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书记的逆袭

女书记的逆袭

淋雨的喵2 著

女书记的逆袭小说,讲述了苏晴赵德柱李老栓的故事,希望本书能缓解大家的烦恼,保持好心情讲述了:“清溪的父老乡亲,”她的声音提高了一些,带着年轻人特有的清亮,穿透了燥热的空气,……

最新章节(女书记的逆袭精选章节)

全部目录
  • 上任第一天,我就被全镇看了笑话。老镇长拍着我的肩膀说:“小姑娘,

    基层工作可没你想的那么简单。”他们等着我哭,等着我逃,

    等着我像前两任那样灰溜溜离开。

    泵;直到我带人把**专业户的烂泥路修成水泥路;直到洪水中我跳进激流用身体堵住管涌。

    半年后,全镇叫我“铁娘子”。老镇长红着脸来道歉:“书记,我当初小看你了。

    ”我笑着问:“现在觉得基层工作简单吗?”他憋出一句:“你...你简直是个疯子!

    ”---1七月的日头,毒得能把人晒脱一层皮。车轮卷起的尘土,

    在坑洼不平的乡间公路上拖出一条长长的黄龙。苏晴摇下半截车窗,

    热浪混着土腥气猛地灌进来,呛得她轻轻咳嗽了一声。

    司机老王有些不好意思地擦了把汗:“苏书记,就快到了,这路……唉,年年说修,

    年年没钱。”苏晴没说话,只是点了点头,目光投向窗外。视线所及,

    是大片有些蔫黄的稻田,远处散落着些灰扑扑的楼房,更远处,

    蜿蜒的山峦在蒸腾的热浪里显得有些扭曲。这就是清溪镇,她即将履职的地方。

    一个在市里挂了号的“老大难”乡镇,经济垫底,**不断,

    前两任书记都没干满一年就先后调离。组织上把她这个市里最年轻的副处级女干部派到这里,

    用意不言自明,压力也如山般沉重。她今天特意穿了一身略显老成的深灰色西装套裙,

    长发在脑后挽成一个一丝不苟的发髻,试图掩盖几分才二十八岁的青涩。

    可镜子里那张过于清秀、甚至带着点学生气的脸,还是让她心里有些没底。

    镇**大院比想象中还要陈旧些。一栋四层的办公楼,墙皮斑驳脱落,

    几扇窗户的玻璃裂着纹,用透明胶带歪歪扭扭地粘着。院子当中,

    一棵老樟树无精打采地耷拉着叶子。车刚停稳,楼里呼啦啦迎出来一群人。

    为首的是镇长赵德柱,五十岁上下,黑红脸膛,身材微胖,

    穿着一件洗得有些发白的蓝色短袖衬衫,笑容热情得有些过分,

    老远就伸出了双手:“欢迎欢迎!苏书记,可算把您盼来了!我是赵德柱,您叫我老赵就行!

    ”他的手粗糙有力,握得苏晴手指微微发疼。“赵镇长,你好,以后就是同事了,叫我苏晴。

    ”她保持着得体的微笑,目光扫过赵德柱身后那一张张表情各异的脸——有好奇,有审视,

    有毫不掩饰的怀疑,也有事不关己的漠然。简单的见面会在二楼会议室举行。

    会议室里吊扇吱呀呀地转着,吹出来的风都是热的。苏晴坐在主位,

    听着赵德柱代表镇党委、**致欢迎词,言辞恳切,滴水不漏。轮到苏晴讲话时,

    她清了清嗓子,声音不大,却足够清晰:“组织派我到清溪镇,

    就是来和大家一起干活、一起解决问题的。我年轻,基层经验不足,

    以后要多向各位老同志学习,也希望各位能支持我的工作。我的要求很简单,务实,团结,

    为清溪的老百姓干几件实实在在的事。”话很朴实,底下的人也配合地鼓了掌。

    但苏晴能感觉到,那掌声里缺乏真正的热度。赵德柱拍着她的肩膀,声音洪亮,

    带着一种长辈式的、不容置疑的亲昵:“苏书记太谦虚了!您是从市里来的高材生,

    见多识广,肯定能带领我们清溪打开新局面!不过啊……”他话锋一转,脸上依旧堆着笑,

    眼神里却多了点别的东西,“这基层工作,千头万绪,跟在机关里写材料可大不一样,

    复杂得很,也没你想的那么简单。有些事,急不得,也强求不得。”这话听着是关心,

    是提醒,可那语气,那拍在肩膀上的力度,分明是一种隐形的下马威,

    一种基于性别和年龄的轻视。会议室里安静了一瞬,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苏晴脸上,

    似乎在等着看她如何反应,是窘迫,是辩驳,还是隐忍。苏晴脸上的笑容淡了些,

    但没有消失。她轻轻挪动了一下肩膀,避开了赵德柱那只手,

    目光平静地迎向他:“谢谢赵镇长提醒,正因为不简单,才更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赵德柱哈哈一笑,收回了手,眼底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讶异。见面会草草结束。按照议程,

    接下来是实地走访,第一站是位于镇子北面的红旗水塔,那是镇区居民用水的主要来源,

    最近反映水压不足的问题特别多。一行人分乘两辆面包车,颠簸了二十多分钟,

    来到水塔脚下。这是一座三十米高的老旧砖混结构建筑,矗立在一个小土坡上,

    锈迹斑斑的扶梯沿着塔身蜿蜒向上,在烈日下反射着刺眼的光。

    水塔下面已经围了不少闻讯赶来的群众,叽叽喳喳地议论着。水务站站长是个干瘦的中年人,

    满头大汗地汇报:“书记,镇长,查过了,是顶部的自动上水阀坏了,水泵空转,

    所以水压上不去。已经联系了厂家,说维修师傅最早也得后天才能到。”“后天?

    ”赵德柱的眉头拧成了疙瘩,对着围观群众大声说,“乡亲们,大家都听到了,

    不是我们不修,是师傅来得慢!克服一下,克服两天,啊?都散了吧,散了吧!

    ”人群里顿时炸了锅。“克服?说得轻巧!我家住五楼,两天没水让人怎么活?

    ”“热水器都打不着!这大热天的,澡都洗不成!”“又是这一套!拖!就知道拖!

    ”“看看,新来的书记也来了,还不是一样没辙!”抱怨声、嘲讽声像针一样扎过来。

    赵德柱脸色有些难看,双手一摊,对苏晴低声道:“苏书记,你看,基层工作就是这样,

    计划赶不上变化。没办法,等吧。”苏晴没接话。她仰头望着那高耸的水塔,

    阳光刺得她眯起了眼。热风拂动她额前的碎发,

    也吹不散鼻尖萦绕的那股铁锈和尘土混合的气味。耳边是群众焦灼的抱怨,

    身边是下属无奈的眼神和隐隐的期待——或者说是等着看新书记同样束手无策的期待。

    她想起赵德柱那句“没你想的那么简单”,想起会议室里那些审视的目光。等两天?

    老百姓等不起,她这个新书记,更等不起这个“下马威”坐实。“工具在哪?”她忽然开口,

    声音不高,却让周围的嘈杂为之一静。水务站长愣了一下:“啊?

    工具……塔下面小屋里有个工具箱。”“钥匙。”苏晴伸出手。赵德柱反应过来,

    吓了一跳:“苏书记,您这是要……使不得!这太危险了!这塔梯子年久失修,而且这么高,

    您一个女同志……”“就是因为高,才不能让孩子们去冒险。正因为我是女同志,

    可能比有些男同志更细心点。”苏晴打断他,语气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

    她接过站长递来的钥匙,那钥匙冰凉,沾着汗渍。在所有人惊愕的目光中,

    苏晴径直走向塔下的小屋,打开门,拎出一个沉重的绿色铁皮工具箱。

    她脱下身上的西装外套,露出里面早已被汗水浸湿后背的白色衬衫,

    又将一步裙的裙角用力掖了掖,防止勾绊。然后,她弯下腰,

    开始把工具箱里的东西往外拿——扳手、螺丝刀、管钳……她熟练地挑选出几样可能用到的,

    用一根麻绳捆好,斜挎在肩上。“书记!这真不行!”赵德柱急步上前,想拦住她。

    几个老成些的干部也纷纷劝阻:“是啊苏书记,太危险了!”“等维修工吧,不差这一两天!

    ”苏晴转过身,脸上没有什么表情,只有额角细密的汗珠显示出她内心的不平静。

    她看着赵德柱,看着那一张张写满担忧或别的什么情绪的脸,最后目光扫过安静下来的群众。

    “清溪的父老乡亲,”她的声音提高了一些,带着年轻人特有的清亮,穿透了燥热的空气,

    “水是天天要用的,等不起。我今天上去试试,不一定能修好,但至少,我得上去看看,

    咱们这吃饭喝水的问题,到底卡在哪儿!”说完,她不再理会任何劝阻,走到塔基下,

    深吸了一口气,双手抓住了那冰凉、粗糙、布满锈蚀的扶梯。“王师傅,

    ”她回头对司机老王喊了一声,“麻烦你去我车上,把我那双备用的运动鞋拿来。

    ”她脚上还穿着一双半高跟的皮鞋。老王应了一声,飞奔而去。等待的几分钟里,

    空气仿佛凝固了。没有人说话,所有人都仰着头,看着那个穿着白衬衫、一步裙,

    即将徒手攀登三十米高塔的年轻女人。阳光在她身上勾勒出一圈耀眼的光晕,

    那纤细的身影与庞大锈蚀的水塔形成了一种极具冲击力的对比。赵德柱张了张嘴,

    最终什么也没说出来,脸色变幻不定。老王拿着鞋跑回来。苏晴就靠着塔基坐下,

    利落地换上了运动鞋,系紧鞋带。然后,她再次起身,抓住了扶梯。第一步踏上去,

    铁梯发出“嘎吱”一声令人牙酸的**,微微晃动。苏晴的心猛地一跳,但她没有停顿,

    第二步,第三步……她的动作开始还有些生涩,很快便找到了节奏,稳定而坚定地向上攀去。

    风在高处变得猛烈,吹得她的衬衫猎猎作响,发髻也散乱开来,

    几缕黑发拂过她沁出汗珠的脸颊。她不敢往下看,目光紧紧盯着上方的塔顶,

    盯着那锈死的检修口盖板。手掌很快被粗糙的铁锈磨得生疼,

    小腿肌肉因为紧张和用力而微微颤抖。汗水流进眼睛,刺得她直流泪,她只能用力眨眨眼。

    塔下,黑压压的一片人头,寂静无声。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赵德柱仰着头,嘴巴微张,

    脸上的表情从最初的惊愕、不以为然,慢慢变成了难以置信,最后,那黝黑的脸上,

    竟然透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愧色和震动。他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口袋里的烟盒,

    却没有拿出来。三十米,仿佛有一个世纪那么长。当苏晴的手终于够到顶部的检修口,

    用管钳奋力撬开那锈死的盖板,瘦削的身影消失在塔顶入口时,塔下不知是谁带头,

    猛地爆发出了一阵雷鸣般的掌声和叫好声!“修好了!水来了!”十几分钟后,

    随着塔下一阵欢呼,水泵重新发出沉闷而有力的运转声,水管也不再空洞地嘶鸣。

    又过了片刻,苏晴的身影重新出现在梯口。她下得比上去时更慢,更谨慎。

    当她的双脚终于重新踏实地踩在地面上时,脸色已经有些苍白,双腿发软,几乎站立不稳,

    靠着塔身才勉强支撑住。她白色的衬衫几乎湿透,紧贴在身上,沾满了红褐色的铁锈污渍,

    手掌更是被磨破了好几处,渗着血丝。但她抬起头,看向赵德柱,

    看向周围那些眼神已经完全变了样的干部和群众,

    露出了今天第一个真正意义上、带着点如释重负的笑容。“看,

    ”她的声音因为脱力和激动有些沙哑,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问题,总能解决。

    ”赵德柱看着她那双磨破的手,看着她狼狈却异常明亮坚定的眼睛,喉头滚动了一下,

    第一次在这个年轻的女书记面前,有些手足无措。他憋了半天,最终只是重重地叹了口气,

    挥挥手:“还愣着干什么!快!拿水来!给苏书记清洗一下!”人群围了上来,递水的,

    递毛巾的,眼神里充满了敬佩和感激。那个最初抱怨声音最大的老太太,挤上前来,

    一把抓住苏晴没受伤的手腕,声音哽咽:“闺女……不,书记!谢谢你!

    你这书记……是下来给我们干实事的啊!”苏晴感受着手腕上传来的、粗糙而温暖的力度,

    看着那一张张朴实的、带着笑容的脸,胸腔里被一种滚烫的情绪填得满满的。那一刻,

    所有的疲惫和风险,似乎都值得了。她知道,这仅仅只是开始。但在这个烈日炎炎的午后,

    在清溪镇这座老旧的水塔下,她用自己的方式,掷地有声地砸下了第一锤。

    2水塔事件像一阵风,一夜之间吹遍了清溪镇的角角落落。“新来的女书记,

    徒手爬上去修好的!”人们添油加醋地传着,苏晴的形象在口耳相传中变得有些传奇色彩。

    镇上的人再见到她,眼神里少了之前的审视和怀疑,多了几分真切的热情和好奇。

    连镇**大院门口卖早餐的大妈,都会硬往她碗里多塞个茶叶蛋。但苏晴很清楚,

    一时的个人勇武,解决不了根深蒂固的积弊。清溪镇就像一潭沉寂太久的死水,

    表面被她这颗石子激起了涟漪,底下的淤泥却深厚无比。她的办公室在二楼东头,

    以前书记的屋子。简单,甚至有些简陋。一张旧办公桌,一把椅子,一个文件柜,

    沙发的人造革表面裂了好几道口子。她花了一周时间,

    把所有能找到的文件、报告、统计数据翻了一遍,又带着党政办主任小周,不打招呼,

    不用村里干部陪同,随机下了几次村。看到的景象,比材料上写的更触目惊心。

    农田水利设施老化,

    路还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烂泥路;镇上的唯一像样的企业——一家农副产品加工厂,

    也处于半停产状态,工人工资拖欠了半年。而所有问题中,最棘手、最让她头疼的,

    是东河村的李老栓。李老栓,东河村村民,年近六十,是全镇乃至全县都挂了号的老**户。

    据说过去十年,他跑县里、跑市里、甚至跑过省里,次数多到数不清。**办的档案室里,

    关于他的卷宗摞起来有半人高。诉求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认为九八年二轮土地承包时,

    村里少分了他家口粮田;二是他家门口那条两百米的土路,每逢下雨就泥泞不堪,无法出行,

    要求镇**给他修成水泥路。前几任书记都想解决他的问题,

    但要么是历史遗留问题牵扯太多,查不清,要么是觉得他要求过分,想靠**“讹”**,

    最终都不了了之。李老栓也因此越访越偏执,成了干部们谈之色变、能躲就躲的“刺头”。

    苏晴第一次见到李老栓,是在一个阴雨绵绵的下午。她让司机把车停在村外,

    和小周深一脚浅一脚地踩着泥泞,摸到了东河村最里头那栋孤零零的旧瓦房前。院子没门,

    泥地已经被雨水泡得稀烂,几隻瘦鸡无精打采地躲在屋檐下。

    一个头发花白、衣衫陈旧、身形佝偻的老头,正坐在门槛上,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

    眼神浑浊地望着门那条几乎成了小水沟的土路。听到脚步声,他抬起眼皮,

    瞥了苏晴和小周一眼,又漠然地垂下,仿佛来的只是两只无关紧要的猫狗。“李大爷,您好。

    ”苏晴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温和,“我是镇上新来的书记,苏晴,来看看您。

    ”李老栓从鼻子里哼了一声,烟雾从齿缝间缭绕而出:“又来一个?看啥?

    看我这老骨头还能被你们糊弄几年?”他的声音沙哑,

    带着浓重的本地口音和一股挥之不去的怨气。小周在一旁有些尴尬,想开口解释,

    被苏晴用眼神制止了。苏晴没在意他的态度,目光越过他,看向屋里。昏暗的光线下,

    家徒四壁,唯一的电器是一台老旧的黑白电视机。她心里沉了一下。“李大爷,

    关于您反映的路和地的问题,我想再具体了解一下情况。”苏晴蹲下身,尽量与他平视,

    这个动作让她昂贵的西装裤立刻沾上了泥浆。李老栓猛地扭过头,

    浑浊的眼睛里陡然爆出一团火:“了解?了解多少遍了!耳朵都磨出茧子了!你们当官的,

    下来走个过场,说几句好听话,**一拍就走了!谁管我们老百姓的死活!”他激动起来,

    挥舞着烟杆,“下雨天,我老伴去镇上看病,摔在这泥坑里,腿断了!你们谁管了?那地,

    明明就是少了我一个人的!你们官官相护,欺负我老实人!”唾沫星子几乎溅到苏晴脸上。

    小周下意识地想上前挡一下,苏晴却纹丝不动,依旧平静地看着他,

    等他把积压多年的怒火和委屈发泄出来。“李大爷,您老伴的腿,现在怎么样了?

    ”等他喘息的间隙,苏晴轻声问。李老栓愣了一下,似乎没料到她会问这个,火气窒了一下,

    声音低了下去:“能怎么样?瘸了……阴雨天就疼。”苏晴沉默了片刻。

    雨丝飘落在她的头发上、肩膀上,冰凉。

    她看着眼前这条在雨水中泥泞不堪、确实难以通行的路,

    又看了看李老栓那张被岁月和怨愤刻满沟壑的脸。“路,确实该修。”她站起身,

    说了这么一句。李老栓和小周都愣住了。“您反映的地的问题,年代久远,

    需要时间调查核实,我不敢给您打包票一定能解决,但我跟您保证,我会组织人,

    把档案彻底翻一遍,给您一个清清楚楚的交代。”苏晴的语气很认真,没有敷衍,

    “但是这条路,”她指了指脚下,“不管地的问题如何,这条路影响到您和老伴出行,

    是客观事实。我们想办法,尽快把它硬化了。”李老栓狐疑地上下打量着她,

    像是在判断这话有几分真心。“尽快?多快?别又拿话哄我。”“给我一个月时间。

    ”苏晴说,“一个月内,如果路没动工,您直接到镇党委办公室找我拍桌子。”回到镇上,

    苏晴立刻召集相关人员开会。不出所料,阻力巨大。会议室里烟雾缭绕。赵德柱第一个反对,

    眉头拧成了疙瘩:“苏书记,你的心情我理解,关心群众嘛。但这个口子不能开!

    李老栓那是漫天要价!他那条路,就通他一户,按规定根本达不到村村通的标准!给他修了,

    其他类似情况的村民怎么办?都来找**修路,镇里哪有这个钱?这会引起连锁反应,

    到时候局面就没法收拾了!”财政所长也苦着脸:“书记,镇里账上确实没钱啊。

    上次修镇中心小学操场还欠着施工队尾款呢。这点钱,发工资都紧巴巴的。

    ”**办主任是老油条,敲着茶杯盖:“苏书记,您别被李老栓骗了。他就是个老刁民,

    靠**拿捏**。以前也不是没想过给他解决,稍微松点口,他就能顺着杆子往上爬,

手机上阅读

请扫二维码

同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