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时空的连环凶案

跨越时空的连环凶案

听海的小雨 著
  • 类别:短篇 状态:已完结 主角:郑铎陈予安 更新时间:2025-09-04 23:15

冒险小说《跨越时空的连环凶案》,以郑铎陈予安为主角的故事。作者听海的小雨精心构思了一系列惊险刺激的情节,让读者充分体验到了冒险的乐趣和紧张刺激。这本书绝对是冒险迷们的不二之选。它怎么会出现在一个刚刚被杀的现代受害者的手里?是凶手故意留下的?还是死者死前挣扎中碰巧抓住的什么旧物?“小张,”郑铎的声……

最新章节(跨越时空的连环凶案精选章节)

全部目录
  • 1旧报谜影刑侦队长郑铎在最新案发现场发现1947年《沪上晨报》残片。诡异的是,

    报纸上的指纹属于三天前刚去世的老编辑。他求助历史学者陈予安解读旧报,

    却不知对方祖父正是当年办案警员。女记者顾采薇收到匿名信:“下一个是你。

    ”她翻出祖父遗物——1947年的记者证,背后写着血字警告。

    三人追踪线索至废弃报社档案库,发现未刊报道预言了现代凶案。

    凶手在暗处低语:“历史是最好的剧本,而你们是完美演员。”---2雨夜惊魂雨,

    像是天空被捅穿了底,倾盆而下。2025年的沪城,

    钢筋铁骨的森林在瓢泼大雨中模糊了轮廓,霓虹灯光被冲刷得支离破碎,

    在湿漉漉的地面上晕染成一片片诡异的光斑。刺耳的警笛声撕裂了雨幕的喧嚣,由远及近,

    最终在一栋破败的老式公寓楼前戛然而止。刑侦队长郑铎第一个推开车门,

    冰冷的雨水瞬间砸在脸上,顺着紧绷的下颌线淌进衣领。他眯起眼,

    抬头望向三楼那扇黑洞洞的窗户——那里是报警的源头,也是又一个被死神光顾的现场。

    警戒线在风雨中剧烈摇晃,像一条垂死的黄蛇。他拉高了防雨风衣的领口,遮住口鼻,

    隔绝开空气中那股即便大雨也无法完全冲刷掉的、若有若无的甜腥铁锈味。“头儿!

    ”一个年轻的刑警撑着伞快步迎上来,脸色在警车红蓝光芒的闪烁下显得有些苍白,

    “现场……有点怪。”郑铎没说话,只是点了点头,示意带路。

    湿透的皮鞋踏在老旧的水泥楼梯上,发出沉闷的回响,每一步都像踩在浸饱了水的海绵上。

    楼道里弥漫着陈年的霉味、灰尘味,还有那股越来越浓烈的、令人作呕的血腥气。

    三楼的走廊狭窄而昏暗,只有一盏接触不良的声控灯忽明忽灭。案发的房门敞开着,

    惨白的灯光从里面泄出来,在湿漉漉的地面投下一方冰冷的矩形。郑铎在门口停下,

    戴上手套和鞋套,深吸了一口气——不是为了勇气,而是习惯性地在进入血腥之地前,

    最后一次感受“正常”空气的冰冷。他走了进去。映入眼帘的景象,

    瞬间让他的瞳孔微微收缩。公寓很小,陈设简陋,几乎一目了然。客厅中央,

    一个女人以一种极其扭曲的姿态倒在血泊里。她穿着廉价的丝绸睡衣,

    身体被残忍地摆弄成一个怪异的跪姿,头颅却以一种不可能的角度向后仰着,

    脖颈处一道深可见骨的伤口狰狞地咧着嘴,暗红色的血液早已凝固、发黑,

    在地板上蔓延出大片不规则的、令人心悸的图案。她的眼睛瞪得极大,空洞地望着天花板,

    残留着极致的惊恐和茫然。空气里,浓得化不开的血腥味混合着雨水带来的潮气,

    形成一种令人窒息的味道。法医和技术人员已经在忙碌,

    相机闪光灯在幽暗的房间里频频亮起,每一次闪烁都短暂地定格下这地狱般的景象。

    郑铎的目光锐利地扫过房间的每一个角落:翻倒的椅子,散落的廉价化妆品,

    墙角一个被踢翻的塑料垃圾桶……他的视线最终定格在死者那双死死攥紧的手上。

    她的右手紧握成拳,指关节因为过度用力而发白。而在那僵硬的手指缝隙间,

    透出一点突兀的、不属于这个房间的陈旧黄色。郑铎蹲下身,

    小心翼翼地避开地上蜿蜒的血迹。法医抬起头,声音透过口罩显得有些沉闷:“郑队,

    初步判断死亡时间在昨晚十一点到凌晨一点之间。致命伤是颈部的割裂伤,

    手法……非常利落,几乎没有多余的伤口。还有这个姿势……”法医顿了顿,

    “跟前三起案子,高度吻合。”又是模仿。郑铎的心沉了下去。这已经是第四起。

    害者特征——独居的年轻女性;同样被刻意摆弄出的诡异跪姿;同样精准、冷酷的一刀毙命。

    整个沪城刑侦支队的神经,早已因为这接踵而至的模仿杀人案而绷紧到了极限。

    凶手仿佛一个幽灵,

    精准地复刻着资料库里尘封的、七十年前那起悬而未决的“雨夜屠夫”连环凶案。“她的手,

    ”郑铎指了指死者紧握的右手,“里面好像有东西。”技术科的年轻警员小张立刻凑了过来,

    动作轻巧地戴上更薄的橡胶手套。他屏住呼吸,极其小心地,

    一根一根地试图掰开死者那冰冷僵硬的手指。那紧握的力量异常强大,

    仿佛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死者将所有的恐惧和绝望都凝聚在了这紧握之中。空气凝滞了,

    只有相机快门偶尔的咔嚓声和窗外哗哗的雨声。小张额角渗出了细密的汗珠,动作越发谨慎。

    终于,伴随着一声轻微的、令人牙酸的摩擦声,死者的食指被艰难地撬开了一丝缝隙。

    小张用细长的镊子,极其轻柔地探入那缝隙中,夹住了那抹黄色的边缘,

    然后缓缓地、一点一点地,将里面的东西抽了出来。那是一小块纸片。不规则的撕裂边缘,

    像是被暴力扯下的。纸张极其脆弱,

    颜色是那种经历了漫长时光侵蚀后特有的、不均匀的焦黄色,仿佛轻轻一碰就会碎裂成齑粉。

    郑铎接过小张递来的证物袋,隔着透明的塑料仔细观察。纸片太小,上面的字迹模糊不清,

    字:“……沪上……晨……”还有一个残缺不全的日期数字:“……47……7……16”。

    纸张的质感很特别,粗糙而厚实,带着老式报纸特有的油墨气味,尽管被鲜血浸染过,

    那股陈旧的纸墨气息依然顽强地透了出来。“沪上晨报?”郑铎低声念出这几个字,

    眉头拧成了一个死结。一种极其荒诞的感觉攫住了他。

    1947年7月16日的《沪上晨报》?七十年前的旧报纸?

    它怎么会出现在一个刚刚被杀的现代受害者的手里?是凶手故意留下的?

    还是死者死前挣扎中碰巧抓住的什么旧物?“小张,”郑铎的声音低沉而严肃,

    “立刻把这个送回技术科。让他们用最精细的手法处理,

    看看能不能提取到有用的指纹或者其他痕迹。另外,

    给我查清楚1947年7月16日的《沪上晨报》头版,到底登了什么!”“明白!

    ”小张小心翼翼地捧着证物袋,像捧着什么易碎的珍宝,快步离开了这令人窒息的房间。

    郑铎站起身,走到窗边。雨水疯狂地敲打着肮脏的玻璃窗,

    外面城市的灯火在雨帘中扭曲、变形。七十年前的幽灵,真的跨越时空,在今日重现了吗?

    这张泛黄的旧报纸残片,是凶手狂妄的签名,还是死者绝望的留言?

    抑或……是通往那个尘封年代血腥真相的唯一钥匙?他点燃一支烟,深深吸了一口,

    辛辣的烟雾暂时压下了胃里的翻腾和心中的寒意。窗外的雨声,此刻听起来,

    仿佛变成了某种遥远而空洞的哀嚎。这案子,比他预想的要麻烦得多,也诡异得多。

    ---3指纹之谜技术科的灯光永远是那种惨白到没有温度的颜色,像手术台上的无影灯,

    无情地照射着世间隐藏的污垢和罪证。郑铎推开厚重的隔音门,

    那股熟悉的化学试剂混合着电子设备散热的气味扑面而来。里面很安静,

    只有仪器低沉的嗡鸣和键盘敲击的细碎声响。“老吴!

    ”郑铎的声音在空旷的实验室里显得格外清晰。角落里,

    一个头发花白、戴着深度近视眼镜、穿着白大褂的男人抬起头,正是技术科的定海神针吴工。

    他手里还拿着一个高倍放大镜,对着操作台上的某个东西仔细端详着。看到郑铎,

    他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是抬了抬下巴,示意他过来。“东西呢?”郑铎走到操作台边,

    目光立刻锁定了台面上那个被特殊支架固定着的透明证物袋。袋子里,

    正是那块从死者手中取出的、染血的旧报纸残片,此刻在强光下显得更加脆弱和诡异。

    “在这儿。”吴工的声音和他的人一样,干巴巴的没什么起伏,却带着一种让人信服的沉稳。

    他推了推鼻梁上厚厚的镜片,镜片后的眼睛锐利如鹰。“处理过了。上面的血迹属于受害者,

    没有其他人的DNA交叉污染。纸张本身的年代,初步判断,至少超过六十年,

    符合1947年的特征。油墨成分分析也指向那个年代的常用配方。”郑铎点点头,

    这些都在他意料之中,但并非他此刻最关心的。“指纹呢?”他追问,

    声音里带着一丝自己都未曾察觉的紧绷。报纸残片太小,又被血污浸染,

    提取指纹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他必须确认。吴工没有立刻回答,

    而是拿起一份刚刚打印出来的报告,递到郑铎面前。

    他的手指点了点报告上的一组复杂图谱旁边的一个名字。郑铎接过报告,

    目光扫过那些专业的数据和曲线,最终定格在吴工所指的那个名字上。

    **指纹比对结果:高度吻合。****档案归属人:沈默之。

    **这个名字像一颗冰冷的子弹,瞬间击中了郑铎的心脏。他猛地抬头,

    难以置信地盯着吴工:“沈默之?《沪上晨报》那个退休的老编辑?

    那个……三天前刚在中心医院去世的沈默之?”“没错。”吴工的声音依旧平静无波,

    仿佛在陈述一个再平常不过的事实,“就是那个沈默之。

    指纹数据库里的存档样本和他入院时按的指模完全一致。而这张报纸残片上的指纹,

    经过反复交叉比对,排除所有污染干扰,最终指向的就是他。而且……”吴工顿了顿,

    镜片后的目光锐利地穿透郑铎的震惊,

    “根据指纹的清晰度、附着状态以及纸张本身的陈旧程度综合分析,这枚指纹,

    大概率是在报纸被撕下后不久——也就是七十年前——留下的。不是近期沾染上去的。

    ”七十年前留下的指纹,出现在三天前才去世的沈默之身上,

    而这张带着他七十年前指纹的报纸,却紧握在刚刚被杀的现代受害者手中?荒谬!

    彻头彻尾的荒谬!郑铎感觉一股寒气从脚底板直冲天灵盖,

    握着报告的手指关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这已经完全超出了刑侦逻辑的范畴,

    更像是一个拙劣的恐怖故事桥段。然而,吴工的专业和他脸上那份不容置疑的笃定,

    又像冰冷的铁块,沉甸甸地压在他心头,碾碎了他最后一丝侥幸。

    “不可能……”郑铎喃喃道,像是在说服自己,“这绝对不可能!会不会是数据库出错了?

    或者……有人伪造了他的指纹?”“数据库经过了三次交叉验证,没有错误。

    ”吴工的声音斩钉截铁,“至于伪造……要达到这种程度,在七十年前留下指纹,

    还要骗过我们现在的精密仪器,可能性低于千万分之一。而且,”他拿起放大镜,

    示意郑铎凑近看报纸残片的边缘,“你看这里,纸张纤维的断裂痕迹,

    还有油墨的细微氧化层,都表明这指纹是和纸张本身一起‘老’了七十年。

    它不是新按上去的。”郑铎凑近放大镜,强光下,那些细微的纸张纤维和油墨颗粒纤毫毕现。

    吴工指出的地方,那枚指纹的边缘确实与纸张的陈年纹理融为一体,

    带着一种无法作伪的岁月沉淀感。他的呼吸变得有些粗重。一个三天前才咽气的老人,

    他七十年前留在某张旧报纸上的指纹,

    诡异地出现在了第四起模仿“雨夜屠夫”案的凶杀现场。这绝不是巧合!

    “沈默之……”郑铎咀嚼着这个名字,眼神变得极其凝重,

    “他是当年《沪上晨报》的资深编辑,肯定经手过无数新闻,

    包括……1947年那起连环凶案!”他猛地看向吴工,“查!立刻查沈默之的所有资料!

    他生前接触过什么人?最近有没有异常举动?特别是……他有没有保留旧报纸的习惯?或者,

    和什么人提起过当年的案子?”“已经在查了。”吴工操作着电脑,调出档案,“沈默之,

手机上阅读

请扫二维码

同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