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马拾记—第五章:监控风云

牛马拾记—第五章:监控风云

瑾上添花花 著

这本牛马拾记—第五章:监控风云写的好微妙微俏。故事情节一环扣一环引人入胜!把主人公李有为高致远程思敏刻画的淋漓尽致,可谓一本好书!看了意犹未尽!内容精选:高总会越来越依赖这种监控数据,提出更变态的要求。第三节底线试探——当生活成为展品高致远的"新灵感"总是在人最猝不及防的时……

最新章节(牛马拾记—第五章:监控风云精选章节)

全部目录
  • 第一节数字牢笼——当关怀变成监视IT同事吴刚那条关于监控插件的私信,

    像一颗投入深水的水雷,在"摆烂者联盟"内部炸开了锅。

    李有为第一时间将消息同步到小群(一个他们用家人手机新注册的、绝对安全的群),

    群里瞬间被惊恐和愤怒的表情包刷屏。程思敏:"监控?!关键词预警?!屏幕活动监测?!

    他这是把我们当犯人吗?!这是侵犯隐私!

    "赵启明迅速从技术层面分析:"根据吴刚的描述,

    这类插件通常可以记录键盘输入、截取屏幕截图、统计应用程序使用时长,

    甚至可能监控聊天内容。这意味着我们之前在小群的吐槽,

    以及所有‘摆烂’行为的数字痕迹,都可能被记录在案。

    "王墨染言简意赅:"《1984》照进现实。我们是在为‘真理部’创作吗?

    "一股寒意从每个人的脚底升起。高致远那张总是带着"鼓励"笑容的脸,

    此刻在想象中变得如同老大哥般阴森。他所谓的"高效沟通"、"精准支持",

    原来都建立在无孔不入的监视之上。这不仅是对他们工作的不信任,更是对他们人格的侮辱。

    "那我们怎么办?"程思敏问,"这还怎么‘摆烂’?

    我们打‘努力失败’四个字会不会触发警报?""常规的‘摆烂’手段已经失效,甚至危险。

    "李有为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我们必须调整策略。既然他喜欢监控,喜欢数据,

    那我们就给他看他想看的数据。"一个大胆的计划在李有为脑中逐渐成形。

    "他不是要‘努力’吗?不是要‘正能量’吗?不是要‘家庭事业双丰收’的解决方案吗?

    好,我们就演给他看!""演戏?"程思敏疑惑。"对,演戏!"李有为解释道,

    "我们要创造一个完美的‘数字人格’!一个在高总监控下,

    24小时不间断努力、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并且完美解决工作家庭矛盾的‘李奋斗’!

    我们要用他最喜欢的数据,编织一个他无法拒绝的‘楚门的世界’!

    "这个计划既疯狂又带着一丝悲壮的幽默感。他们无法在物理上逃离这个项目,

    但他们可以在数字世界里,为自己搭建一个表演的舞台。

    赵启明立刻领会了精神:"我们需要制定详细的‘表演脚本’。

    包括但不限于:固定的‘高效工作时间段’,

    在此时段内保持键盘高速敲击(可以是真的创作,

    也可以是写日记);定期的‘灵感迸发’记录,在文档里留下看似深刻的批注;甚至,

    可以人为制造一些‘小挫折’和‘完美解决’的戏码,增加真实性。

    "程思敏眼睛亮了:"我可以在‘李奋斗’的日常里,

    加入他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育儿知识、研究VR旅行攻略的‘证据’!

    "王墨染:"我可以负责提供一些‘看似深刻实则空洞’的哲学思考,

    作为‘李奋斗’的精神成长记录。"于是,一场针对监控的反向表演,悄然拉开了序幕。

    "摆烂者联盟"化身编剧和演员,

    开始精心构筑一个名为"李奋斗の完美黄金周"的虚拟现实。

    第二节表演开始——当楚门遇上老大哥高致远的指令很快通过大群下达,

    带着监控数据带来的"精准洞察力"。

    高致远:"@所有人最近通过后台数据观察(他毫不掩饰地用了这个词),

    发现大家的‘有效创作时长’和‘灵感记录频率’还有提升空间。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进入状态,我决定引入‘结对编程’模式,两两一组,通过屏幕共享,

    互相监督,碰撞灵感!分组如下:李有为&程思敏,赵启明&王墨染。现在开始执行!

    ""屏幕共享?!"程思敏在小群里哀嚎,"这跟裸奔有什么区别?!

    他不仅要看我们写了什么,还要看我们怎么写的?!看我们怎么删删改改,怎么抓耳挠腮?!

    "赵启明:"这意味着我们的‘表演’必须更加连贯和逼真,

    不能有明显的逻辑断点和行为矛盾。"王墨染:"我要求加钱。精神损失费。"无奈之下,

    "演员们"只能硬着头皮开机。李有为和程思敏一组。屏幕共享一开启,

    两人都感到一种莫名的尴尬。

    李有为看着程思敏那边刻意整理的、堆满了专业书籍(封面是《编剧的艺术》,

    内容可能是《如何优雅地摸鱼》)的书桌背景,而程思敏则看着李有为那边,

    角落里不小心入镜的女儿的玩具熊。"有为,思敏,"高致远的声音如同画外音般插入,

    "我看到你们已经连接了。很好!现在,你们就龙傲天……不,

    李奋斗如何利用‘量子速读法’在五分钟内看完项目资料这个情节,

    现场brainstorm一下!我要看到思维的火花!"两人相视苦笑,

    只能开始表演。李有为(故作沉思):"嗯……我觉得,这里可以表现李奋斗在阅读时,

    眼中闪过数据流的光芒,体现科技感……"程思敏(强行接戏):"对!

    还可以加入他大脑中浮现出三维立体模型的特效!表示他不仅在读,还在构建!

    "李有为:"那么节省出来的时间,他用来陪孩子搭积木,

    这个转折需要自然……"程思敏:"积木可以搭成公司的Logo!

    体现他对工作的热爱已经融入生活!

    "(说完她自己都差点吐了)高致远的声音带着满意:"很好!这个方向就很好!继续!

    不要停!我一会儿再来看你们的进展!"另一边,

    赵启明和王墨染的组合则呈现出一种诡异的冷静。赵启明共享着他的屏幕,

    上面是复杂的思维导图软件,节点密密麻麻,标题是"李奋斗多元时间管理体系的构建"。

    他一边操作,一边用平稳的语调阐述:"首先,

    则’和‘心流理论’的个性化时间分配模型……"王墨染的共享屏幕则是一个纯文本编辑器,

    上面只有一行字:"存在先于本质。——萨特"。

    她偶尔会打上一句:"此处是否体现了李奋斗在异化劳动中对自身存在意义的追寻?

    "高致远巡视到他们这里时,停顿了一下,

    似乎被赵启明的复杂图表和王墨染的哲学思考镇住了,

    最后只说了句:"启明这个模型很专业!墨染的思考很有深度!保持!"一整天下来,

    "摆烂者联盟"的成员们精神高度紧张,仿佛在钢丝上跳舞。

    他们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符合"努力、正能量、有解决方案"的人设,

    同时还要在共享屏幕上制造出足够有说服力的"工作痕迹"。这是一种极其耗费心力的表演。

    晚上,在小群里,四个人都累瘫了。

    程思敏:"我感觉我的灵魂已经被抽干了……演一天正能量比写十天烂剧本还累!

    "赵启明:"表演型劳动的情感消耗是常规认知劳动的1.5倍以上。

    "王墨染:"我今天对着屏幕发了三小时呆,并在最后十分钟打了一句‘仰望星空,

    脚踏实地’,高总居然给我点了个赞。"李有为揉着酸痛的眼睛:"但这只是开始。我担心,

    高总会越来越依赖这种监控数据,提出更变态的要求。

    第三节底线试探——当生活成为展品高致远的"新灵感"总是在人最猝不及防的时候到来。

    第二天上午,他在大群里@了所有人,发了一段长长的语音,语气兴奋得像发现了新大陆。

    "各位!通过昨天的屏幕共享和数据分析,我发现了一个关键问题!

    我们的创作还是不够‘接地气’!不够‘有烟火气’!李奋斗的家庭生活线,还是太单薄了!

    "四人心中升起不祥的预感。高致远继续说道:"所以,我决定!为了让大家,尤其是有为,

    能更真实地体验和捕捉李奋斗的家庭生活细节,我们要将创作进一步‘生活化’!从今天起,

手机上阅读

请扫二维码

同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