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簪花开的约定

玉簪花开的约定

作者jlfvsh 著

作者“作者jlfvsh”创作的短篇言情小说《玉簪花开的约定》,讲述的是主角婉清玉簪苏明轩之间的故事,精彩内容介绍:苏明轩听着婉清讲述他与兄长的点点滴滴,时而惊讶,时而叹息。当听到苏子瑜临终前的情景时,这位年轻的学者也不禁潸然泪下。"哥……

最新章节(《玉簪花开的约定》精选章节)

全部目录
  • 暮春的江南,细雨如丝。临安城外的青石巷里,一座雅致的宅院掩映在翠绿的柳树间。

    这座宅院的主人是当朝著名的书法家李慕白,他虽已年过四十,却仍保持着文人雅士的风骨。

    李慕白膝下有一女,名唤婉清,今年刚满十六岁,生得如出水芙蓉般清丽脱俗,

    更兼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城中出了名的才女。这日清晨,婉清正在闺房的窗前习字,

    一阵清脆的鸟鸣声从窗外传来,打断了她的思绪。她放下毛笔,走到窗前,

    只见院中的玉簪花正开得灿烂,洁白的花朵在晨露中显得格外纯净。"**,

    老爷请您去书房。"丫鬟小翠在门外轻声唤道。婉清应了一声,整理了一下衣裳,

    向书房走去。推开书房的门,她看见父亲正对着一封信出神。"爹爹,可是有什么要紧事?

    "婉清轻声问道。李慕白回过神来,将信递给女儿:"这是你舅舅从京城寄来的。

    朝廷要举办一年一度的诗会,邀请各地才子佳人参加。你舅舅希望你能代表我们李家前往。

    "婉清接过信,细细读来。原来这诗会是京城太傅所办,旨在为皇室选拔才德兼备的女子。

    婉清心中既兴奋又忐忑,她从未离开过临安,更未曾参与过如此盛大的聚会。"爹爹,

    女儿想去。"婉清抬起头,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李慕白慈爱地看着女儿:"你若想去,

    爹爹自然答应。不过京城中人才济济,你需得做好准备。"接下来的日子里,

    婉清在父亲的指导下,日夜准备诗文。转眼到了出发的日子,李慕白亲自送女儿上京。

    临行前,他将一个精致的小盒子递给婉清:"这是你娘亲留下的玉簪,

    据说能保佑佩戴者平安。带上它,爹爹才能放心。"婉清接过玉簪,

    只见簪头雕刻着一朵精致的玉簪花,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她小心地将玉簪收好,

    随着父亲派来的仆人踏上了北上的路途。京城的繁华令婉清目不暇接。诗会当日,

    太傅府邸门前车水马龙,来自各地的才子佳人齐聚一堂。婉清一袭淡雅的衣裙,

    发间只簪了一支简单的木钗,却掩不住她天生的丽质与气质。诗会开始后,

    众人先以"春"为题作诗。婉清略作思索,提笔写道:"玉簪花开春意浓,玉露轻沾花瓣红。

    莫道春归无觅处,风吹花影入帘栊。"她的诗句清新脱俗,字迹娟秀有力,

    很快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太傅对这位来自江南的才女颇为赞赏,

    特意邀请她到内院品茶论诗。就在婉清专心品茶时,一阵悠扬的笛声从庭院角落传来。

    那笛声如泣如诉,又带着一丝欢快,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婉清不禁放下茶杯,

    循声望去。只见一位身着青色长衫的年轻男子站在玉兰花树下,手持竹笛,

    神情专注地吹奏着。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他身上,为他镀上一层金色的光晕。

    婉清看得入神,直到笛声停止,才回过神来。"姑娘可是被在下这粗劣的笛声打扰了?

    "男子察觉到婉清的目光,微笑着走来。婉清连忙起身行礼:"公子笛声悠扬,

    婉清只是听得入神,并无打扰之意。"男子拱手还礼:"在下姓苏,名子瑜,

    是太傅大人的门生。听闻今日有江南才女到来,特来聆听高见。"两人一见如故,

    从诗词歌赋聊到琴棋书画,竟是志趣相投。苏子瑜是当朝名士苏学士之子,自幼饱读诗书,

    不仅文采出众,更擅长音律。他见婉清谈吐不凡,又见她发间别着一支朴素的木钗,

    却掩不住天生丽质,不由得心生好感。诗会结束后,苏子瑜主动提出送婉清回驿馆。一路上,

    两人继续谈天说地,竟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婉清姑娘,不知可否赏光,

    让在下明日带你游览京城?"分别时,苏子瑜鼓起勇气邀请道。

    婉清微微一笑:"若公子不嫌弃婉清浅薄,自是愿意。"第二天,苏子瑜果然如约而至。

    他带着婉清游览了京城名胜,从巍峨的皇宫到热闹的市井,从古朴的寺庙到雅致的园林。

    婉清虽然生长在江南,却也被京城的雄伟壮阔所震撼。在游览过程中,

    苏子瑜发现婉清对街边小摊上的玉簪花特别感兴趣。那洁白的小花在春风中摇曳,

    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婉清姑娘似乎很喜欢玉簪花?"苏子瑜问道。

    婉清点点头:"我家乡的庭院里也种了许多玉簪花。这花虽不如牡丹富贵,不如玫瑰艳丽,

    却有一种清雅脱俗的气质,就像山间的隐士,不争不抢,却自有其美。

    "苏子瑜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姑娘说得好。其实人也一样,不必追求浮华,

    保持本心最为重要。"随着相处日深,两人之间的情愫也在悄然滋长。然而,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诗会结束,婉清必须返回临安了。离别那天,

    苏子瑜来到驿馆为婉清送行。他取出一个精致的小盒子:"这是我亲手雕刻的一支玉簪,

    虽不及姑娘家的珍贵,但也是我的心意。"婉清接过玉簪,只见这是一支精巧的玉簪花造型,

    花蕊处还镶嵌着一颗小小的珍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子瑜公子,这太贵重了。

    "婉清推辞道。苏子瑜摇摇头:"它虽不值钱,却承载着我的心意。希望姑娘能收下,

    就当是...就当是我陪伴姑娘游览京城的纪念。"婉清感动地接过玉簪,轻轻道谢。

    两人相对无言,只有离别的愁绪在空气中蔓延。"婉清姑娘,

    你可知道..."苏子瑜欲言又止。"什么?"婉清抬头望向他。

    苏子瑜深吸一口气:"我...我希望来年春天,还能在玉簪花开的时节见到姑娘。

    "婉清的脸颊微微泛红,她低下头,轻声道:"只要上天垂怜,婉清定会再来京城。

    "回到临安后,婉清将苏子瑜赠送的玉簪小心收藏。她时常取出把玩,

    回忆起在京城的点点滴滴。而苏子瑜也在京城中翘首期盼着春天的到来,

    期盼着玉簪花开的时节,期盼着那个如玉簪花般清雅的江南女子再次出现。然而,

    命运总是充满变数。次年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袭击了京城,苏子瑜也不幸染病。

    等婉清再次北上时,苏子瑜已经卧病在床多时。当婉清在太傅的帮助下,

    终于得以探望苏子瑜时,只见昔日那个风度翩翩的才子已经瘦得不成人形,

    苍白的面容上却依然挂着温柔的微笑。"婉清姑娘..."苏子瑜虚弱地伸出手,

    婉清连忙握住。"子瑜公子,你一定会好起来的。"婉清强忍泪水说道。苏子瑜摇摇头,

    从枕下艰难地取出一支玉簪——正是婉清去年送他的那支木钗,已经被摩挲得发亮。

    "我...我无法...陪姑娘...看玉簪花开了..."他气若游丝地说完这句话,

    便闭上了眼睛。婉清悲痛欲绝,泪水模糊了视线。她小心地接过那支木钗,

    将它与自己珍藏的玉簪放在一起。回到临安后,婉清在庭院中种下了一株玉簪花。

    每年花开时节,她都会来到花前,取出那两支簪子,轻声诉说着思念。多年后,

    婉清成为了当地有名的才女,她的诗画作品常常以玉簪花为主题。而关于她和苏子瑜的故事,

    也如同那洁白的玉簪花一样,在江南的春日里,静静绽放,诉说着一段跨越时空的纯真爱情。

    人们都说,在玉簪花开的时节,如果仔细聆听,还能听到两个年轻人的笑声,

    以及那悠扬的笛声,在春风中轻轻飘荡。时光如水,转眼已是五年过去。

    临安城外的青石巷里,李婉清的闺房窗前,那株她亲手栽下的玉簪花已长得枝繁叶茂。

    每到初夏,洁白的花朵便开满枝头,散发出淡淡的清香。这日黄昏,婉清正在花前抚琴,

    琴声如泣如诉。小翠捧着茶盘进来时,看见**的眼角闪着泪光。"**,又在想苏公子了?

    "小翠轻声问道。婉清放下琴弦,轻轻拭去眼角的泪水:"五年了,

    也不知道他是否还记得我们的约定。"自从苏子瑜去世后,

    婉清每年都会在玉簪花开的时节来到花前,对着两支簪子诉说心事。她始终记得那个春日,

    少年在玉兰树下吹笛的身影,记得他谈及诗词时眼中的光彩,更记得他临终前握着她的手。

    "**,门外有人求见。"管家老张在院外禀报。婉清擦干眼泪,整理了衣裳。这几年,

    常有仰慕她才情的青年才俊登门拜访,但她都礼貌地婉拒了。当婉清来到前厅,

    看见一位身着青色长衫的年轻男子站在厅中,手中捧着一个精致的木盒。

    那人约莫二十三四岁年纪,眉目清朗,气质儒雅,虽不是惊为天人的俊美,

    却自有一种令人亲近的气质。"**可是李婉清姑娘?"男子拱手行礼,声音温和。

    婉清微微点头:"正是。不知公子是..."男子将木盒放在桌上,缓缓打开。

    婉清的目光瞬间被盒中之物吸引——那是一支精美的玉簪,

    簪头雕刻着一朵栩栩如生的玉簪花,花蕊处镶嵌着一颗温润的珍珠,

    在夕阳下泛着柔和的光芒。"这..."婉清惊讶地站起身,手中的团扇差点掉落。

    男子微微一笑:"家父临终前嘱咐我,一定要找到李姑娘,将这支簪子归还。

    ""你...你认识苏子瑜?"婉清的声音有些颤抖。男子点点头:"家父便是苏学士,

    不孝子苏子瑜是家父的长子。家父去世前,一直念叨着要找到一位江南的李姑娘,

    说她有一支木钗,与这支玉簪是一对。"婉清双手颤抖着接过玉簪,泪水模糊了视线。

    她小心翼翼地从袖中取出当年苏子瑜送她的那支木钗,两支簪子放在一起,竟是如此相配。

    "你是..."婉清抬头望向男子。"家父去世后,我承袭了苏学士的称号,

    世人多称我为苏学士。家母早逝,我自幼与父亲相依为命。父亲临终前告诉我,

    他有一位挚友的女儿,名叫婉清,是一位才貌双全的江南才女。"男子微微欠身,

    "在下苏明轩,是子瑜的弟弟。"婉清这才注意到,

    男子的眉眼间确实与记忆中的苏子瑜有几分相似。她强忍悲喜交加的情绪,

    邀请苏明轩到后花园一叙。在玉簪花盛开的庭院中,

    苏明轩听着婉清讲述他与兄长的点点滴滴,时而惊讶,时而叹息。

    当听到苏子瑜临终前的情景时,这位年轻的学者也不禁潸然泪下。"哥哥生前常提起江南,

    提起一位如玉簪花般清雅的姑娘。他说那是他见过最特别的女子,不仅才华横溢,

    更有一颗纯净的心。"苏明轩轻声说道,"父亲临终前,将这支玉簪交给我,

    说它与姑娘的木钗是一对,是天造地设的缘分。"婉清取出珍藏多年的木钗和玉簪,

    将它们并排放在石桌上。阳光下,两支簪子交相辉映,宛如一对璧人。"子瑜公子...不,

    你哥哥,他是个难得的知己。"婉清轻声说,"那年春天,我们在京城的点点滴滴,

    我永生难忘。"苏明轩凝视着簪子,若有所思:"哥哥生前最后完成的作品,

    是一幅《玉簪春晓图》,画中一位少女在玉簪花丛中抚琴,旁边站着一位吹笛的少年。

    父亲说,那是哥哥心中的理想。""真的吗?"婉清惊喜地问,"我也记得,那日你吹笛时,

    我正在窗前抚琴。"苏明轩从怀中取出一卷画轴,小心翼翼地展开。

    画中一位身着淡雅衣裙的少女坐在玉簪花丛中抚琴,旁边一位青衣少年手持竹笛,

    两人目光相接,仿佛有说不尽的情意。"这...这是我?"婉清指着画中的少女,

    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是的,哥哥画技高超,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你的神韵。

    "苏明轩点头,"这幅画他从未示人,说是要等到合适的时机。"婉清望着画中熟悉的场景,

    泪水再次模糊了视线。五年来,她以为自己已经渐渐平复了心情,却原来那份思念从未消退。

    "明轩,你可知道,你哥哥去世后,我每年都会在玉簪花开的时节来到这里,

    对着这两支簪子诉说心事。"婉清轻声说。苏明轩看着眼前这位美丽而哀伤的女子,

    心中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情感。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哥哥对这位江南才女的感情有多么深厚。

    "婉清姑娘,"苏明轩深吸一口气,鼓起勇气说道,"哥哥去世后,我一直在想,

    如果他还活着,会希望我怎么做。如今见到姑娘,我明白了。

    "他从袖中取出一封信:"这是哥哥生前最后写给我的一封信,

    嘱咐我如果遇到一位如玉簪花般清雅的江南才女,一定要将信转交。"婉清颤抖着接过信,

    小心翼翼地拆开。信纸上,苏子瑜的字迹依然那么熟悉:"明轩吾弟:若你见到这位姑娘,

    请告诉她,我虽未能与她共赏更多春光,但心中已无遗憾。她如玉簪花般清雅,

    是我此生仅见。若她愿意,请帮我照顾好我父亲;若她已心有所属,也请告诉她,能遇见她,

    是我最大的幸运。子瑜甲申年春"婉清读完信,泪水滴落在信纸上。她抬头望向苏明轩,

    两人目光相遇,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理解与慰藉。"明轩,你哥哥是个好人,我永远记得他。

    "婉清轻声说。苏明轩点点头:"哥哥也常提起你。他说,若非天意弄人,

    他希望能与你共度余生,看遍江南春色,听遍玉簪花开。"夕阳西下,

    金色的光芒洒在玉簪花丛中。婉清和苏明轩并肩站在花前,两支簪子在暮色中泛着柔和的光。

    "婉清姑娘,"苏明轩突然说道,"父亲生前曾说,若哥哥有幸能与心爱之人相伴,

    他愿将这幅《玉簪春晓图》作为贺礼。如今,我想将它赠予姑娘,作为对哥哥的纪念。

    "婉清接过画轴,小心地收好。她取出珍藏的木钗和玉簪,

    将它们重新装进苏明轩带来的木盒中。"明轩,这些就交给你了。你哥哥的心意,我已明白。

    这两支簪子,就当作是我们友谊的见证吧。"苏明轩深深一揖:"姑娘大义,明轩铭记于心。

手机上阅读

请扫二维码

同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