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从部委干部开始

四合院:从部委干部开始

hello小曾 著
  • 类别:都市 状态:连载中 主角:刘光奇贾东旭 更新时间:2025-10-11 17:05

《四合院:从部委干部开始》这是hello小曾的一部耐人寻味的小说,小说情节很生动!主角是刘光奇贾东旭,讲述了:第二天,刘光奇刚到办公室,组长王建国就风风火火地走了进来脸上带着一股掩饰不住的兴奋。“小刘快跟我去一……

最新章节(第1章)

全部目录
  • 第二天,四合院的天,是真的变了。

    清晨的阳光懒洋洋地洒进院子,却驱不散那股子诡异的氛围。

    前院易中海家的大门,从昨晚关上后就再没开过,死气沉沉,连一丝声响都没有,院里的人路过他家门口,都下意识地绕着走,仿佛那里沾染了什么瘟疫。

    而中院,则成了刘海中的个人秀场。

    他起了个大早,穿着他那身擦得锃光瓦亮的中山装,端着个大搪瓷缸子,在院里来回踱步,他也不说话,就是时不时地清清嗓子,然后用一种睥睨众生的眼神,扫过院里的每一个人。

    那意思再明白不过了:看见没?我儿子刘光奇国家干部专家评审!你们这帮人,以后都得看我们老刘家的脸色!

    三大爷阎埠贵更是机灵,一早就提着个小板凳,坐到了刘家门口,手里拿着把破蒲扇,也不管热不热,一个劲儿地给刘海中扇风。

    “二大爷,您瞧您这气色,红光满面,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啊!”

    “光奇这孩子,就是有出息,随您!将来啊,肯定是人中龙凤,咱们这院子,都得跟着沾光!”

    他嘴里跟抹了蜜似的把刘海中捧得飘飘然,浑身舒坦。

    就在这时,刘光奇推着车从屋里出来了。

    阎埠贵眼睛一亮,立马扔了扇子,像弹簧一样蹦了起来脸上堆满了比昨天更灿烂的笑容。

    “光奇,上班去啊?吃了没?三大妈今儿早上特意多熬了点棒子面粥,给你盛一碗去?”

    “不用了三大爷我吃过了。”刘光奇客气地回绝。

    阎埠贵搓着手,嘿嘿一笑,从身后变戏法似的拿出一个用荷叶包着的小包,小心翼翼地递了过去。

    “光奇啊,这是……这是三大爷的一点小心意。”他把声音压得极低,“昨儿托人从乡下弄来的半斤炒花生,新鲜着呢!你平时工作用脑多,吃点这个补补。”

    他学聪明了没敢像易中海那样送金条这半斤花生,说是礼物,更像是邻里间的人情往来就算被拒绝了也不至于丢人现眼。

    刘光奇看了一眼那包花生,又看了看阎埠贵那张写满“算计”二字的脸,心里跟明镜似的。

    他没有接,而是淡淡地问道:“三大爷,您是有什么事吧?”

    “哎哟,瞧你这孩子说的我能有什么事?”阎埠贵嘴上打着哈哈,眼睛却一个劲儿地往刘光奇身上瞟,“就是……就是我们家解成,你也知道,跟你同岁,现在还在街道打零工,没个正经工作。你看……这次轧钢厂不是招工吗?你又是评审专家,能不能……跟厂里领导提一嘴,给他安排个学徒工的名额?我们家解成,别的不会力气有的是,肯定能吃苦!”

    总算是图穷匕见了。

    刘光奇心中冷笑,这算盘打得,真是比谁都精。半斤花生,就想换一个轧钢厂的铁饭碗?

    他要是今天收了这包花生,开了这个口子,那明天是不是许大茂家、马寡妇家,都能提着两根黄瓜来求他办事了?

    刘光奇脸上的笑容不变,语气却不容置疑:“三大爷,您的心意我领了但这花生我不能收。”

    他指了指自己胸前别着的一枚小小的徽章,那是部里发的上面刻着“为人民服务”几个字。

    “我是国家干部部里有纪律,不能收群众的一针一线。至于招工的事,我也帮不上忙。”

    阎埠贵的脸色顿时垮了下来。

    “不过……”刘光奇话锋一转,“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我虽然不能徇私舞弊,但可以给解成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

    “哦?”阎埠贵眼睛又亮了起来“什么机会?”

    刘光奇从随身的公文包里,抽出一张最简单的零件图纸,递了过去。

    “这是学徒工入门最基础的三视图。你让解成拿回去看看如果他能说出这零件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并且能指出哪个是主视图,哪个是俯视图,我就亲自写一封推荐信,推荐他参加学徒工的入门考试。至于考不考得上,就看他自己的本事了。”

    阎埠贵接过那张画满了线条和数字的图纸,只觉得头晕眼花,一个字都看不懂。

    让他那个斗大的字不识一筐的儿子来看这个?这不等于让瞎子点灯吗?

    他瞬间明白了刘光奇这是在用一种体面的方式,把他给拒了。既不撕破脸,又让他挑不出任何毛病,甚至还显得自己特别“公正无私”。

    这手段,比直接拒绝高明太多了!

    “这……这个……”阎埠贵拿着那张图纸,感觉像是拿着一块烫手的山芋,脸憋得通红。

    “三大爷,机会我给您了就看您抓不抓得住了。”刘光奇说完,不再理他,跨上自行车,在全院人复杂的目光中,扬长而去。

    阎埠贵拿着那张图纸,在原地站了半天,最后长叹一口气,灰溜溜地回了屋。他知道,想从刘光奇这只“铁公鸡”身上薅羊毛,门儿都没有!

    ……

    轧钢厂,厂部二楼会议室。

    厂长杨卫国、技术科科长李爱民,以及冶金部派来的锻工组专家罗工,都已经正襟危坐。

    当刘光奇夹着公文包,不卑不亢地走进来时,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他身上。

    “这位就是一机部的刘光奇同志吧?果然是年轻有为,一表人才啊!”厂长杨卫国率先站起来热情地伸出手。

    他对刘光奇的大名可是如雷贯耳,能修好毛熊镗床的技术专家,他可不敢有丝毫怠慢。

    简单寒暄过后,会议直入正题。

    刘光奇也不废话,直接从公文包里拿出十几份打印好的文件分发给在场的每一个人。

    “杨厂长李科长罗工。这是我根据部里的指示精神,结合我们轧钢厂的实际情况,拟定的一份《钳工技术等级考核补充条例》,请各位审阅。”

    李爱民是个五十多岁的老技术员,从学徒工一步步干上来的最信奉的就是“实践出真知”。他拿起文件漫不经心地看了一眼可越看眉头皱得越紧,最后脸色都变了。

    “刘……刘同志,”他忍不住开口,语气里带着几分质疑,“你这个条例……是不是太……太脱离实际了?”

    “哦?李科长有什么看法,但说无妨。”刘光奇平静地看着他。

    “你看看你这写的第一条增加笔试!还要考什么机械制图、公差配合……我们这些老工人,斗大的字不识几个你让他们拿笔杆子,这不是强人所难吗?钳工的好坏,是看手上的功夫,不是看卷子上能得多少分!”

    李爱民越说越激动,把文件拍在了桌子上。

    “还有这第二条必须使用游标卡尺、千分尺……这我也不同意!真正的好钳工,靠的是一双手,一双眼!我锉出来的平面,用刀口尺看都不漏光,比你那卡尺量出来的准多了!你这是在搞**,不相信我们老工人的经验!”

    他的话,引起了会议室里几个轧钢厂本土干部的共鸣,纷纷点头附和。

    一时间,会议室的气氛变得紧张起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刘光奇身上,想看这个年轻的专家,如何应对这场来自“经验派”的挑战。

    刘光奇的脸上,却丝毫不见慌乱。他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热气,慢条斯理地喝了一口。

    然后他抬起头,目光扫过全场,不急不缓地开口了。

    “李科长,您的经验,我很尊重。但是,时代在发展,工业在进步。苏联的同志为什么能造出比我们更精密的机床?就是因为他们的每一个工人,都看得懂图纸,算得出公差,用得转量具!”

    他放下茶杯,声音陡然变得有力。

    “就拿前几天第二机械厂的镗床事故来说为什么几十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束手无策?就是因为看不懂图纸,不理解设计原理!最后问题怎么解决的?是靠经验吗?不!是靠科学的理论和精准的计算!”

    他站起身,走到李爱民面前,指着那份文件一字一句地说道:

    “我今天推行这个新规矩,不是要否定老师傅们的经验,而是要让我们的工人,既有经验,又有文化!既能埋头苦干,又能抬头看路!这,才是我们国家工业化需要的技术人才!如果今天我们还抱着‘手感比量具准’的老思想不放,那我们和旧社会的工匠,又有什么区别?!”

    一番话,掷地有声,振聋发聩!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

    李爱民张着嘴,脸色一阵红一阵白,一个字也反驳不出来。

    就在这时,一直没说话的冶金部专家罗工,猛地一拍桌子,站了起来大声叫好:

    “说得好!太好了!刘工,我完全支持你的方案!我们国家的工业,就需要这样一场技术革命!”

    厂长杨卫国见状,立刻做出了决断。一边是部委专家的坚定态度,一边是无法反驳的先进理念怎么选还用问吗?

    他当场拍板:“就按刘同志的条例办!从今天起,这份《补充条例》立刻在全厂公告!所有参加钳工考核的工人,必须无条件遵守!”

    会议结束,当那份盖着红章的考核新规,被贴在工厂最显眼的公告栏上时,整个钳工车间,彻底炸了锅。

    正跟着师傅练习锉三角铁的贾东旭,挤进人群一看当场就傻眼了。

    “笔……笔试?还要考画图?”

    他只觉得眼前一黑天塌了。

手机上阅读

请扫二维码

同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