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作者2rg8t8”创作的古代言情小说《凤驭九宸:权臣心上月》,讲述的是主角谢珩赵灵曦之间的故事,精彩内容介绍:全靠谢珩运筹帷幄,如今谢珩虽为摄政王,却也需要亲自挂帅出征。赵景渊召开紧急朝会,……
第一章瑶光承宠,玉阶初逢大曜王朝三百七十年,春和景明。瑶光殿的海棠开得正盛,
粉白的花瓣簌簌落在鎏金铜盆里,溅起细碎的水花。
明曦长公主赵灵曦斜倚在临水的美人靠上,指尖捻着一枚刚剥好的荔枝,
正听着内侍念最新的市井话本。她年方十五,梳着灵动的双环髻,
额间点着一枚朱红的梅花钿,眉眼间既有金枝玉叶的娇憨,又藏着几分不寻常的慧黠。
“公主,太子殿下派人送了西域进贡的琉璃镜来。”贴身侍女挽月捧着一个锦盒进来,
语气里满是欢喜。赵灵曦眼睛一亮,放下荔枝核迎了上去。锦盒打开,
一面澄澈的琉璃镜映入眼帘,镜身雕刻着繁复的缠枝莲纹,流光溢彩。“还是皇兄最懂我。
”她对着镜子照了照,嘴角弯起甜美的弧度。太子赵景渊是她一母同胞的兄长,
自小对她疼宠有加,恨不得将世间所有好物都捧到她面前。先帝在世时,
更是将这位晚来的公主视作掌上明珠,特许她居瑶光殿,礼仪规制仅次于储君。
三位手握兵权的皇叔,亦是对她百依百顺,连宫中最严苛的教引嬷嬷,
在她面前也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般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日子,赵灵曦过得惬意而安稳,
直到那个男人的出现,打破了她平静的生活。那日,先帝的丧期刚过百日,
新帝赵景渊尚未完全稳固朝政,北境突然传来急报,蛮族大举入侵,边境守军节节败退。
朝堂之上,人心惶惶,几位老将年事已高,年轻将领又缺乏实战经验,
竟无人敢主动请缨挂帅。就在赵景渊焦头烂额之际,
一道圣旨从后宫传出——太皇太后以“国难当头,当用贤臣”为由,
册封战功赫赫的镇国将军谢珩为摄政王,总揽朝政,节制三军,辅佐新帝稳定江山。
消息传到瑶光殿时,赵灵曦正在临摹《兰亭集序》。她握着毛笔的手一顿,
墨汁在宣纸上晕开一个小小的黑点。“谢珩?”她喃喃自语,这个名字如雷贯耳。
谢珩出身寒微,凭借一身武艺和过人智谋,从普通士兵一路做到镇国将军,
曾在边境以少胜多,大败蛮族,是军中的传奇人物。只是他向来性情冷冽,手段狠厉,
朝堂上不少人都对他忌惮三分。三日后,谢珩从北境回京,入宫觐见。
赵灵曦好奇这位传奇摄政王的模样,便借着给皇兄送点心的名义,悄悄躲在御书房的屏风后。
脚步声沉稳有力地传来,带着一股淡淡的硝烟气息。赵灵曦透过屏风的缝隙望去,
只见一个身着玄色朝服的男子缓步走入殿中。他身姿挺拔如松,面容俊朗却冷硬,剑眉入鬓,
一双深邃的眼眸如同寒潭,不怒自威。周身散发的气场,
让整个御书房的温度都仿佛降低了几分。“臣谢珩,参见陛下。”他单膝跪地,
声音低沉有力,没有半分谄媚。赵景渊连忙起身扶起他:“摄政王免礼,此番辛苦你了。
”谢珩起身,目光扫过殿内,似乎察觉到了屏风后的动静,眉头微不可察地蹙了一下。
赵灵曦心头一跳,下意识地往后缩了缩。她能感觉到,那道目光锐利如鹰,仿佛能穿透屏风,
将她的一举一动都看得清清楚楚。那天的觐见持续了很久,谢珩条理清晰地分析了边境局势,
提出了详细的御敌之策,言语间的沉稳与谋略,让御书房内的众人都暗自折服。
赵灵曦躲在屏风后,听得入了神,心中对这个冷冽的摄政王,
生出了几分复杂的情绪——有好奇,有敬畏,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排斥。她总觉得,
这个男人的到来,会打破大曜王朝现有的平静,也会打乱她安稳的生活。觐见结束后,
谢珩转身离开。经过屏风时,他的脚步顿了顿,目光再次投向屏风深处。赵灵曦屏住呼吸,
心脏砰砰直跳。片刻后,他才收回目光,大步走出了御书房。直到那道挺拔的身影彻底消失,
赵灵曦才松了口气,手心已经沁出了细密的冷汗。她不知道,
这仅仅是她与谢珩的第一次交锋,往后的无数日夜,他们将在权力的漩涡中相互纠缠,
爱恨交织,再也无法分割。第二章风波乍起,锋芒初露摄政王谢珩的到来,
确实如赵灵曦所料,给朝堂带来了巨大的震动。他雷厉风行,上台后便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
裁撤冗余官员,整顿军纪,严查贪腐,一系列举措虽然有效,却也触动了不少权贵的利益。
以丞相李德安为首的保守派,对谢珩极为不满,屡次在朝堂上发难,指责他“独断专行,
有不臣之心”。谢珩却始终不为所动,凭借着过硬的实力和新帝的信任,一次次化解了危机。
赵灵曦虽深居后宫,却也时刻关注着朝堂的动向。她从皇兄的只言片语中,
从宫中的流言蜚语里,拼凑出谢珩的行事风格,对这个男人的认知也渐渐立体起来。
她不得不承认,谢珩确实有治国之才,若不是他,大曜王朝恐怕早已陷入更大的混乱。
但这份认可,很快就被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打破。那日,赵灵曦带着侍女去御花园赏花,
无意间听到几个内侍在私下议论,说摄政王为了巩固权力,暗中勾结蛮族,
用边境的粮草换取蛮族的支持。“这话可不能乱说!”一个内侍压低声音道,
“摄政王可是咱们大曜的功臣,怎么会做出这种通敌叛国的事?”“怎么不能?
”另一个内侍反驳道,“我听我远在边境的亲戚说,上次蛮族突然撤军,
就是因为得到了摄政王的好处。而且最近有不少粮草在运输途中失踪,
说不定就是被摄政王送给蛮族了!”这些话如同一记重锤,狠狠砸在赵灵曦的心上。
她想起谢珩在边境的赫赫战功,想起他在御书房内的沉稳模样,实在无法相信他会通敌叛国。
可这些流言说得有鼻子有眼,又让她不得不心生疑虑。回到瑶光殿后,赵灵曦坐立难安。
她知道,这种流言一旦扩散开来,不仅会动摇谢珩的地位,
更会让大曜王朝陷入内忧外患的境地。她不能坐视不理。当晚,
赵灵曦借着给太皇太后请安的名义,来到了长乐宫。太皇太后是先帝的生母,历经三朝,
心思缜密,威望极高。赵灵曦将自己听到的流言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太皇太后,
希望能得到她的指点。太皇太后听完后,沉默了许久,才缓缓开口:“灵曦,
你能有心关注朝堂之事,哀家很欣慰。但流言止于智者,谢珩此人,哀家观察了许久,
虽性情冷冽,手段强硬,却绝非不忠不义之人。这些流言,恐怕是有人故意散布,
想要挑拨离间,坐收渔翁之利。”“那我们就眼睁睁看着流言扩散吗?”赵灵曦急道。
“当然不能。”太皇太后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你皇兄年轻,根基未稳,
谢珩是他目前最得力的助手。我们必须查清流言的源头,还谢珩一个清白,
同时也要揪出背后的黑手,以绝后患。”赵灵曦点了点头,心中已有了主意:“太皇太后,
孙儿愿意去查这件事。”太皇太后有些意外地看了她一眼,随即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好,
哀家相信你。你虽为女子,却有勇有谋,定能办好这件事。需要什么帮助,尽管开口。
”得到太皇太后的支持后,赵灵曦立刻行动起来。她利用自己在宫中的人脉,
暗中调查那些散布流言的内侍,很快就查到了线索——那些流言,
竟是从丞相李德安的府中流传出来的。为了拿到确凿的证据,赵灵曦决定冒险一试。
她乔装成宫女,趁着夜色,悄悄溜出皇宫,来到了丞相府附近的一条小巷。
她早已安排好心腹在丞相府内接应,只要找到李德安与他人勾结的证据,就能揭穿他的阴谋。
就在赵灵曦等待消息时,一道熟悉的身影突然出现在小巷口。是谢珩!他身着一身便服,
身姿挺拔,目光警惕地扫视着四周。赵灵曦心中一惊,下意识地躲到了墙角。
她不知道谢珩为何会出现在这里,难道他也在调查这件事?谢珩似乎察觉到了什么,
缓步朝着赵灵曦藏身的方向走来。赵灵曦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手心全是冷汗。“出来吧。
”谢珩的声音低沉而冰冷,在寂静的小巷中格外清晰。赵灵曦知道自己躲不过去,
只好缓缓走了出来,摘掉头上的斗笠,露出了清丽的面容。谢珩看到她,眼中闪过一丝意外,
随即皱起了眉头:“公主殿下深夜在此,意欲何为?”“我……”赵灵曦一时语塞,
不知该如何解释。总不能说自己乔装成宫女,来丞相府查案吧?谢珩看着她慌张的模样,
心中已然明白了几分。他叹了口气,语气缓和了些许:“此处危险,
公主殿下还是尽快回宫吧。”“你是不是也在查流言的事?”赵灵曦抬头看着他,
眼中满是探究。谢珩沉默了片刻,点了点头:“是。这些流言事关重大,若不查清,
恐会影响军心,危及国本。”“我已经查到了,这些流言是丞相李德安散布的!
”赵灵曦立刻说道,“他想要挑拨你和皇兄的关系,趁机夺权。
”谢珩眼中闪过一丝厉色:“我早有怀疑,只是一直没有确凿的证据。
”“我已经安排人在丞相府内寻找证据了。”赵灵曦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骄傲。就在这时,
小巷深处传来一阵脚步声。赵灵曦的心一紧,是她安排的心腹!只见心腹手中拿着一个锦盒,
快步跑了过来:“公主,找到了!这是李德安与废太子余党勾结的信件,
里面还有他策划散布流言的计划书!”赵灵曦接过锦盒,打开一看,
里面果然是一叠信件和计划书。她正准备说话,却听到身后传来一阵喧哗声。
是丞相府的侍卫追来了!“不好,我们被发现了!”心腹急道。谢珩立刻挡在赵灵曦身前,
沉声道:“你们先走,我来断后。”“不行,太危险了!”赵灵曦急忙说道。“听话!
”谢珩的语气不容置疑,他将赵灵曦和心腹推向小巷的另一个出口,“快回皇宫,
将证据交给陛下和太皇太后。这里交给我。”赵灵曦看着谢珩坚定的眼神,心中一阵感动。
她知道现在不是犹豫的时候,只好点了点头,带着心腹快速离开了小巷。回到皇宫后,
赵灵曦立刻将证据交给了赵景渊和太皇太后。赵景渊看完后,勃然大怒,
当即下令捉拿李德安。与此同时,谢珩也成功摆脱了丞相府的侍卫,回到了摄政王府。
第二日,李德安被押上朝堂,面对确凿的证据,他无从辩驳,只能认罪伏法。
赵景渊下令将李德安革职查办,其党羽也尽数被清除。这场由流言引发的风波,
终于在赵灵曦和谢珩的联手之下,成功平息。经此一役,
赵灵曦的智谋和胆识得到了满朝文武的认可,而她与谢珩之间的关系,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赵灵曦看着那个在朝堂上沉稳应对的身影,心中的排斥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
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愫。她知道,自己的心,已经开始为这个冷冽的摄政王而动摇。
第三章边境告急,携手御敌李德安倒台后,朝堂暂时恢复了平静。谢珩继续推行改革,
大曜王朝的国力日渐强盛。赵灵曦则依旧过着她的公主生活,
只是偶尔会借着讨论朝政的名义,去摄政王府拜访谢珩。每次见到谢珩,
赵灵曦都会心跳加速。她喜欢看他认真处理公务的模样,喜欢听他分析天下大势,
甚至喜欢他偶尔流露出的温柔。而谢珩,对这位聪慧过人的长公主,也渐渐放下了戒备,
偶尔会和她探讨一些朝堂上的问题,甚至会给她讲一些边境的故事。
就在两人的关系逐渐升温之际,边境再次传来急报——蛮族卷土重来,此次来势汹汹,
不仅兵力远超上次,还联合了周边的几个小部落,一路势如破竹,
已经攻占了大曜的三座城池。消息传来,朝堂之上再次陷入恐慌。上次抵御蛮族,
全靠谢珩运筹帷幄,如今谢珩虽为摄政王,却也需要亲自挂帅出征。赵景渊召开紧急朝会,
商议御敌之策。谢珩主动请缨:“陛下,臣愿领兵出征,平定蛮族之乱,守护我大曜的边境。
”赵景渊点了点头,眼中满是信任:“摄政王肯出征,朕就放心了。所需粮草和兵力,
朕定会全力支持。”朝会结束后,谢珩回到摄政王府,开始整顿兵马,准备出征。
赵灵曦得知消息后,心中既担忧又敬佩。她知道,边境战事凶险,谢珩此去,生死未卜。
出发前夜,赵灵曦带着自己亲手缝制的护心镜,来到了摄政王府。谢珩正在书房内研究地图,
看到她进来,有些意外:“公主殿下深夜来访,有何要事?
”赵灵曦将手中的锦盒递给她:“这是我亲手缝制的护心镜,里面嵌了最好的玄铁,
希望能护你平安。”谢珩接过锦盒,打开一看,只见一面精致的护心镜躺在里面,
上面绣着繁复的吉祥纹样,显然是花费了不少心思。他心中一暖,抬头看向赵灵曦,
眼中闪过一丝温柔:“多谢公主殿下。”“你一定要平安回来。”赵灵曦看着他,
眼中满是担忧,“边境寒冷,你要注意保暖,按时吃饭,不要太过劳累。”这些关心的话语,
如同暖流一般,涌入谢珩的心中。他常年征战,早已习惯了冰冷的刀光剑影,
从未有人如此细致地关心过他。他看着眼前这个面容娇美、眼神真挚的公主,
心中的某根弦被轻轻拨动了。“好。”他点了点头,声音低沉而温柔,“我定会平安回来,
不辜负陛下的信任,也不辜负……你的期望。”赵灵曦的脸颊微微泛红,心跳加速。她知道,
谢珩的这句话,意味着什么。离开摄政王府时,夜色已深。赵灵曦抬头望着漫天的繁星,
心中默默祈祷:愿上天保佑谢珩,平安归来。谢珩出征后,赵灵曦的心也跟着飞到了边境。
她每日都会关注边境传来的战报,得知谢珩初战告捷,她会欣喜若狂;得知战事胶着,
她会忧心忡忡。然而,好景不长。就在谢珩在边境与蛮族浴血奋战之际,
朝中再次出现了问题。一些对谢珩不满的官员,趁机散布谣言,说谢珩拥兵自重,意图谋反。
更有甚者,暗中勾结蛮族,给谢珩的军队制造麻烦。赵灵曦得知后,心急如焚。她知道,
谢珩在前线浴血奋战,后方却有人在背后捅刀子,这对军队的士气是极大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