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瓦雨巷

青瓦雨巷

一青之叶 著
  • 类别:短篇 状态:已完结 主角:陈默林晚秋 更新时间:2025-08-16 15:29

《青瓦雨巷》此书作为一青之叶的一本短篇言情小说,情节曲折且丰富,题材相对新颖,跌宕起伏值得一看。主要讲的是:”接下来的一个小时,男人几乎没说话,只是默默地和王伯一起搬砖、填泥。他干活很利落,……

最新章节(青瓦雨巷精选章节)

全部目录
  • 第一章檐下的陌生人滴答滴答,下雨了。梅雨季的雨,总是来得黏黏糊糊,

    像扯不断的棉线,把青瓦巷的每一寸空气都泡得发潮。林晚秋坐在杂货店的柜台后,

    用抹布擦着积了薄灰的玻璃罐,罐子里的水果硬糖黏在了一起,像块不规则的琥珀。

    “吱呀——”老旧的木门被推开,风铃发出一串生涩的响声。

    一个穿着黑色冲锋衣的男人站在门口,雨水顺着他的帽檐往下滴,

    在青石板上洇出一小片深色的水渍。他很高,肩线笔挺,手里攥着一把黑色的长柄伞,

    伞尖还在往下淌水。“要点什么?”林晚秋抬头,看清了男人的脸——轮廓分明,眉眼很深,

    只是脸色苍白得像宣纸,嘴唇抿成一条紧巴巴的直线,像是在极力忍耐什么。男人没说话,

    目光在店里扫了一圈。货架上摆着些日用品,肥皂、牙刷、电池,还有靠墙的冰柜,

    里面放着几瓶快要过期的饮料。他的视线最终落在角落里的一张折叠桌上,

    桌子旁堆着些空纸箱。“能……借个地方避雨吗?”他的声音很低,带着点沙哑,

    像被砂纸磨过。林晚秋愣了一下。青瓦巷是老城区,住的大多是熟面孔,这人看着眼生,

    不像是附近的住户。但雨确实大,瓢泼似的,打在屋檐上噼啪作响,

    远处的巷口已经积起了水洼。“坐吧。”她指了指折叠桌旁的小马扎,“要瓶水吗?

    ”男人摇摇头,脱下湿漉漉的冲锋衣,搭在椅背上。里面是件白色的T恤,领口有些发皱,

    隐约能看到锁骨处有块淡褐色的疤痕,形状像片残缺的叶子。他坐下时,

    林晚秋注意到他的右手一直插在裤袋里,似乎握着什么东西。店里很安静,

    只有雨声和冰柜压缩机的嗡鸣。林晚秋继续擦她的玻璃罐,

    眼角的余光却忍不住往男人那边瞟。他低着头,刘海湿漉漉地搭在额前,遮住了大半张脸,

    只能看到他偶尔会抬手按一下太阳穴,指节泛白。“你不是这附近的吧?”林晚秋没话找话,

    打破了沉默。男人抬了下头,眼神里闪过一丝警惕,随即又低下头:“嗯,路过。

    ”“这雨一时半会儿停不了。”林晚秋把擦好的玻璃罐放回货架,“青瓦巷排水不好,

    等下怕是要淹水。”男人没接话,从裤袋里掏出一个黑色的笔记本,翻开。

    林晚秋瞥见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字迹潦草,像是急着写上去的,

    还有几处被墨水晕染的痕迹。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一个穿着蓝色雨衣的中年男人冲了进来,是住在隔壁的王伯。“晚秋!快!

    你家后巷的墙根塌了点,雨水往屋里灌呢!”王伯喘着气,手里还拿着把铁锹。

    林晚秋心里一紧。杂货店后面是个小院子,院墙是几十年的老青砖,去年就裂了道缝,

    没想到这下雨真塌了。她连忙抓起墙角的塑料布:“我去看看!”转身时,

    她看到那个陌生男人也站了起来,手里拿着他的冲锋衣。“我帮你。”他说。

    没等林晚秋拒绝,男人已经跟着王伯冲进了雨里。林晚秋看着他的背影,

    黑色的冲锋衣很快被雨水浸透,贴在背上,勾勒出紧实的线条。

    她忽然想起刚才在他笔记本上看到的最后一行字——“青瓦巷37号,雨天,墙”。

    第二章墙后的秘密后巷的积水已经没过脚踝,冰冷的雨水灌进林晚秋的帆布鞋,

    冻得她脚趾发麻。塌掉的墙根处,浑浊的泥水正汩汩地往院子里涌,

    王伯正用铁锹往缺口处填沙袋,可雨水太大,刚填上就被冲开。“这边!

    ”男人的声音从旁边传来。他不知从哪儿找了块木板,正用石头死死抵住缺口,

    又指挥林晚秋:“把塑料布递过来,铺在木板上!”林晚秋连忙照做。三人合力,

    总算用木板、沙袋和塑料布暂时堵住了缺口,泥水不再往院子里灌,

    只是每个人都淋成了落汤鸡。“多谢了。”林晚秋抹了把脸上的雨水,看向男人。

    他的T恤湿得透透的,锁骨处的疤痕在苍白的皮肤下愈发清晰。男人摇摇头,

    目光却落在那堵塌了的墙上。墙根处的砖块松松垮垮,露出个黑漆漆的洞,

    像是被什么东西掏空过。“这墙……”他蹲下身,伸手摸了摸洞口的砖块,

    指尖沾了些潮湿的泥土。“老墙了,去年就裂了缝。”王伯在一旁说,

    “以前这后面是个废弃的防空洞,后来填上了,估计是雨水泡软了地基。”防空洞?

    林晚秋愣了一下。她从小在青瓦巷长大,从没听说过杂货店后面有防空洞。男人站起身,

    拍了拍手上的泥:“我帮你们把墙再加固下吧,不然今晚雨不停,还得塌。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男人几乎没说话,只是默默地和王伯一起搬砖、填泥。他干活很利落,

    动作沉稳,不像个养尊处优的人。林晚秋在旁边递工具,偶尔看他一眼,

    发现他总在有意无意地瞟那个墙根的洞口。雨势渐小时,王伯回了家,

    男人也把冲锋衣重新穿上,只是依旧湿漉漉的。林晚秋给他倒了杯热水,

    递过去:“还不知道你叫什么?”“陈默。”他接过杯子,指尖碰到杯壁,微微缩了一下,

    像是怕烫。“林晚秋。”她指了指自己,“你……是来青瓦巷找人的?”陈默捧着杯子,

    沉默了片刻:“找个地方。”“找地方?”“嗯。”他喝了口热水,

    “一个……很多年前的地方。”林晚秋没再追问。青瓦巷藏着太多老故事,住在这里的人,

    谁没点不愿说的往事呢?她收拾着工具,眼角的余光瞥见陈默又看向了后巷的方向,

    那个墙根的洞口在暮色里,像只沉默的眼睛。傍晚时,雨停了。夕阳从云层的缝隙里钻出来,

    给青瓦巷的屋顶镀上了一层金边。陈默站起身,说要走。“雨刚停,外面路不好走,

    要不……你在店里凑合一晚?”林晚秋鬼使神差地说了一句。店里有张折叠床,

    是她偶尔值夜时睡的。陈默愣了一下,似乎没想到她会挽留。

    他看了看外面渐渐暗下来的天色,又看了看后巷的方向,最终点了点头:“麻烦你了。

    ”夜里,林晚秋躺在阁楼的小床上,听着楼下的动静。陈默在楼下的折叠床上睡着了,

    呼吸很轻,几乎听不见。可她总睡不着,脑子里反复想着那个墙根的洞口,

    还有陈默笔记本上的字——“青瓦巷37号,雨天,墙”。凌晨时分,

    她被一阵轻微的响动惊醒。走到阁楼的楼梯口往下看,借着窗外的月光,

    看到陈默不在折叠床上。后巷的方向,隐约有手电筒的光柱在晃动。林晚秋的心猛地一沉。

    她抓起墙角的雨伞,悄悄下了楼,推开后门,走进了湿漉漉的后巷。

    手电筒的光来自墙根的洞口。陈默正蹲在那里,手里拿着一把小小的工兵铲,

    小心翼翼地挖着洞口的泥土。他的动作很轻,像是怕惊动什么。“你在干什么?

    ”林晚秋的声音在寂静的巷子里显得格外突兀。陈默猛地回头,手电筒的光晃到她脸上,

    他的眼神里满是惊慌,像个被抓住的小偷。“这下面……到底有什么?

    ”林晚秋往前走了两步,看清了洞口——比傍晚时大了不少,里面黑漆漆的,深不见底。

    陈默关掉手电筒,黑暗笼罩下来,只有远处路灯的光晕,在湿漉漉的地面上泛着微光。

    “一个……被遗忘的秘密。”他的声音很轻,带着点颤抖,“关于……我父亲的。

    ”第三章防空洞的日记陈默最终还是带着林晚秋走进了那个防空洞。洞口比想象中宽敞,

    仅容一人侧身通过。陈默在前头开路,手里拿着打开的手电筒,光柱在黑暗中晃动,

    照亮了潮湿的墙壁和脚下凹凸不平的地面。空气里弥漫着一股霉味和泥土的腥气,

    冷得像冰窖。“我父亲以前是这里的居民。”陈默的声音在防空洞里回荡,

    带着点空洞的回响,“三十年前,他在青瓦巷失踪了,警方查了很久,都没找到线索,

    最后成了悬案。”林晚秋跟在他身后,

    小心翼翼地避开脚下的碎石:“你父亲……是青瓦巷的人?”“嗯,住在37号,

    就是你这家杂货店。”陈默停下脚步,手电筒的光照在墙壁上——那里有块模糊的刻痕,

    像是用指甲划出来的,“他是个工程师,当年负责这片老城区的改造,后来就突然不见了。

    ”林晚秋愣住了。她接手杂货店才五年,之前是她外婆在经营,

    从没听说过这里住过什么工程师。陈默继续往前走,

    防空洞的深处:“我在他留下的日记里看到过‘青瓦巷37号’‘雨天’‘防空洞’这些词,

    断断续续的,像是在记录什么重要的事。他失踪前的最后一篇日记里写着:‘墙后面有真相,

    雨天会显现’。”所以他才会在雨天来青瓦巷,才会盯着那堵塌了的墙。林晚秋忽然明白了。

    防空洞比想象中深,走了大约十分钟,前方出现一个岔路口。

    陈默毫不犹豫地拐进了左边的通道,手电光照在通道尽头的一扇铁门上。铁门锈迹斑斑,

    上面挂着一把同样生锈的大锁。“就是这里。”陈默的声音有些激动,

    他从背包里拿出一串钥匙,试了好几把,才找到能**锁孔的那把。“咔哒”一声,锁开了。

    陈默推开铁门,一股更浓重的霉味扑面而来。门后的空间不大,像是个简陋的办公室。

    靠墙放着一张破旧的木桌,桌上堆着些泛黄的文件和一个生锈的铁皮盒。陈默走到桌前,

    打开铁皮盒,里面装着几本厚厚的笔记本,还有一张泛黄的黑白照片。

    照片上是个穿着白衬衫的男人,戴着眼镜,笑容温和,和陈默有几分相似。

    他身边站着个女人,怀里抱着个婴儿,应该是陈默的母亲和小时候的他。“这是我父亲。

    ”陈默的手指轻轻拂过照片,“最后一次见他时,我才三岁,记不清他的样子了。

    ”他拿起桌上的笔记本,翻开。里面的字迹和他之前那个笔记本上的很像,只是更工整些。

    陈默一页页地翻着,手电筒的光随着他的动作晃动。“找到了!”他忽然停下,

    指着其中一页,“这里写着:‘开发商为了赶工期,偷工减料,青瓦巷的几堵老墙地基不稳,

章节在线阅读

手机上阅读

请扫二维码

同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