糟糕,我甩掉的前夫,成我老师了

糟糕,我甩掉的前夫,成我老师了

小小小枫叶 著
  • 类别:言情 状态:连载中 主角:林晚秋顾长庚 更新时间:2025-11-14 17:31

最新小说《糟糕,我甩掉的前夫,成我老师了》,主角是林晚秋顾长庚,由小小小枫叶创作。这本小说整体结构设计精巧,心理描写细腻到位,逻辑感强。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让人痛快淋漓。非常值得推荐!宋文君被噎了一下,脸色更加难看。道理是这个道理,可情感上她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我不管这些大道理!”她几乎是有些不讲理地……

最新章节(第1章)

全部目录
  • 顾长庚坐着吉普车走掉的那天,整个红旗大队都传遍了。

    就像在平静的池塘里扔下了一块大石头,一圈圈的闲言碎语,比水波纹散得还要快,还要远。

    林晚秋跟顾知青离婚了。

    是她为了一个小学文凭,把顾知青给“卖”了!

    这个消息,简直比去年谁家母猪一窝下了十八个崽儿还要劲爆。一时间,田间地头、村口大槐树下,三五成群的婆姨妇女们,手里纳着鞋底,嘴里却一刻也不得闲。

    “哎,你们听说了没?林家那大丫头,真是个没良心的!”一个豁着牙的婆子压低了声音,却又确保周围人都能听见,“顾知青对她多好啊,吃的喝的,哪样短了她?为了她,连城都不回了,可她倒好,转手就把人给踹了!”

    “可不是嘛!”旁边一个正在择菜的媳妇儿立刻接上话,“我听我家那口子说,就为了个小学毕业的纸片片!你说说,那玩意儿有啥用?能换二斤棒子面不?真是头发长见识短!”

    “我看呐,她就是攀不上高枝儿,又不想便宜了顾知青,心眼儿坏着呢!”

    这些话,像长了腿的蚂蚱,蹦跶得到处都是,总能精准地跳进林家人的耳朵里。

    王秀兰现在最怕的就是出门。以前,她是村里人人羡慕的对象,因为女儿找了个前途无量的知青对象。可现在,她一出门,那些曾经对她笑脸相迎的人,看她的眼神都变了。有同情,有鄙夷,更多的,是看笑话的幸灾乐祸。

    这天,她挎着篮子去自留地里拔几根葱,路上就碰到了村西头的刘婶。

    “哎哟,秀兰啊!”刘婶一脸“关切”地拦住她,眼睛却不住地往她家院子里瞟,“你家晚秋……没事儿吧?唉,这孩子也是,多好的福气,就这么让她给作没了。这往后可咋办哟,一个离了婚的黄花大闺女,名声不好听,婆家可不好找了。”

    王秀兰脸上**辣的,只能强撑着笑脸:“孩子的事,由她自己去吧。”

    “话可不能这么说!”刘婶立刻摆出一副为你好的架势,凑得更近了些,“我跟你说啊,我娘家那边,几十里外的李家村,有个后生,就是腿脚不大好,有点瘸,但家里光景好得很!兄弟七八个,个个都是壮劳力,一年到头分的粮食吃都吃不完。你要是觉得行,我托人去给你问问?”

    王秀兰的心一下子沉到了底。瘸子?这不是明摆着羞辱人吗?她气得心口疼,却又发作不得,只能攥紧了篮子,干巴巴地说了句“不劳你费心了”,便落荒而逃。

    回到家,王秀兰一**坐在炕沿上,眼泪就下来了。

    林满仓躺在炕上养身体,听到动静,也跟着叹气。他出门上个茅房,都能听到背后有人指指点点,说他家教不好,养出个白眼狼闺女。他一个大男人,气得干瞪眼,又不能挨家挨户去跟人吵架。

    家里整天都是一片愁云惨雾。

    唯独林晚秋,像个没事人一样。

    她不去理会外面的风言风语,也不下地去挣那几个可怜的工分。她的身子骨本就弱,以前跟着下地,一天下来腰都直不起来,也挣不了几个工分,还不够填饱肚子的。现在,她更不想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那上面了。

    她托人从县里废品收购站,淘换回来一摞旧课本和复习资料,有小学的,也有初中的。纸张泛黄,边角卷曲,散发着一股子陈年的霉味,但在她眼里,却比金子还珍贵。

    从此,她就一头扎进了书本里。

    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坐在窗前那张破旧的小桌子旁,借着晨光背书、做题。家里的活她也干,喂鸡、做饭、照顾爹娘,但只要一有空闲,她手里就捧着书。

    村里人看着更不顺眼了。

    “一个女娃家家的,不下地干活,天天在家看那些‘没用的’,装什么文化人?”

    “就是,地里活儿都干不明白,还想考大学?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我看她是让顾知青给**着了,魔怔了!”

    王秀兰看着女儿日渐消瘦的脸颊和眼底的青黑,心里又急又愁。这天晚上,一家人吃完饭,她瞅着女儿又拿起书本,终于忍不住了,拉着老太太(女主奶奶)在自己屋里抱怨。

    “娘,您说这可咋办啊?晚秋这孩子,现在是铁了心了,九头牛都拉不回来。外面那些话多难听啊,她一个姑娘家,以后可怎么活啊……”说着说着,王秀兰又开始抹眼泪。

    林家奶奶一直没说话,她盘腿坐在炕上,手里拿着个旱烟袋,吧嗒吧嗒地抽着。老太太年轻时就不是个寻常的农村妇女,她不爱家长里短,就爱跟着村里的戏班子后面听戏,脑子里装的全是戏文里的故事。

    等王秀兰哭诉完了,她才把烟袋在鞋底上磕了磕,慢悠悠地开了口,声音沙哑却有劲儿:

    “哭啥?天塌下来了?”

    她瞥了一眼儿媳妇,“外头那些嚼舌根的,你搭理她们干啥?她们就是日子过得太闲,嘴巴太空。今儿说咱家,明儿就说李家了,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

    顿了顿,她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光亮,继续说道:“我倒觉得,咱家晚秋,有主意,是块好料。你忘了戏文里唱的?那花木兰,替父从军,谁说女娃不如男?还有那穆桂英,挂帅出征,保家卫国,哪个男人比得了?”

    老太太一拍大腿,声音都高了些:“咱家晚秋,不偷不抢,凭自己本事想奔个前程,有啥错?她要是真能考出去,走出这穷山沟,那是给咱老林家祖坟上烧高香了!比嫁个瘸子,守着几亩薄田受一辈子穷,强一百倍!”

    这番话,说得王秀兰一愣一愣的。她从未想过,一个女娃家读书,还能跟戏文里的女将军比。

    而这一切,正在隔壁屋里看书的林晚秋,听得清清楚楚。

    外面的风雨,家里的愁云,她都感受得到。但她更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这些流言蜚语,就像路边的荆棘,虽然会划伤皮肤,却阻挡不了她前行的脚步。

    窗外,月光如水,洒在院子里。

手机上阅读

请扫二维码

同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