状态:已完结 主角:林昭雪陈墨 更新时间:2025-07-18 10:00

《湮灭:昆仑秘境》这本书大家都在找,其实这是一本玄幻科幻小说,是作者爱吃卤猪头肉的一本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林昭雪陈墨,讲述了看到那些黏液字迹正在以细胞分裂的速度生长,缘的生物活性让他既恐惧又兴奋——这可能是地球生命与外星生物的首次基因交流证据。……...

最新章节(湮灭:昆仑秘境精选章节)

全部目录
  • 昆仑山北麓的死亡谷在秋分后总是笼罩着血色雾霭,那雾像是活物,

    随着山风的节奏缓缓吞吐,将整片峡谷都裹进一片粘稠的猩红里。

    当第七支科考队的越野车碾过玄武岩断层时,轮胎碾过碎石发出的咯吱声被浓雾吞噬,

    只剩下引擎沉闷的轰鸣。车载罗盘的指针突然像疯了一样逆时针旋转三百六十度,

    转速快得几乎连成一个银圈,最终猛地停住,针尖固执地指向谷底深处,

    仿佛那里有某种无形的引力场在拉扯着磁场线。队长林昭雪握紧方向盘,

    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

    她后颈的陈年烫伤在寒雾中泛起细密的刺痛——那是三年前实验室爆炸留下的印记,

    一块不规则的暗红色疤痕,像片凝固的血痂,也是她坚持带队进入这片禁区的唯一理由。

    她盯着跳动的指针,喉头发紧,三年来午夜梦回的画面又浮现出来:爆炸瞬间冲天的火光,

    丈夫顾明最后推她出门时决绝的眼神,还有那份始终没被官方认可的“事故报告”。

    副驾驶座上的周远推了推鼻梁上的防雾眼镜,他的地质勘探仪屏幕上跳出一串乱码,

    紧接着屏幕突然黑屏,几秒钟后又亮起,显示出一行扭曲的绿色字符:“边界已至”。

    他指尖在屏幕上滑动,试图调出系统日志,

    内心却掠过一丝不安——从事地质勘探十五年,从未见过仪器出现这种无规律的故障,

    除非这里的磁场已经紊乱到超出物理定律的范畴。

    簸中注意到谷内植被呈现出诡异的对称性:左侧崖壁上的红柳枝条像是被无形的手一一扳弯,

    所有细枝都整齐划一地向右倾斜,

    连叶片的朝向都保持着精确的角度;右侧的沙棘却反其道而行,每一根棘刺都向左弯曲,

    形成一道完美的镜像对称。生物学家陈墨扒着车窗,手里的相机快门按得不停,

    他的呼吸在玻璃上凝成白雾,又迅速被外面的红雾渗透,变成淡淡的粉色。

    “这不符合植物向光性原理,”他喃喃自语,指尖在相机屏幕上放大红柳的特写,

    “你看这些韧皮部,像是被某种力量强行重塑过,木质纤维的排列顺序完全颠倒了。

    ”他感到一阵寒意爬上脊背,作为研究植物形态学的学者,

    眼前的景象像是在嘲讽他毕生所学的知识体系,仿佛自然界的法则在这里被彻底改写。

    林昭雪没有回应,她的目光落在远处山脊线上,那里的雪线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退,

    露出下面青黑色的岩石,而岩石的纹理竟像是无数细小的血管在蠕动。

    她握紧了藏在口袋里的半张照片,那是顾明在实验室的留影,

    照片背面写着“昆仑深处有答案”,这行字是她不顾劝阻带队进入死亡谷的全部支撑。

    车队在一片镜面般的水潭边停下休整,水潭的水面平滑得没有一丝波纹,

    像是被冻结的液态汞。陈墨第一个走过去,当他低头看向水面时,

    喉咙里发出一声压抑的抽气声。他盯着水中扭曲的倒影,

    胃里一阵翻滚——那影像分明是自己,却有着昆虫般的复眼和多节的肢体,

    仿佛身体里潜藏的某种东西被水面剥离出来,**裸地呈现在眼前。队员们陆续围拢过来,

    每个人都在潭中看到了五个模糊的人形轮廓,

    那些影子的四肢以违背解剖学的角度伸展、扭曲,胳膊像是被拉长的橡皮筋缠在脖颈上,

    双腿则反向弯折,脚底板朝上,宛如被无形的力量揉皱又强行展开的蜡像。

    林昭雪的影子在最中间,她看见“自己”的后颈有团蠕动的黑影,

    像是某种寄生生物正在皮肤下游走。心脏猛地抽痛,她想起三年前爆炸后,

    法医报告里提到顾明的尸体缺少后颈的皮肤组织,当时只当是爆炸造成的损毁,

    此刻却与水中影子重叠,形成一个恐怖的猜想。周远蹲下身,用地质锤敲击潭边的岩石,

    岩石发出空洞的回响,碎屑掉进水里却没有激起半点涟漪,而是像墨滴一样在水面晕开,

    融入那些扭曲的影子里。他强作镇定地记录数据,

    笔尖却在记录本上划出歪斜的线条——岩石的密度数据显示它本该沉入水底,

    却像泡沫般漂浮,这种违背物理常识的现象让他开始怀疑自己的专业判断。

    夕阳将血色雾霭染成金红,队员们搭建帐篷时,

    发现钉入地面的钢钉都在以肉眼难辨的速度生锈。林昭雪站在帐篷门口,

    望着逐渐暗下来的谷底,后颈的疤痕又开始隐隐作痛,她知道这个夜晚注定不会平静。

    第一个异变发生在午夜。负责值夜的陈墨突然发出非人的尖叫,那声音不像是从喉咙里发出,

    更像是声带被某种东西撕扯着,混合着金属摩擦的锐响。他感到眼球像是被砂纸摩擦,

    伸手去揉,却摸到一层坚硬的外壳,

    恐惧瞬间攫住了他——显微镜下那些异化的苔藓细胞,正在以某种方式反噬到自己身上。

    林昭雪抓起应急灯冲出帐篷,光束扫过营地时,

    她看见周远和另外两名队员已经跌跌撞撞地跑向观测帐篷,

    苏晴手里还攥着半截断裂的注射器。心脏在胸腔里狂跳,她预感到最坏的情况正在发生,

    三年前实验室里那种绝望的窒息感再次笼罩下来。观测帐篷的拉链被从里面撕开,

    陈墨蜷缩在显微镜前,脊背弓得像只被煮熟的虾米,他的手指深深抠进桌面,留下五道血痕。

    当林昭雪的光束照在他脸上时,

    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他的眼球表面覆盖着一层半透明的甲壳,像是覆了层蝉蜕,

    甲壳上布满细密的纹路,在灯光下折射出虹彩,而原本黑色的瞳孔变成了浑浊的乳白色,

    正随着灯光的移动缓慢收缩。

    “看……看这个……”陈墨的声音像是从生锈的铁管里挤出来,

    他的手指颤抖着指向显微镜。他的视线穿过甲壳,看到的世界已经变成棱镜般的光谱,

    恐惧中却夹杂着一丝诡异的兴奋——那些苔藓细胞的神经元网络,

    正在与自己的视觉神经产生共鸣。林昭雪凑过去,

    目镜里的景象让她胃里一阵翻搅:苔藓细胞正在分裂,但分裂出的不是新的苔藓细胞,

    而是类似神经元的结构,那些灰白色的突触在载玻片上蠕动、伸展,

    互相连接成一张细密的网。更诡异的是,当她的心跳因为恐惧而加速时,

    那些细胞分裂的频率也跟着变快,仿佛有根无形的线将它们与自己的生命节律绑在了一起。

    后颈的伤疤突然灼热,她猛地后退,撞翻了旁边的试剂架——这不是巧合,

    从进入死亡谷开始,她的身体就一直在与这里的异常产生呼应,就像钥匙**了锁孔。

    周远突然抓住陈墨的肩膀,“你后颈怎么回事?”他的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

    作为团队里最理性的人,

    此刻却希望自己看错了——陈墨后颈的疤痕与林昭雪的烫伤如此相似,

    仿佛某种复制程序正在启动。众人的目光聚集过去,

    只见陈墨后颈右侧出现了一块与林昭雪一模一样的烫伤疤痕,暗红色的边缘还在微微泛红,

    像是刚刚才形成。林昭雪下意识地摸向自己的后颈,那里的刺痛突然加剧,

    像是有根烧红的针正在往里钻。脑海里闪过顾明实验室的一份加密文件,

    其中提到“基因标记的对称性激活”,当时她以为是理论模型,

    现在却成了眼前活生生的恐怖现实。寒雾在黎明前最浓,

    观测帐篷里的液氮罐发出持续的嘶鸣,像是在为即将到来的白昼发出警告。

    林昭雪守在陈墨身边,看着他眼球上的甲壳随着呼吸微微起伏,

    突然意识到这不是简单的感染,而是某种基因层面的重构。第二天清晨,

    队伍在谷底发现了被锈蚀钢条禁锢的金属舱。晨露在钢条的绿锈上凝结成血色水珠,

    滴落时在地面砸出细微的坑洞,那些坑洞的形状竟与陈墨瞳孔的收缩频率完全一致。

    那舱体半埋在碎石堆里,表面覆盖着厚厚的绿锈,锈迹下隐约可见银白色的金属光泽。

    周远绕着舱体走了两圈,

    测距仪的读数稳定在一个不可能的数值上——舱体内部的空间体积竟然大于外部测量值,

    这意味着它可能存在多维结构,超出了三维空间的物理法则。

    钢条像是从舱体内部生长出来的,扭曲着**周围的岩石里,形成一个不规则的牢笼。

    他伸手触摸钢条,冰凉的触感里带着微弱的搏动,像是某种生物的血管在输送养分,

    这个念头让他猛地缩回手。周远用激光测距仪扫描舱体,屏幕上显示出一个椭圆形结构,

    长约五米,宽三米,壁厚超过十厘米。“这材质不对,”他敲了敲舱壁,

    声音沉闷得像是敲在冻土上,“密度比钛合金还高,但导热性几乎为零。

    ”他调出数据库比对,没有任何已知金属符合这种特性,除非这是某种外星造物,

    这个想法让他脊骨发凉。陈墨的甲壳已经蔓延到脸颊,他凑近舱门,

    突然指着内侧说:“那里有东西。”他的视线穿透半透明的甲壳,

    看到那些黏液字迹正在以细胞分裂的速度生长,

    缘的生物活性让他既恐惧又兴奋——这可能是地球生命与外星生物的首次基因交流证据。

    舱门内侧用暗绿色黏液写着“CX-78-01已激活”,字迹边缘还在微微蠕动,

    像是刚写上去不久。林昭雪戴上防护手套,指尖刚触碰到黏液,手套就开始融化,

    一股腥甜的气味钻进鼻腔,像是腐烂的海藻混合着铁锈。她强忍着恶心,

    指尖传来的温热感让她想起顾明实验室里培养的“共生体”样本,

    那种能吞噬金属却分泌有机黏液的生物,当时被判定为实验失败品而销毁。

    金属舱被撬开的瞬间,一股寒气喷涌而出,舱内的七具骸骨暴露在众人面前。

    阳光透过谷顶的雾霭斜射进来,在骸骨的镰刀状甲壳上折射出幽蓝的光,

    那些光在地面拼出1978年的日历图案。这些骸骨的姿势极其诡异,

    四肢都以超过关节活动范围的角度扭曲着,胸腔部位穿刺出镰刀状的甲壳,

    甲壳上布满细小的孔洞,像是某种呼吸系统。周远用镊子夹起一块骸骨碎片,

手机上阅读

请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