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情的发展,是按照原有命运的轨迹走下去的吗?”
他目光转冷,低声质问。
在场众人目光齐聚朱柏,朱棣、朱标等也不由自主紧张起来。
朱柏神情肃然,缓缓点头。
“混账!”朱元璋怒不可遏,手刚抬起又要教训朱标,终究还是忍住了。
“看看你教出来的好子孙!”他咬牙怒斥。
“爹啊,这都是以后的事,我怎能预知?我又怎会想到我的后代居然这般不成气候。”朱标一脸委屈,像孩子般无辜。
他不清楚,此时他只是替人背了锅。
或许连朱元璋与朱标都没想到,真正的大明正统皇帝,最后竟会是朱棣的后人,更没料到日后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
倘若朱元璋早就知道这些,怕是非气得跳起来不可。
“爹,您先别发这么大的火,等气消了再说。三天后我们再启程去正统朝。”
朱柏轻声劝道,小心翼翼。
可朱元璋好似没听见一样,依旧陷在震惊和愤怒中,神色有些失控。
整整五十万大军全军覆灭,连皇帝都被敌军俘虏——
他悲愤难平,自己历经艰辛建立的大明江山,居然被后人一寸寸糟蹋。
“老大啊,我是真信任你,当初多看好你啊!早知道落得这样的结局,还不如当初直接传位给老四!我看他比你更有当皇帝的本事。”
说这话时,朱元璋深深看向朱棣。
朱柏无言,只能默默发呆。
朱棣明显被吓到了。
“爹,您这话可不能乱说,儿臣从无妄念,只想做个安分守己的藩王。”朱棣急忙表态。
他当然懂得这只是父亲的试探,顺势表达衷心。
朱元璋满意点头。
“那你们继续聊聊吧,我还有事要办,先回去了。三天后再出发也来得及。”
朱柏一笑,语气轻松说着,毫不犹疑转身离开,步伐沉稳,似乎终于甩开了沉重的压力。
当他即将走出大殿时,朱元璋忽然开口叫住他:
“你这个臭小子着急什么,还有事没问完,别走!”
他身形微微一顿,回头开口问道:
“爹,您还有什么要问?”
朱元璋眼底掠过复杂神色,终归压抑不住内心执念:
“说吧,咱朱家大明,到底能不能江山永续、千秋万代?”
这个问题牵动一国命运,老朱憋了许久,还是没忍住开口。
朱标和朱棣皆脸色微变。
尤其是朱标,心中顿感忧虑,他知道自己子孙不争气,那大明还能坚持多久?忍不住望向朱柏。
朱柏神色略有挣扎,眼神分明藏着不愿细说的情绪。
“爹,这话题改天再说好不好,今天就先这样吧。”
他说完边退边准备离开。
“你这不争气的东西,给老子站住!”老朱怒喝一声。
可朱柏早已迅速消失在奉天殿门外。
“爹,我立刻去把他抓回来!”见此情形,朱棣当即转身追了出去。
其实他是想找借口尽快离开这个**的地方。他知道父皇心情糟到了极点,只怕接下来还要**。
可他才刚刚冲出奉天殿,便看见朱柏已经在殿外喘着粗气。
“你倒是跑得快,想往哪里躲?”朱棣出声喝道。
“行了四哥,这里又没有外人,你也不就是想出来透个气么?别装得这么像。”朱柏笑嘻嘻地答道。
朱棣没有说话,只是盯着朱柏看。
“四哥,你怎么了?”朱柏不由自主往后退了一步。
“我总感觉哪里不对,这才几天不见,你好像整个人都变了,连脾气都跟以前不太一样了。”朱棣皱眉道,话语中带着疑惑。
他对朱柏太熟悉了,原本那是个跳脱捣蛋的小孩子,可今天的表现,却像是完全变了一个人。
正当他准备再问,奉天殿里猛然传来朱标撕心裂肺的哭喊声。
“啊啊啊啊!”
“爹,我错了,我真的再也不敢了!”
“爹,您就饶了我这一次吧!”
“……”
“该死的正统帝,竟然害我至此!”
平日里冷静沉稳的朱标,此刻在奉天殿里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哀嚎。
站在殿外的朱柏与朱棣听得脸色一变,不由得后背发冷。
“大哥这次真是倒霉,估计要吃大苦头了。”
朱棣不由得哆嗦了一下,脑海中浮现出可能的场面,一阵**。
朱柏却只是看着朱棣,嘴角微扬。
“你盯着我看干嘛?”朱棣皱眉问道。
“没什么,只是想提醒四哥,以后你自己,多加保重吧。”朱柏轻声道。
朱棣沉默良久,心中一股寒意缓缓升起,迟迟未散。
“你这是什么意思,神神叨叨的。”朱棣继续追问。
朱柏没有回答,只是看着他,良久才开口。
“这小子别卖关子!”朱棣急了,忍不住敲了下他的头。
“你要是不说话,我就动手了。”
“四哥,我能说的就是,将来的你,得步步小心。”朱柏终于开口,随即便转身离去,只留下朱棣满脸不解。
朱棣望着他背影,低声嘀咕:“这小子越来越古怪了。”
他正思索着,突然殿内又传出一声惨叫。
“不行,再在这儿待下去要出事!”朱棣一咬牙,赶紧走了。
奉天殿内,朱元璋刚动完手,把朱标打了一顿。
他的怒气稍平了一些,而朱标却心乱如麻。
“爹,您别生气了,身体最重要。”朱标低声请求。
“你自己看看你留下的后代,那个正统帝,还有孙太后,他们哪一个是好东西!”朱元璋仍旧怒火难消。
“这一切都是我的错,如果真有正统时期的大事发生,理应由我来负起责任。”朱标低着头,充满愧疚地说道。
“如果你能消了我这一口气,那我现在打你一顿又有何不可?”说完,他闭上了双眼。
听到这话,朱元璋扬起的手停了一瞬,最终没有落下,只是将手收了回来。
“这件事情暂时就这样吧,等到正统之期再说。”
说罢,他轻轻一叹,仿佛全身都没有力气了。
“那个小十二跑得太快了,我还有事想问他。”他皱起了眉。
朱标连忙说道:“爹,到时我会替您问清楚,他一定会知道些什么。”
朱元璋沉默了,面色凝重,像是陷入了极度的烦闷之中。
他又发出一声低低的叹息,神情复杂地看了一眼朱标。
“爹……”朱标低声唤了一句。
“算了吧,我不再责怪你了。到时正统朝来临,我要做出改变,期望那时不要再出现这种惨事。”
朱元璋语气低沉地说着。
他的心中同样不好受,只因刚才的事来得太突然。
不论朱柏能力如何,单是看到明朝竟然会发生那种事,他就无法心静。
从“土木堡之变”说起,连皇帝都能被抓走,明朝也由此由兴转衰。这样的情形,让他心头沉甸甸的,神色黯然。
他从未料到,最终会是这样一个结局。
“我想起了一个人。”朱元璋低声开口。
朱标看着父亲,似想开口,却欲言又止。
“就是吕昶!”
“从前我废除**制度时,他曾经劝说过我,提醒我说,万一将来出了昏君该怎么办?”
朱元璋眼神一凝,脑海里浮现出当年吕昶所说之话的场景。
朱标忍不住问道:“爹,那您后悔废掉**制度了吗?”
朱元璋并未直接回答,神色中有片刻犹豫,但内心确实难以平复。
片刻之后,他神情又恢复坚定。
“我绝不后悔。若是不废除**制度,那天子岂不是要被那些人牵制?那样还算什么真正的帝王?”
他顿了顿,接着说:“土木堡事件,全是那位正统帝自己选择的路,是他执意亲征造成的灾难,与制度无关。”
他长长一叹,语气疲惫:
“我已经累极了。”
……
接着,朱元璋去了坤宁宫。
他一五一十,把前前后后的事都告诉了马皇后。
马皇后闻听后震惊不已,一时间根本不敢相信。
“这怎么可能呢?小十二真能做到?真能看到我们明朝未来的事?”
“事情确实是这样,而且连标儿也一同亲历了全过程。你不信,也可以亲自去问他。”
马皇后看向朱标,朱标面带苦笑,点了点头。
“原来是真的。”
她陷入思考后接着说:“若是如此,看来我们大明真的要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了。既然小十二已将一切都说明白了,那三天之后明朝就可能面临危机。若现在还不出兵部署,待京中空虚之时,再遇瓦剌入侵,该如何面对?”
马皇后这几句话,正是点到了问题关键所在。
朱元璋听了连连应道:
“你说得太对!说得太对了!”
“小十二说过了,正统朝的劫难只剩三日,这三日里,不管准备完没完成,都必须出兵支援!”
朱元璋握紧双拳。
他愈发清楚事态紧急,若不尽快安排布防,即便到了正统朝也是危机四伏。
没有丝毫迟疑,朱元璋深吸一口气,命人召集百官,立即上朝议事。
时间紧迫,必须尽快完成兵力调度与战略部署。
如此,才能赶往正统朝,击溃瓦剌,将其彻底铲除。
奉天殿中,群臣济济一堂。
“召集你们来,就问一句:如今大明可即刻调遣的兵马有多少?”
朱元璋目光一扫,落在徐达身上。
徐达掌管军务已久,经验丰富,让他回答最为合适。
徐达略微一怔,未想到皇帝会突然问起军情,心里微微紧张。
是要开战了吗?
他眉头紧锁,心底泛起一抹忧虑。
“回皇上,若此刻调兵,最多可动用十万人。”
徐达缓缓开口。
听了这话,朱元璋眉头微皱,神色中透出几分不满。
“也就是说,即便从现在开始调军,也只有十万兵力可调动?”
“正是。如今仓促备战,能动的军队只能是这个数目。”
徐达耐心解释。
朱元璋听后沉默,眼神深沉。
殿中百官也面露困惑。
皇上这一番举动,是要出兵?
难道是北境已有敌情,构成威胁?
可边关为何毫无消息?众人更加疑惑。
殿中沉默,无人言语。朱标也一言不发地立于一侧。
群臣一脸迷惘,完全摸不着头脑。
片刻后,朱元璋扫视群臣,语气温和地说道:
“除了魏国公,你们都退下吧。”
众人面面相觑,虽不解其意,但仍依次退出大殿。
走出奉天殿的大臣们个个神情复杂,一脸茫然。
“皇上到底什么意思?看起来像是要再启战事。”蓝玉率先发问。
站在一旁的汤和听后摇头说道:
“具体情形我也搞不清楚,但从情况判断,像是真的又要出征。”
蓝玉疑惑道:“那你说,这仗是和谁打?”
汤和依旧摇头:“这事没人知晓。不过皇上既然有命,我们只管听命行事便是。”
话音未落,太监走来传达旨意:
“汤大人留步,皇上传您一人入殿。”
汤和一怔,随即点头,转身走进大殿。只留下满脸疑惑、站在原地的蓝玉。
他心中不满却不敢声张,只能强压情绪站在原地不动。
此时,汤和走进奉天殿,最终进入偏殿。
偏殿内只有徐达和皇上。
汤和与徐达皆面露疑惑。
徐达率先开口:“皇上,到底发生何事?”
朱元璋凝视着他们,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这是天大的事,大明,恐怕要完了。”
这句话一出,两位大将皆大为震惊,脸上写满难以置信。
“皇上,您是认真的?”徐达艰难开口。
朱元璋神情凝重地说:“我说的是真话。你知不知道,我的第十二子不但治好了雄英,还拥有预见未来的能力。”
他将朱柏所讲述有关正统朝的事情,详尽地告诉了汤和与徐达。
徐达与汤和听完,脑袋顿时一阵嗡鸣。
他们听到的内容究竟是什么?
堂堂大明皇帝竟被人俘虏?敌人更是兵临城下?
这件事听来简直荒唐。
二人悄然互望一眼。
“我怎么觉得这事难以相信。如果真如湘王所说,三天后就真的能穿到那个正统朝吗?”
汤和咽了口唾沫,语带颤抖,话语都有些结巴了。
他自己都觉得这事实在太过离谱,让人根本难以接受。
“当然不假。三天后,他将带我们前往正统朝。那是大明将遭遇最严峻挑战的时代。”
朱元璋语气缓慢,却无比坚定。
“陛下,这意思……您真的相信这一切?”徐达皱眉,仍是半信半疑。
“千真万确。父皇亲口所说,又岂会有假?”
这时,朱标不知何时走进来,缓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