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解决众禽享幸福快乐生活

四合院:解决众禽享幸福快乐生活

一拳打死 著
  • 类别:重生 状态:连载中 主角:林福贵林福满 更新时间:2025-10-31 13:29

《四合院:解决众禽享幸福快乐生活》是一拳打死最新创作的一部穿越重生小说。故事中的林福贵林福满身世神秘,具备异于常人的能力,他们展开了一段离奇又激烈的旅程。这本小说紧张刺激,引人入胜,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奇幻和冒险的世界。林福贵一边点头一边重复之前的动作,很快土豆就吃完了,肚子里也舒服了不少,烤土豆太香了。……。

最新章节(第1章)

全部目录
  • 出了院子,在南锣鼓巷走了没多远看见一个修鞋摊,大冬天的露天摆摊也太遭罪了。

    摆摊的老头黑红脸,看见他直愣愣走过来下意识看向他脚下的鞋,抬头露出一排大白牙笑道:“小伙子,修鞋?”

    老头笑法太特别了,来的快去的也快,看的人心里发怵。

    “大爷,我不修鞋,修鞋的线能换我点吗?”

    “用什么换?”

    “用钱。”林福贵一本正经道。

    老头明显愣了一下,笑道:“你小子还挺有意思,一分钱两米,要吗?”

    林福贵拿出一毛钱递给他:“来10米。”

    老头扯着线头,也没见他量用剪刀一剪:“拿着吧,我给你找钱。”

    “大爷,你不会少给我吧?”林福贵拿着线问道。

    “我常年跟线打交道,多少米的线一眼就能看出来,放心,给你的只多不少,呐,找你的钱。”

    “确实,什么行业做久了都会炉火纯青,就像我家灯泡不亮的时候,我只需要把手**里面,是停电是坏了我当时就知道了。”

    “你可真能瞎白话,咋没电死你?赶紧接钱。”

    林福贵接过钱,一张绿色的纸币,只见过硬币样式的五分钱,真没见过纸币的,纸币还好,在后世硬币样式的钱不管几分还是几毛,在地上看见都懒得弯腰。

    不过也很正常,物价在上涨,连“我在马路上捡到一分钱”都涨价了。

    在线头扯了一下线,不错很结实。

    这一幕把大爷看笑了:“你小子不会想把线扯断吧,你怕是不知道这玩意有多结实,要是能扯断我……”

    林福贵拿着断成两截的线:“你说啥?”

    “我……**!这么结实的线怎么可能扯断!你给我看看,还真是扯断的!你小子都瘦成排骨了还能有这么大的劲?”

    “我天生神力。”

    眼看他要走,老头连忙站起:“小子别走,让我摸摸骨。”

    “还摸骨?咋滴你还想给我算一卦呗?我可提醒你,你这属于封建迷信。”林福贵对这玩意儿十分抗拒。

    前世被算命的忽悠了50块钱,对他一顿夸,说什么三年内有贵人相助事业嗷嗷起飞,当年就碰上疫情了,当时差点没饿死,全靠大米饭泡方便面调料包挺着,再然后疫情谈了个网恋,还他妈被绿了,面都没见过,他都怀疑这算不算被绿。

    他算是想明白,算命这玩意就是夸人,怎么夸的爽怎么来。

    老头不肯放弃,伸手道:“你给我摸摸。”

    “摸个屁啊!”

    林福贵连忙远离他,该不会有什么大病吧?

    溜了溜了。

    又走了没多远,来到一个煤铺,拿着煤本在小窗口外头排队,递煤本进去,审核、记录,办公人员把煤本甩到另一个办公人员:“内口儿交钱!”

    林福贵挪到另一个窗口接着排队,交上钱,办公人员连煤本带小票杵给他:“内边领煤去。”

    不怪他们牛气,56年以后没有了私营煤铺,原本的煤铺变煤场,煤场属于公家,煤场的人自然也成了公家人,公家人就不是老百姓了。

    把小票给摇煤球的师傅,他们除了摇煤球还要送煤,用一种宽宽的帆布袋,把一竹筐煤球斜挎在身上,到了各家把筐里的煤球倒在指定的木箱或者铁桶中,有的人家会请他们喝茶、喝水,他们从来不喝,不愿意弄脏买主家的茶杯,如果递过去一根烟,他们会高兴地接过,并连声道谢,要么暂夹耳朵,要么在院前点燃享受。

    出了煤铺,沿着南锣鼓巷走,刚路过供销社突然听见有人喊:“林福贵!”

    林福贵回头看去,一个戴着白色卫生帽,穿着蓝色工作服,戴着套袖的女生正站在门口朝他招手,这人是他小学同学,想起她的名字突然笑了,比朱珠多一个字,那个字还偏偏是霞,念出来立马能想到吃超级棒棒糖那头猪。

    林福贵带着笑意朝她走去:“朱珠霞,你怎么穿上售货员的工作服了?”

    “因为我在这里工作呀。”

    “不上学了?”

    朱珠霞摇了摇头:“不上了,我娘身体不好,我接了她的班。”

    “咱俩不是同岁吗?不到十七就工作了?”

    “十七很小吗?还有十四岁接班的呢。”

    林福贵回忆了一下,还真是,他原本也可以有工作,可惜名额让他爹输了。

    赌毒沾上害一家,这句话一点没错。

    他发誓这辈子与赌毒不共戴天!

    朱珠霞上下打量着他:“你不冷吗?”

    “还行。”

    “进来烤烤火吧,我们这里面可暖和了。”

    “我还有事。”

    “哎呀,能有什么事,快进来暖和暖和。”朱珠霞不分由说拽着他的衣服往里拉。

    掀开厚厚的门帘进了供销社,确实感觉暖和不少,其他几个售货员围着炉子一边烤火一边说着话,穿着同样的工作服,唯一不一样的是带着不同的套袖。

    甚至到八十年代末,每个人能穿的衣服不多,尤其冬天的衣服最少,棉袄袖口容易磨破还容易脏,就带套袖,缝假领子,脏了就拆下来洗了再缝上就好了。

    甚至九零后也有不少人戴过套袖,男女都有。

    进了供销社一眼相中角落的大背篓:“这个背篓也是卖的?”

    朱珠霞看了眼,点点头:“是啊。”

    “多少钱?”

    “五分钱。”

    林福贵惊呆了,这么个大家伙才五分钱?纯手工**五分钱?

    在后世不得好几百?

    这时候手工真便宜!

    “我买了,有多的吗?”

    “就一个了。”

    林福贵付了钱,大背篓到手了,越看越稀罕,可惜就剩一个了。

    “你买这个东西干什么呀?”朱珠霞站在柜台里面问道。

    “装鱼,我准备去北海公园砸个冰窟窿钓鱼吃。”

    “鱼哪有那么好钓的,我爹休息的时候总去,经常空手回或者钓几条没手指长的小鱼。”

    “钓鱼不是有手就行吗?不跟你说了,我要去钓鱼了,等我钓个一百斤鱼卖到收购站,再来你这买东西。”

    “哈哈哈哈……”几个售货员听到他的话大笑出声,其中一个妇女笑着说:“小孩,别说一百斤,就是钓到一斤鱼也一定带回来给我长长眼,不让你白跑,我拿好东西跟你换。”

    “行,到时候我一定拿过来。”

    这时候的售货员没有其他小说一副牛气哄哄的样子,她们热情大方,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干的时间长的碰见陌生人或者陌生口音会盘道:听您口音不像本地的,家是哪儿的呀?

    不少敌特聊着聊着被她们怀疑举报,开国以后大部分敌特都是被人民群众举报的。

    另外,这里更没有严禁无故殴打顾客的牌匾,这句话是70年代的产物。

手机上阅读

请扫二维码

同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