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的平凡

雨后的平凡

伪宿 著
  • 类别:短篇 状态:已完结 主角:林晓梦陈默 更新时间:2025-09-11 18:22

爽文《 林晓梦陈默》,火爆开启!林晓梦陈默是书中的男女主角,也是实力派作者伪宿精心所写,文章精彩故事内容讲述的是:"那天之后,他们的关系悄然改变。林晓梦开始每周日都和陈默见面,有时在咖啡馆,有时在公园。陈默给她看他大学时写的诗,而她则……

最新章节(雨后的平凡精选章节)

全部目录
  • 林晓梦站在公司大楼的玻璃幕墙后,望着窗外突然倾泻而下的大雨。雨水顺着玻璃蜿蜒流下,

    模糊了外面的世界。她看了看腕表,六点三十五分,比平时晚了五分钟下班。

    这本不是什么大事,但对习惯精确到分钟生活的林晓梦来说,已经算是小小的脱轨。

    她叹了口气,从包里取出折叠伞,按下电梯按钮。电梯里挤满了同样下班的同事,

    大家默契地保持着沉默,只有手机消息提示音偶尔响起。林晓梦站在角落,

    闻着混杂的香水味、汗味和潮湿的雨气,不自觉地缩了缩肩膀。走出大楼,

    雨水拍打地面的声音立刻淹没了其他所有声响。林晓梦撑开伞,小心翼翼地避开积水处。

    她每天下班都会去公司附近的"阳光便利店"买晚餐——一份便当,或者三明治配酸奶,

    偶尔加一小块巧克力作为对自己的奖励。这个习惯已经持续了三年零四个月,

    从她调到这家出版社做编辑开始。便利店门口的地垫吸饱了水,踩上去发出"咕叽"的声响。

    林晓梦收起伞,甩了甩上面的水珠,推门而入。熟悉的电子音"欢迎光临"响起,但抬头时,

    她发现柜台后站着的不是往常那位总是笑眯眯的王阿姨,而是一个陌生的年轻男子。

    他看上去二十五六岁的样子,穿着便利店统一的蓝色制服,头发略长,有几缕垂在眼前。

    当林晓梦看向他时,他正低头翻看一本书,似乎没注意到有顾客进来。林晓梦犹豫了一下,

    走向冷藏柜。今天的选择不多,剩下的便当看起来也不太新鲜。她选了一份照烧鸡排饭,

    又拿了一盒牛奶,然后走向柜台。"您好,一共是二十八元。"年轻男子放下书,

    动作利落地扫码。他的声音比想象中低沉,带着一点不易察觉的沙哑。林晓梦递过钱,

    注意到他刚才看的是一本《北岛诗选》,书角已经有些卷边。"你也喜欢北岛?"话一出口,

    她就后悔了。她不是那种会和陌生人闲聊的性格。男子愣了一下,随即轻轻点头:"嗯,

    他的诗...很安静。""是啊。"林晓梦不知为何松了口气,"《一切》那首,

    我特别喜欢。""'一切都是命运,一切都是烟云'..."男子低声念道,

    声音几乎被收银机的"咔嗒"声淹没。林晓梦惊讶地看着他,没想到他会记得这么清楚。

    她接过找零和袋子,想说些什么,却又不知从何说起。最终只是点了点头,转身离开。

    推开门时,一阵强风夹着雨水扑面而来。林晓梦手忙脚乱地撑伞,塑料袋却从手中滑落,

    便当盒和牛奶摔在地上,那本她放在包里准备带回家审阅的稿件也掉了出来,

    被雨水迅速打湿。"该死!"她蹲下身抢救稿件,但已经来不及了,纸张上的字迹开始晕染。

    这是她负责的新人作家的处女作,明天就要交初审意见的。"需要帮忙吗?

    "那个年轻店员不知何时站在了她身旁,手里拿着一叠纸巾和一把大黑伞。林晓梦抬头,

    雨水顺着脸颊流下,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挫败的泪水。"我的稿件...全湿了。

    "男子蹲下来帮她捡起散落的纸张,动作很轻,像是怕弄疼它们。"可以试着用吹风机吹干,

    字迹应该还能看清。"他说,"店里后面有员工休息室,如果你不介意的话。

    "林晓梦犹豫了一下,点了点头。跟着他走进便利店后面的小房间,那里有一张折叠桌,

    两把塑料椅,墙上贴着排班表和几张便利贴。男子从抽屉里取出吹风机,递给她。

    "谢谢...我还不知道你的名字。""陈默。"他简短地回答,"今天刚调来这家店。

    ""我叫林晓梦。"她接过吹风机,开始小心地处理湿透的纸张,"在出版社工作。

    "陈默点点头,没有多问。他走到角落的小冰箱前,取出两份便当放进微波炉。

    "你的晚餐毁了,"他背对着她说,"不介意的话,一起吃吧。员工折扣。

    "微波炉"叮"的一声响起时,林晓梦才意识到自己确实饿了。

    她看着陈默将热好的便当放在小桌上,又拿出两杯热茶。

    "你不必...""反正我也要吃晚饭。"陈默打断她,递给她一双筷子,"而且,

    我想听听你对北岛其他诗的看法。"林晓梦接过筷子,突然觉得这个雨天似乎没那么糟糕了。

    透过薄薄的塑料门,她能听到外面雨声依旧,但这个小房间里却意外地温暖而安静。

    "《雨夜》那首,"她轻声说,"'你靠着窗户,**着墙壁'...就像现在这样。

    "陈默抬起头,第一次露出了微笑,很浅,但确实存在。"是啊,就像现在这样。

    "那天晚上,林晓梦比平时晚了一个半小时回到家。稿件虽然有些皱,

    但大部分内容都得以保存。她躺在床上,想起陈默安静倾听时的样子,

    想起他谈论诗歌时眼中闪烁的光芒,与白天那个机械工作的便利店店员判若两人。

    第二天下班,林晓梦鬼使神差地又去了阳光便利店。这次她特意带了一本自己编辑的诗集,

    是社里最近出版的年轻诗人作品。陈默在整理货架,看到她进来时明显怔了一下,

    随即点了点头算是打招呼。林晓梦买了一杯咖啡,结账时将诗集放在柜台上。"送你的,

    "她说,声音比自己预想的要紧张,"谢谢你昨天的帮助。"陈默拿起书,翻了几页,

    手指轻轻抚过书页边缘。"谢谢。"他顿了顿,"你今天...还会在这里看稿件吗?

    "林晓梦摇摇头:"今天不用加班。"她犹豫了一下,"不过...如果你有兴趣,

    可以看看那本诗集,我们下次可以聊聊。""好。"陈默将书小心地放在柜台下面,

    "明天我上晚班。"就这样,林晓梦开始频繁地光顾阳光便利店,有时买点东西,

    有时只是打个招呼。她发现陈默虽然话不多,但谈起文学时却异常敏锐。

    他总能一眼看出诗集中的亮点,有时甚至比社里那些专业书评人更有见地。

    一个月后的周五晚上,林晓梦加班到很晚。走出公司大楼时,夜空中飘着细雨。她没带伞,

    但还是一路小跑着去了便利店。推开门时,她的头发和外套都湿透了。陈默看到她这副模样,

    眉头微皱。"你应该等雨小一点再出来。"他说着,从柜台下拿出一条干净的毛巾递给她。

    林晓梦接过毛巾,擦了擦头发:"我怕你下班了。"她从包里拿出一叠打印纸,

    "我负责的新人作家,他的书下个月就要出版了。我想...你是第一个读到它的人,

    除了我和作者。"陈默接过稿件,手指微微颤抖。"为什么给我?""因为你的意见很重要。

    "林晓梦直视着他的眼睛,"你比任何人都懂得什么是好作品。"陈默低头翻看稿件,

    林晓梦注意到他的睫毛在灯光下投下细小的阴影。片刻后,他抬起头:"我会认真读的。

    周日我休息,如果你有空...我们可以去附近的咖啡馆聊聊。""好啊。

    "林晓梦感到一阵莫名的雀跃,"我知道有家不错的店。"周日阳光明媚,

    与之前的雨天形成鲜明对比。林晓梦比约定时间早到了十分钟,选了一个靠窗的位置。

    当陈默推门进来时,她几乎认不出他了——他没穿制服,简单的白T恤和牛仔裤,

    头发也梳得整齐了许多。"你来了。"林晓梦招手示意。陈默坐下,

    从背包里取出那份稿件和一沓手写笔记。"我做了些批注,"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可能太多了。"林晓梦翻看着那些密密麻麻却工整的字迹,惊讶于他的认真。

    "这些太棒了!作者一定会很感激。"她顿了顿,"陈默,你...以前是学文学的吗?

    "陈默的眼神闪烁了一下,望向窗外。"嗯,大学时是中文系的。后来...家里出了些事,

    就辍学了。"他转回头,嘴角挂着一丝苦笑,"现在想想,也许当初坚持一下会不一样。

    "林晓梦不知该说什么,只是轻轻握住了他的手。陈默没有抽开,

    他们就这样静静地坐了一会儿,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桌上,温暖而明亮。"其实,

    "林晓梦最终开口,"我做编辑五年了,但总觉得自己不够格。

    每天面对那些才华横溢的作家,我...我只是个整理稿件的。

    "陈默反握住她的手:"但你发现了他们。就像你发现了我...我的意思是,

    发现我对文学的见解。"他脸微微发红,"晓梦,你比你自己想象的要重要得多。

    "那天之后,他们的关系悄然改变。林晓梦开始每周日都和陈默见面,有时在咖啡馆,

    有时在公园。陈默给她看他大学时写的诗,而她则带他去参加一些小型的文学沙龙。

    在那些场合,陈默总是安静地站在角落,但林晓梦能看到他眼中的光彩。一个下雨的傍晚,

    林晓梦像往常一样走进阳光便利店,却发现陈默不在柜台。王阿姨回来了,

    笑眯眯地告诉她陈默调去了另一家店。"他留了东西给你。

    "王阿姨从柜台下取出一个牛皮纸包裹。回到家,林晓梦打开包裹,

    里面是一本手工装订的小册子,封面上工整地写着《给晓梦的诗》。翻开第一页,

    是陈默抄写的北岛的《一切》,而在后面,是他自己创作的二十多首诗,

    记录了他们从相遇到现在的点点滴滴。最后一页夹着一张纸条:"谢谢你让我重新找回文字。

    下个月开始,我会回到大学完成学业。也许有一天,我能成为你真正意义上的作者。

    ——陈默"林晓梦将诗集贴在胸前,望向窗外的雨帘。这一次,她没有感到孤独。她知道,

    在这个庞大的城市里,有一个人和她共享着同样的频率,同样的热爱。而这,已经足够特别。

    林晓梦把陈默的诗集放在床头柜上,每晚睡前都会读上几首。三个星期过去了,

    书页边缘已经被她翻得微微卷起。她最喜欢的是那首《便利店窗边的侧脸》,

    陈默写她低头看稿件时,睫毛在灯光下像"两弯小小的月亮"。手机震动了一下。

    林晓梦从枕边摸出手机,是陈默发来的消息:"今天有个醉汉在店里打翻了一整排饮料柜,

    橙汁流得像条小河。突然想起你那天摔掉的便当。"林晓梦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自从陈默调往城南分店后,他们开始了这种隔空对话。有时是陈默描述店里的趣事,

    有时是她分享出版社的见闻。文字比面对面时更自在,他们渐渐找到了适合彼此的交流节奏。

    "听起来比我的便当惨烈多了。"她回复道,随后又加了一句,"周日还去老地方吗?

    ""当然。"陈默的回复几乎是立刻弹出来的,"我有新诗想给你看。

    "林晓梦把手机贴在胸前,感受着那股熟悉的暖流。窗外,

    城市的灯光在夜雨中模糊成一片片光晕。她想起第一次遇见陈默时,也是这样的雨天。

    第二天早晨,林晓梦比平时多花了十分钟挑选衣服。

    最终她选定了一件浅蓝色的衬衫——陈默曾经说过喜欢这个颜色。出门前,她犹豫了一下,

    把陈默的诗集也塞进了包里。出版社的电梯里,她遇到了市场部的张总监。"林编辑,

    "张总监扶了扶金丝眼镜,"正好找你。杨志远的新书企划我们看了,

    数据模型显示市场潜力不足,可能需要重新评估。"林晓梦感到一阵眩晕。

    杨志远是她一手发掘的作家,他的短篇集《午夜电车》虽然小众,但文学性极强。"张总,

    那本书获得了北方文学奖的提名...""提名不能当饭吃。"电梯到达,

    张总监大步走出去,"下午三点,会议室见。带上你的销售方案。"整个上午,

    林晓梦都心不在焉。她翻看着《午夜电车》的样稿,每一页都浸透了她和杨志远的心血。

    三年来,她第一次如此确信自己发现了一位真正有才华的作家。午休时,

    她给陈默发了条消息:"工作遇到麻烦了。"陈默没有立即回复——这个时间他应该正忙。

    林晓梦盯着手机屏幕,突然意识到自己已经习惯向他倾诉。这种依赖感既陌生又自然,

    像是一株植物不知不觉间朝着阳光生长。下午的会议是一场灾难。

    市场部用一堆图表和数据证明《午夜电车》不可能盈利,

    而林晓梦的辩护在数字面前显得苍白无力。"给他最后一次机会,"张总监最后妥协道,

    "如果下个月底前你能找到至少两位知名作家推荐,或者争取到媒体专栏连载,

    我们可以重新考虑。"走出会议室,林晓梦的指尖冰凉。她知道杨志远性格孤僻,

    几乎不参与文学圈交际;而媒体专栏更是需要过硬的人脉。电梯下到一楼时,

    她的手机终于响了。"刚看到消息。需要我现在过来吗?"陈默问。

    林晓梦看着这条简短的文字,眼眶突然发热。"不用,我没事。"她回复道,

    却在走出大楼时看到了站在雨中的陈默。他撑着一把黑色长柄伞,另一只手提着两杯热茶。

    "你怎么..."林晓梦呆立在台阶上。陈默快步走过来,将其中一杯茶递给她。

    "今天提前交班了。"他轻描淡写地说,仿佛在雨中横跨半个城市是再平常不过的事。

    茶是菊花枸杞,正好是她喜欢的口味。温热透过纸杯传到掌心,林晓梦突然说不出话来。

    "边走边说吧。"陈默把伞往她那边倾斜了些,"告诉我发生了什么。

    "他们沿着人行道慢慢走着,林晓梦讲述了杨志远新书面临的困境。

    雨水在伞面上敲打出细密的节奏,陈默安静地听着,偶尔点头。"其实,"当林晓梦说完后,

    陈默开口道,"我读过《午夜电车》的网络版。杨志远的叙事方式很特别,

    像是把村上春树和汪曾祺融合在了一起。"林晓梦惊讶地看着他:"你连这个都知道?

    ""你上次提到后,我就去找来看了。"陈默的耳尖微微发红,

    "我在想...也许可以从学术角度入手。我大学时的导师现在是文学院副院长,

    他主持的一个研究项目正好涉及都市孤独主题,与《午夜电车》很契合。"林晓梦停下脚步。

    雨水顺着伞骨滴落,在他们周围形成一道透明的水帘。"你是说...让你导师写推荐?

    ""不止。"陈默的眼睛在雨中显得格外明亮,"下个月有个当代文学研讨会,

    导师让我帮忙整理资料。

    如果能安排杨志远做个小型演讲..."林晓梦突然抓住陈默的手臂。"天啊,这太完美了!

    学术认可比商业推荐更有分量!"她随即又犹豫起来,

    "但杨志远很排斥公开活动...""让我先和导师谈谈,然后你再和杨志远沟通。

    "陈默的声音沉稳而坚定,"有时候,人只是需要一个合适的舞台。"他们站在雨中对视,

    林晓梦第一次注意到陈默左眼角有一颗很小的痣,像是铅笔轻轻点上去的。

    某种强烈的冲动驱使她想拥抱他,但最终只是紧了紧握着他手臂的手指。"谢谢。

    "她轻声说。陈默微微一笑:"去我家吧,我煮面给你吃。顺便可以详细讨论这个计划。

    "陈默的公寓比林晓梦想象中整洁许多。一室一厅的小空间里,

    最引人注目的是占据整面墙的书架。林晓梦凑近看了看,发现除了文学类,

    还有大量哲学和社会学著作。"你真的很爱读书。"她感叹道。陈默在厨房里忙碌着,

    水汽模糊了他的轮廓。"辍学后,读书成了我保持清醒的方式。"他的声音混在煮水声中,

    "在便利店工作久了,有时会忘记自己是谁。"林晓梦走到厨房门口,看着他熟练地切葱花。

    陈默的侧脸在蒸汽中若隐若现,下颌线条比初见时坚毅了些许。"我懂这种感觉。

    "她靠在门框上,"每天审阅别人的作品,却渐渐忘了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行业。

    "陈默抬头看她,眼神温柔而了然。"所以我们才会相遇。"一碗简单的阳春面,

    撒上葱花和芝麻,却让林晓梦吃出了久违的家的味道。

    他们边吃边讨论着如何说服杨志远参加研讨会,陈默甚至草拟了一份可能的演讲提纲。

    "你应该来做编辑。"林晓梦半开玩笑地说。陈默摇摇头:"我更想成为被编辑的人。

    "他放下筷子,神情突然严肃起来,"晓梦,我申请复学了。上周收到的通知,

    秋季学期开始。"林晓梦的筷子停在半空。

    她应该感到高兴——这正是陈默需要的突破——但一种莫名的失落却先一步涌上心头。

    "那...太好了。"她努力让声音听起来雀跃,"是哪所大学?""师大,

    原来的导师愿意继续指导我。"陈默的目光直视着她,"这意味着我会很忙,

    但...我们还能见面吗?""当然!"林晓梦的回答快得让自己都惊讶,

    "我是说...我们可以调整时间。周日,或者你放学后..."陈默的表情松弛下来,

    他伸手轻轻覆在林晓梦的手上。"谢谢你。没有你的鼓励,我不会有勇气走这一步。

    "他的手很暖,掌心有些薄茧,是长期搬货留下的。林晓梦翻转手掌,与他十指相扣。

    这一刻,所有的言语都显得多余。窗外,雨声渐密。陈默起身关窗,

    回来时在林晓梦身边坐下,距离比之前近了些许。"我带了诗集来。

手机上阅读

请扫二维码

同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