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牌

人生如牌

黄半仙在世 著

《人生如牌》是一部令人心动的短篇言情小说,由黄半仙在世巧妙构思。故事讲述了张桂珍张志强李淑华在一次偶然的事件中踏上了一段无尽的冒险之旅。张桂珍张志强李淑华将面对各种危险和谜题,并结识了一群道义和友谊的伙伴。通过智慧、勇气和毅力,张桂珍张志强李淑华逐渐发现了自己的真正使命,并为之奋斗到底。自动麻将机轻声运转,七十三岁的李淑华仔细地理着牌,手腕上的翡翠玉镯偶尔碰在桌沿,发出清脆的声响。这件女儿送……将带领读者探索一个充满惊喜和感动的世界。

最新章节(人生如牌精选章节)

全部目录
  • 四个老太太打麻将,打的小,输赢不超过一百,前几天被派出所抓了,罚款5000,

    公安通知家属交钱领人。其中一个的老岳母被抓,他老婆哭哭啼啼怕老娘受怕,

    立马拿5000块钱把老岳母接回来了。其他三个不肯交罚款领人。没办法,

    公安又来电话了,说是经领导研究决定,看在年老多病的份上,可以交3000领人走,

    要不然就得拘留15天,罚款仍不能免,三家仍不为所动。后来,

    公安又来电话催促家属快点领人走,罚款减到了500元。有两家接回了老人,

    但张家老太太的儿子恳请公安严肃处理,说老太太成天打麻将,几次忘了接孙女放学,

    把孩子晾在学校里,要求加重处罚力度,必须拘留30天。

    ———————————————————————————六月的晨光透过梧桐叶的缝隙,

    在老街的青石路上绘出斑驳的光影。卖豆花的吆喝声穿过薄雾,惊醒了沉睡的巷弄。

    这条百年老街在晨曦中缓缓苏醒,墙头的三角梅在微风中轻摇,仿佛在向过往的行人致意。

    胡家老宅的客厅里,老式空调发出低沉的嗡鸣,却驱不散麻将桌上弥漫的温情。

    自动麻将机轻声运转,七十三岁的李淑华仔细地理着牌,手腕上的翡翠玉镯偶尔碰在桌沿,

    发出清脆的声响。这件女儿送的六十岁生日礼物,在晨光中泛着温润的光泽,

    衬得她略显苍白的手腕多了几分生气。"红中!

    "她温润的嗓音依旧保持着退休文化馆副馆长的优雅。银灰色短发一丝不苟,

    珍珠胸针在真丝衬衫领口闪着柔和的光。岁月在她脸上刻下了细密的纹路,

    却未曾带走她骨子里的从容。对家戴着老花镜的王美芬立即应声:"碰!

    "这位退休小学语文教师的指尖还留着粉笔的痕迹。自从去年丈夫去世,

    她独自住在老教育局宿舍二楼,阳台上那些茉莉花成了她最忠实的听众。每天清晨,

    她都会细心地为它们浇水修枝,偶尔对着花儿喃喃自语,

    仿佛在跟另一个世界的老伴诉说心事。茉莉的清香总让她想起丈夫最爱喝的茉莉花茶,

    想起那些一起品茗读书的午后。"美芬今天手气好啊。"下首的张桂珍笑着打趣。

    六十八岁的她是四人中最显年轻的,时髦的小卷发配上向日葵图案的雪纺衫,显得格外精神。

    若不是眼角的鱼尾纹,谁看得出她今早因为忘记吃降压药,

    在玄关眩晕时扶了半天鞋柜才站稳。出门前,她特意往包里多放了两片药,

    还在手机上调了提醒吃药的闹钟。这些细节,她从不跟儿子提起,怕他担心。

    陈爱莲专注地码着牌,粗糙的手指抚过牌面上的花纹,

    动作熟练得如同当年在纺织机前接线头。刚满七十的她总被儿子劝着安心养老,

    可就是放不下这每周二的牌局。昨晚儿子还念叨:"妈,您就歇歇吧,这么大年纪了。

    "可她只是笑笑,今早还是准时出了门。这牌局对她而言,早已不是消遣,

    而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仪式。这场延续了三十年的牌局,始于孩子们上幼儿园的时候。

    那时她们还是风华正茂的**,在园门口等候接孩子时闲聊相识。

    第一次牌局挤在李淑华十平米的筒子楼里,折叠桌上铺着碎花桌布,孩子们在里屋睡觉,

    她们就着昏黄灯光,麻将声为琐碎的烦恼打着节拍。那时张桂珍总是抱怨丈夫加班太多,

    王美芬为调皮的儿子发愁,陈爱莲担心下岗危机,李淑华则苦恼婆媳关系。三十年过去了,

    孩子们长大了,她们搬进了新房子,又从工作岗位退了下来。不变的只有这每周一次的牌局。

    她们见证了彼此人生中的重要时刻:子女成家、孙辈出生、父母离世、自己生病住院。

    牌桌成了她们情感的纽带,是宣泄也是慰藉。陈爱莲压低声音:"听说派出所来了新所长,

    最近在搞治安整治。"她的声音里带着些许不安,手指不自觉地摩挲着一张牌。

    李淑华不以为意地摆手:"我们几个老太婆打小牌,一不下注二不闹事,还能把天捅破了?

    "她说着打出一张"二条","再说了,这条街上谁不认识我们?还能真抓不成?

    "王美芬推了推眼镜:"小心点总没错。上周我见着隔壁巷子的老刘他们打牌,

    都被叫去登记了。"张桂珍刚要接话,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断了她。没等回应,

    三名穿着制服的民警推门而入,为首的年轻人面色严肃,

    肩章上的警衔显示他是个刚入职不久的新警。"有人举报这里聚众堵伯。

    "年轻民警亮出证件时,目光锐利地扫过桌上的零钱——那里堆着毛票和硬币,

    李淑华面前放着三张五毛和两张一块,总共不到三十元。王美芬试图解释:"同志,

    我们就是老姐妹娱乐,打了几十年了...""赌资虽少,性质一样。

    "民警拿出执法记录仪开始拍摄,"都收拾一下,跟我们回所里做笔录。

    "最戏剧性的是张桂珍的反应——她下意识把面前的五块二毛钱塞进鞋垫,

    这个动作恰好被记录仪拍个正着。事后她解释说,这是困难时期养成的习惯,

    年轻时在供销社上班,每次盘点都要把零钱藏进鞋底以防丢失。李淑华站起身时,

    感觉膝盖一阵刺痛。她的风湿病又犯了,但此刻更让她心痛的是这种突如其来的羞辱感。

    她环顾这个熟悉的客厅,墙上是她们去年在桂林旅游的合影,

    茶几上还放着王美芬带来的自制酸梅汤。这一切温馨,

    都在执法记录仪的镜头下显得如此荒谬。派出所里,四位老太太并排坐在不锈钢长椅上,

    像做错事的小学生。墙壁上"执法为民"的标语鲜红醒目,头顶的日光灯发出嗡嗡的声响。

    王美芬不安地搓着手指,她想起去年这个时候,丈夫还坐在她常坐的牌桌位置上,

    笑呵呵地看着她们打牌。那时谁能想到,一年后的今天,她会以这种方式坐在派出所里。

    她记得丈夫临终前握着她的手说:"美芬啊,以后要多出去走走,别总是一个人闷在家里。

    "所以她才会坚持每周二的牌局,这是她对丈夫的承诺。陈爱莲偷偷看了眼手机,

    儿子已经打了三个未接来电。她不敢接,不知道怎么解释现在的处境。儿子开出租车不容易,

    每天起早贪黑,她最怕给儿子添麻烦。可偏偏...张桂珍则一直低着头,

    她在担心今晚能不能按时接孙女放学。上周因为打牌忘了时间,

    让孙女在校门口等了半个小时,儿子知道后大发雷霆。"妈,您能不能有点责任心?

    "儿子的话像针一样扎在她心上。可是,她只是想有几个能说说话的人啊。

    值班副所长赵志刚看着手中的笔录直皱眉——他母亲也与这几位年纪相仿。

    这个从警十五年的中年男人,此刻内心充满矛盾。一方面,

    上级对治安整治有明确要求;另一方面,他明白这些老人的牌局更多是精神寄托。

    他想起自己的母亲,自从父亲去世后,也是整天闷闷不乐,

    直到参加了社区的老年大学才好些。"按规定,堵伯要处三千到五千罚款,情节严重可拘留。

    "赵志刚合上笔录本,声音不自觉地放柔了些,"通知家属吧。

    "最先来的是陈爱莲的儿子刘建军。这个开了二十年出租车的中年汉子匆匆赶到,

    额上还挂着汗珠。看到笔录上"赌资五块二"时,他哭笑不得,

    但还是爽快交了五千罚款:"妈,咱以后要打牌去我家打,省的惹这些麻烦。

    "他扶着母亲往外走时,轻声说:"您要是闷得慌,我以后早点收车陪您。

    "李淑华的女儿从省城转来电话,语气焦急:"赵所长,我妈有高血压,药不能停的。

    我马上转钱过去,请您务必照顾一下..."电话那头的女声带着哽咽,

章节在线阅读

手机上阅读

请扫二维码

同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