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的家规

女儿的家规

朵优要日更 著
  • 类别:短篇 状态:已完结 主角:晓雯建明 更新时间:2025-10-31 11:13

《女儿的家规》是朵优要日更创作的一部令人着迷的短篇言情小说。故事中的主角晓雯建明经历了重重困境和考验,通过坚持和勇气找到了内心的力量。这本小说以其真实感人的情感描写和令人惊叹的想象力而闻名。随即语气轻快起来:「妈,我就知道您最通情达理了!您放心,储藏室我们都打扫干净了,……。

最新章节(女儿的家规精选章节)

全部目录
  • 女儿女婿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对「边界感」要求极高。

    家里立下规矩:每个人回自己房间必须关门,进别人房间前必须敲门,否则就是侵犯隐私,

    但唯独我的房间是例外。女婿特意交代门别上锁,万一我晚上有什么事,

    他们也好第一时间进去。我感动万分,觉得他挺孝顺。直到现金首饰不翼而飞,我开始锁门。

    结果晚上回来,发现门锁被撬坏了。女儿女婿坐在客厅,生气的和我说:「妈,

    您锁门就是没把我们当一家人。」1被暴力撬开的门锁,锁芯歪歪扭扭地耷拉着,

    像一张嘲讽的嘴。一股凉意从脚底板升起,冻住了我的心口。客厅里,

    我女儿晓雯和女婿建明并肩坐在沙发上,表情严肃,像是在审判一个犯人。「妈,

    您得给我们一个解释。」晓雯率先开口。她是我唯一的女儿,名校硕士,

    现在是外企的人力资源总监,说起话来总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专业口吻。建明,我的女婿,

    一个IT精英,扶了扶金丝边眼镜,慢条斯理地补充:「是的,妈。

    我和晓雯看到这门锁的时候,非常震惊。我们理解您可能需要自己的空间,但用这种方式,

    是不是太伤人了?一个家里,门锁上了,心也就远了。」我捏紧了手里的买菜包,

    指甲掐进掌心。伤人?我放在床头柜抽屉里的五千块现金,是我准备回老家随份子钱的,

    不翼而飞。我陪嫁的金镯子,压在箱底,准备将来给晓雯的孩子做见面礼的,也找不到了。

    我问过,晓雯皱着眉说:「妈,您是不是年纪大了记性不好,放哪儿忘了?

    我们怎么会动您的东西?我们俩月薪加起来快十万,看得上您那点钱?」是啊,

    他们是高级知识分子,是体面人,怎么会做这种事?可钱和首饰,就像长了腿,

    一次又一次地从我那唯一不需要上锁的房间里消失。这个家,

    是我卖了唯一的栖身之所——那套带院子的老房子,凑了三百多万给他们付的首付。

    他们说接我来享福,让我住朝南最大的主卧。「妈,我们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

    最讲究边界感。您放心,我们绝不会干涉您的生活。」于是,家里有了规矩。

    他们的卧室、书房,永远是关着的。进去前,我必须敲门,等到里面应声了,

    才能拧动门把手。只有我的房间,他们说,为了方便照顾我,不能锁。

    「万一您晚上高血压犯了,或者摔倒了,我们听不见怎么办?门锁着,急救都耽误了。」

    晓雯说得情真意切。我信了。直到一次次「记性不好」之后,我才后知后觉地感到一丝寒意。

    报警吗?家丑不可外扬。跟他们摊牌吗?他们那副被冤枉的受伤模样,

    让我觉得自己是个无理取闹的疯老太婆。我只能用最笨的办法,买了一把锁,自己装上。

    我以为这是无声的**,是最后的底线。没想到,我等来的不是他们的收敛,

    而是更激烈的指控。「妈,您知道吗,我们公司最讲究的就是信任文化。

    一个团队如果失去了信任,是做不成任何事的。家庭也是一样。」晓雯开始给我上课,

    「您锁上门的这个行为,传递出的信息就是:『我不信任你们』。」

    建明点头附和:「晓雯说得对。妈,您这种行为,在心理学上叫『建立防御机制』。

    这说明您内心深处对我们有隔阂,这是很危险的信号。您是不是对我们有什么不满?」

    我看着他们一唱一和,感觉自己像个闯入文明社会的野蛮人。我的委屈,我的损失,

    在他们嘴里,变成了我的「心理问题」和「信任危机」。我深吸一口气,

    压下喉咙里的哽咽:「那你们撬我的门,又算什么?」晓雯愣了一下,

    理直气壮地说:「我们是怕您在里面出事!我给您打了三个电话您都没接,我能不着急吗?」

    我拿出手机,屏幕上干干净净,没有一个未接来电。我举到她面前。她脸色一白,

    随即又镇定下来:「哦,可能是我太急了,拨到旧号码上去了。妈,这不是重点。

    重点是您为什么要锁门?」话题又被她绕了回去。我看着女儿这张熟悉的脸,

    突然觉得有些陌生。那种将一切错误都归咎于他人,将所有自私都包装成道理的本事,

    她是什么时候学得这么炉火纯青的?我的沉默,在他们看来是理亏。建明站起来,

    下了结论:「好了,这件事就这么定了。旧锁我们扔了,明天我买个新的给您装上,

    不带锁芯的那种。妈,我们是一家人,别搞得像防贼一样。钱的事,您再好好找找,

    肯定是放哪儿忘了。」他顿了顿,又补了一句:「对了,撬锁的钱,三百块,您记得转给我。

    」2三百块,撬我门锁的钱,还要我来出。我看着建明递过来的收款码,

    只觉得一阵天旋地转。「怎么了妈?不舒服吗?」晓雯蹙眉看着我,语气里带着一丝不耐烦,

    「建明也不是真要您这三百块钱,主要是想让您长个记性。家人之间,坦诚沟通最重要,

    您有不满可以说,不要搞这种小动作。」她的话像一把软刀子,刀刀割在我心上。

    我一辈子教书育人,最重体面和道理。可现在,在自己女儿女婿面前,

    我却成了那个「搞小动作」的不体面的人。我没有扫码,转身回了房间。

    身后传来建明不满的嘀咕:「你看,又来了,拒绝沟通。」晓雯的声音压得很低,

    但我还是听见了:「行了,别说了,她老了,固执。明天我从她买菜钱里扣吧。」那一晚,

    我躺在床上,睁着眼直到天亮。那个被撬坏的门锁缺口,像一只黑洞洞的眼睛,

    在黑暗中嘲弄地注视着我。第二天,我照常早起,做了他们爱吃的生煎包和小米粥。

    他们起床后,像是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坐在餐桌前享用早餐。「妈,

    今天这个生煎包底儿有点焦了啊。」建明一边吃一边点评。「行了你,有的吃就不错了。」

    晓雯喝了口粥,「妈,我跟建明这个周末要去崇明岛过结婚纪念日,您自己在家注意点啊。

    燃气用完要关,门窗要锁好。」我「嗯」了一声,没抬头。「对了,」

    晓雯从包里拿出一张信用卡附属卡,放到我面前,「这张卡您拿着,买菜用。

    以后家里的开销都从这里面走,我每个月会看账单。这样也方便记账,省得您总说钱不够花。

    」我看着那张冰冷的卡片,心里明白,这是变相地收缴我的经济权。以前,

    他们每个月会给我五千块生活费,我自己还有退休金,日子过得还算宽裕。但现在,

    他们显然觉得,我这个「记性不好」的老人,不配再掌管自己的钱了。我没有接那张卡。

    「我有钱。」我淡淡地说。晓雯的脸色沉了下来:「妈,您这是什么态度?

    我们是为了这个家好。财务透明化,才能减少不必要的矛盾。您是不是还在为昨天的事生气?

    」建明放下筷子,也加入了战场:「妈,您这样就没意思了。我们是讲道理的人,

    您要是不满,可以摆事实,讲道理。一声不吭,冷暴力,这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摆事实?

    讲道理?我抬头,看着这对衣冠楚楚的「高级知识分子」,第一次有了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我的事实,是他们不承认的「记性不好」。我的道理,是他们听不懂的「固执己见」。

    跟他们,我没有道理可讲。接下来的几天,家里气氛降到了冰点。我做的饭,他们会吃,

    但再也没有一句夸奖。他们下班回来,就各自回房关上门,客厅里安静得可怕。

    他们用现代人最擅长的方式——冷暴力,来惩罚我的「不听话」。周末,

    他们真的去了崇明岛。偌大的房子里,只剩下我一个人。我打开冰箱,里面空空如也。

    他们没给我留一点菜。桌上我那张买菜用的信用卡附属卡,像个笑话。我苦笑了一下,

    穿上外套,准备自己出门。就在这时,我的老邻居张姐打来了电话,她的声音听起来很激动。

    「秀芝啊!你还记得我们院里那棵老槐树吗?街道要搞风貌保护,说要把它砍了!

    咱们院里那帮老家伙都急了,你快回来看看吧!你以前是老师,最有文化,

    你来给大家出出主意!」那棵老槐树,是我亲手栽下的,跟我差不多年纪。

    我先生还在世的时候,夏天最喜欢在树下摆个小桌,喝茶看报。那是我回不去的家,

    抹不掉的根。挂了电话,我没有丝毫犹豫,立刻订了回老家的车票。

    这个冰冷的、所谓的新家,我一分钟也不想多待。3回到老城区,踏上那片熟悉的土地,

    我心里的郁结仿佛都疏散了不少。老邻居们看到我,都热情地围上来。「秀芝回来啦!」

    「哎哟,去女儿家享福,人都清瘦了。」一张张朴实热情的脸,一句句发自内心的关心,

    让我的眼眶有些发热。这才是人间的烟火气。张姐拉着我的手,一路把我带到老槐树下。

    树上已经被人用红漆画了个大大的「拆」字,刺眼又无情。一群老街坊正围着树议论纷纷,

    个个愁眉不展。「这树可是我们院的魂啊,怎么说砍就砍?」「找过街道了,

    人家说这是统一规划,没办法。」我看着那棵历经风雨的老槐树,虬结的枝干奋力伸向天空,

    充满了生命的力量。它就像我们这些老人,虽然老了,却依然有存在的价值和尊严。

    我曾是语文老师,最擅长的就是写文章、讲道理。我当场就对大家说:「大家别急。

    砍树这事,不能光听街道的。这棵树的树龄,它的历史价值,它承载的街坊记忆,

    这些都是软实力。我们得把这些东西整理出来,写成材料,递交给相关部门。要让他们知道,

    这不只是一棵树,这是一段历史,一种文化。」在我的组织下,大家分头行动。

    有的去查资料,有的去拍照片,我则负责执笔,写了一篇情理兼备的《为百年古槐**书》。

    忙碌起来,时间就过得飞快。我暂时忘记了在女儿家的那些不快,

    重新找回了被人需要、被人尊重的价值感。三天后,我们把联名信和材料递交了上去。

    事情有了转机,上级部门表示会重新评估古槐的保留价值。老街坊们欢欣鼓舞,

    张罗着要在院里摆一桌,好好谢谢我。我心里也由衷地高兴。就在这时,

    晓雯的电话打了过来。电话一接通,就是她劈头盖脸的质问:「妈!您去哪儿了?

    您知道我们回来没看到您有多着急吗?我们还以为您出事了,差点就报警了!」

    她的声音听起来急切,但我却听不出一丝真正的担忧,只有被人打乱计划的烦躁。

    我平静地告诉她:「我回老家了。张姐给我打电话,说院里的老槐树要被砍了,

    我回来处理一下。」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随即爆发出更大的怒火。「一棵破树?妈,

    您就为了一棵破树,招呼都不打一声就跑回去了?您把我们当什么了?您知不知道,

    建明的爸妈下周要从老家过来!我们正要跟您商量这事呢!」我心里咯噔一下。亲家要来?

    果然,晓雯接下来的话,印证了我最坏的猜想。「我已经跟他们说了,您跟我们住在一起,

    住的是朝南的主卧。他们这次来,是想看看我们的新房,看看我们的生活环境。

    您突然玩失踪,现在又为了棵破树不回来,我们能不急吗?」「还有,」她顿了顿,

    语气变得生硬而冰冷,「建明的意思是,他爸妈难得来一次,总不能让他们住酒店。

    家里房间就这么多……」我没说话,静静地听着。「我们把储藏室收拾出来了,虽然小了点,

    没窗户,但我们也给您装了空调和新风系统。您就先委屈几天,搬过去住。等他爸妈走了,

    您再搬回来。」她把这话说得如此轻描淡写,仿佛只是让我从一张床挪到另一张床那么简单。

    储藏室。那个堆放杂物、终年不见阳光的五平米小黑屋。他们要把我,

    这个为他们付了三百万首付的母亲,塞进那个角落里。就为了他们自己的体面。「妈,

    您别多想。」晓雯似乎也察觉到自己的话太过分,试图找补,

    「这主要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尴尬。您也知道,您前阵子不是锁门吗?

    这要是让我婆婆看见了,她会怎么想我们?肯定觉得我们对您不好,虐待您了。

    我们这也是为了家庭和睦,您能理解吧?」她又一次,把所有的问题,都归结到我「锁门」

    这个行为上。好像只要我不锁门,这个家就一派祥和,什么矛盾都没有。我为他们付出一切,

    换来的,却是连一间能上锁的卧室都不配拥有。如今,更是要被「发配」到储藏室去。

    我握着电话,看着眼前这棵拼尽全力想要活下去的老槐树,突然笑了。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我一辈子都在为女儿活,为她的前途、她的婚姻、她的房子……我像一棵大树,

    把所有的养分都输送给了她这根枝丫,结果自己却快要被连根拔起。「妈?您在听吗?

    您怎么不说话?」晓雯的声音透着不耐。我深吸一口气,用这辈子最平静的语气,

    对她说:「好。」4电话那头的晓雯显然没料到我答应得如此干脆,她愣了一下,

    随即语气轻快起来:「妈,我就知道您最通情达理了!您放心,储藏室我们都打扫干净了,

    被褥都是新买的。您什么时候回来?我们去车站接您。」「不用了,」我淡淡地说,

    「我自己回去。」挂掉电话,张姐凑了过来,关切地问:「秀芝,女儿的电话?

    看你脸色不太好,没事吧?」我摇摇头,挤出一个笑容:「没事。张姐,今晚的庆功宴,

    我就不参加了。我得回去了,家里有点事。」「这么急?不多待两天?」「不了。」

    我心里已经有了决断。有些事,必须回去亲手做个了结。回到那个所谓的「家」,一开门,

    建明正指挥着家政阿姨,把我房间里的东西往外搬。

    我的床、我的衣柜、我用了半辈子的梳妆台,都被贴上了标签,像是一件件等待处理的废品。

    看到我回来,建明脸上没有丝毫愧疚,反而像个监工一样指挥着:「哎,阿姨,

    那个柜子小心点,别磕了墙。妈,您回来了正好,快看看还有什么要搬的。」

    他指了指墙角的储藏室,门开着,里面果然塞进了一张一米二的单人床,

    几乎占满了所有空间。一股装修材料和灰尘混合的刺鼻气味扑面而来。「新风系统装好了,

    遥控器在这儿。您晚上睡觉记得开,不然会有点闷。」建明把一个遥控器塞到我手里,

    语气轻松得像是在介绍一个新家电。我没有接。我走到自己房间门口,看着那些属于我的,

    带着我几十年生活印记的物品,被一件件清空,心里最后一点温情也随之消散。

    我为这个家付出了我的所有,到头来,连一间安身立命的卧室都保不住。

    他们要的不是一个母亲,而是一个可以随意摆布、用之即弃的工具人。晓雯从书房走出来,

    看到我,脸上堆起笑容:「妈,您回来啦!累不累?快歇会儿。您看,我们动作快吧?

    一下午就给您把『新房间』布置好了。等我爸妈来了,看到他们老俩能住这么大的主卧,

    肯定会觉得我们特别孝顺!」她指着我原本的房间,对我说着他们将如何「孝顺」她公婆。

    原来,他们不仅要让我搬出去,还要鹊巢鸠占,把我住的房间说成是他们为亲家准备的。

    真是天大的讽刺。「妈,您别站着了,快进去看看您的新房间,还缺点什么跟我们说。」

    晓雯推着我的肩膀,想把我往储藏室里推。我站住了脚,没有动。我看着她,也看着建明,

    一字一句地开口:「不用了。」我的声音不大,却让客厅里瞬间安静下来。

    家政阿姨停下了手里的活,不解地看着我们。晓雯脸上的笑容僵住了:「妈,您说什么?」

    我转过身,平静地看着他们,像是在宣布一件再寻常不过的事情:「我说,不用这么麻烦了。

    这间房,我不搬。该搬走的人,是你们。」晓雯和建明的表情,瞬间从错愕变成了荒谬。

    「妈,您在胡说什么?」建明皱起了眉头,「您是不是坐车坐糊涂了?」「我清醒得很。」

    我从随身的布包里,拿出几份文件,轻轻放在客厅的茶几上,「这是这套房子的购房合同,

    房产证,还有我当初给你们转账三百二十万首付款的银行凭证。房产证上,

    写的是我们三个人的名字。」我抬起眼,目光扫过他们震惊的脸。「按照法律,

    我是这房子的共有人。我有权居住在这里,也有权……请那些我不欢迎的人离开。」

    我的话音不高,但每一个字都像一颗钉子,狠狠地钉进了这片虚伪的祥和里。

    晓雯的脸瞬间涨得通红,她大概从未想过,一向隐忍顺从的我,会用这种方式和她摊牌。

    「妈!您疯了吗!您在说什么!当着外人的面,您要给我们难堪吗?」她压低声音,

    指着一旁的家政阿姨,对我怒目而视。「我没有疯。」我迎着她的目光,毫不退缩,

手机上阅读

请扫二维码

同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