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枪映山河第一章烽烟起辽东光绪二十六年的雪,下得比往年更急些。
尖山窖村的私塾窗棂上结着冰花,赵老秀才放下手中的《论语》,侧耳听着院外呼啸的风声,
眉头拧成了疙瘩。炕头襁褓里的婴孩突然哭起来,那哭声清亮,穿透了窗外的风雪,
也穿透了这个多灾多难的年份。“就叫庆吉吧,”赵老秀才伸手轻轻拍着婴孩的背,
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愿我儿此生,能逢凶化吉,也愿这天下,早日太平。
”彼时的中国,正被八国联军的铁蹄践踏。辽东大地虽暂未被战火波及,却也早已暗流涌动。
赵庆吉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长大,父亲教他读书识字,也教他“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道理。他常常坐在私塾的门槛上,听村里的老人们讲当年甲午海战的故事,
讲那些为国捐躯的将士,小小的拳头攥得紧紧的,眼里满是与年龄不符的坚毅。十六岁那年,
赵庆吉考进了凤城县立中学。学校里有位从北平来的老师,常常给他们讲外面的世界,
讲俄国人和日本人在东北的争斗,讲国家面临的危局。每次听完课,赵庆吉都彻夜难眠,
他总觉得自己该做点什么,可又不知道从何做起。毕业后,赵庆吉考上了凤城县公安局。
穿上警服的那天,他对着镜子看了许久,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保护好家乡的百姓。
那时的凤城县还算太平,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巡逻、调解邻里纠纷,
偶尔抓几个小偷小摸的毛贼。可他知道,这份太平只是暂时的,
日本人在东北的势力越来越大,就像悬在头顶的一把利剑,随时可能落下。
1931年9月18日,一声巨响划破了东北的夜空。日军炸毁南满铁路,
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消息传到凤城县时,赵庆吉正在街上巡逻,
他看到报童举着报纸大喊“日军进攻沈阳”,心里咯噔一下,拔腿就往公安局跑。
公安局里早已乱成一团,局长拿着电话,脸色惨白。“东北军下令,不抵抗,撤回关内。
”局长放下电话,声音颤抖地说。“不抵抗?”赵庆吉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那东北的百姓怎么办?日本人打进城来,难道我们就眼睁睁看着他们烧杀抢掠?
”“这是上面的命令,我们无能为力。”局长叹了口气,“你要是不想干了,
就赶紧回老家吧,别在这里送死。”赵庆吉看着局长懦弱的样子,
又看了看身边那些不知所措的同事,心里充满了失望。他猛地扯下警服上的徽章,
摔在地上:“我赵庆吉不当亡国奴,更不会看着日本人欺负中国人!”当天晚上,
赵庆吉收拾好简单的行李,骑着自行车往尖山窖村赶。路上,
他看到不少东北军的士兵往南撤,一个个垂头丧气,毫无斗志。路边的百姓扶老携幼,
四处逃难,哭喊声、惨叫声不绝于耳。赵庆吉的心像被刀割一样疼,他握紧了拳头,
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拿起武器,跟日本人拼到底!回到尖山窖村,
赵庆吉立刻找到村里的几个年轻人,跟他们说了自己的想法。“日本人都打到家门口了,
我们不能再忍了!与其被他们欺负,不如跟他们拼了,就算死,也要死得有骨气!
”“庆吉哥,我们听你的!”村里的年轻人早就憋了一肚子气,纷纷响应。接下来的几天,
赵庆吉挨家挨户地动员。他跟村民们讲日本人的暴行,讲国家的危局,
不少村民都被他说动了,纷纷拿出家里的锄头、镰刀,
甚至还有几户人家把藏了多年的**也拿了出来。1932年正月,
赵庆吉联络了亲朋好友和村里的乡亲,一共150多人,组建了一支抗日队伍。他自任首领,
带着队伍在尖山窖村附近的山林里驻扎下来,开始了抗日斗争。刚开始的时候,
队伍装备简陋,缺乏训练,打了几次小规模的战斗,都没能占到便宜。赵庆吉心里很着急,
他知道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必须想办法提高队伍的战斗力。他想起自己在公安局的时候,
学过一些射击和战术知识,于是每天都带着队员们训练。
他教大家如何瞄准、如何隐蔽、如何冲锋,还根据山林的地形,制定了一套游击战术。
有一次,日军一支小队带着几个汉奸,到附近的村子里抢粮。赵庆吉得到消息后,
立刻带着队员们在日军返回的路上设伏。当日军进入伏击圈后,赵庆吉一声令下,
队员们纷纷开枪射击。日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慌乱中想要撤退,
却被早已埋伏好的队员们拦住了去路。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战斗,日军小队被全歼,
汉奸也被当场抓获。这是赵庆吉的队伍第一次取得大胜,消息传开后,附近的百姓都很振奋,
不少有志之士纷纷前来投奔。队伍规模越来越大,战斗力也越来越强。赵庆吉擅使双枪,
每次战斗都冲锋在前,双枪左右开弓,百发百中,日军和汉奸都对他又怕又恨,
百姓们则亲切地称他为“双枪英雄”。第二章良缘逢乱世1933年的夏天,
辽东大地酷热难当。赵庆吉率领部队在尖山窖村附近的关家堡驻防,这里地势险要,
易守难攻,是个练兵和休整的好地方。关家堡是当地的一个大户人家,主人关老爷为人正直,
乐善好施,对赵庆吉的抗日队伍很是支持,不仅给他们提供粮食和住处,
还经常帮他们打探消息。一天傍晚,赵庆吉正在院子里练枪,突然听到一阵清脆的马蹄声。
他抬头一看,只见一个身穿浅蓝色旗袍的姑娘,骑着一匹白马,从门外疾驰而来。
姑娘约莫十八九岁的年纪,柳叶眉,杏核眼,皮肤白皙,虽然脸上带着一丝疲惫,
却丝毫掩盖不住她的英姿飒爽。姑娘看到院子里的赵庆吉,勒住马缰绳,翻身下马。
“你就是赵庆吉团长吧?”姑娘开口问道,声音清脆悦耳。“我就是赵庆吉,请问姑娘是?
”赵庆吉放下手中的枪,疑惑地看着她。“我是关世英,关老爷的三女儿。
”关世英微微一笑,“早就听说赵团长是抗日英雄,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赵庆吉看着关世英,心里不禁一动。他早就听说关老爷有个三女儿,不仅长得漂亮,
而且文武双全,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关**过奖了,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
”赵庆吉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从那以后,关世英经常来找赵庆吉。
有时候是跟他请教射击技巧,有时候是跟他讨论抗日形势。赵庆吉发现,
关世英虽然是个女孩子,却有着超乎常人的勇气和智慧。她对日军的暴行深恶痛绝,
对国家的未来充满担忧,这让赵庆吉对她更加敬佩。关世英也对赵庆吉心生爱慕。
她觉得赵庆吉是个真正的英雄,他有担当、有勇气、有谋略,为了抗日事业不惜牺牲一切。
每次看到赵庆吉在训练场上挥汗如雨,或者在战场上奋勇杀敌,
关世英的心就会不由自主地跳动。有一天,关世英鼓起勇气,向赵庆吉表白了心意。
“赵团长,我知道现在是乱世,抗日事业任重道远,可我还是想跟你在一起,
跟你一起打鬼子,为国家效力。”赵庆吉看着关世英真诚的眼神,心里很是感动。
他其实早就对关世英有好感,只是觉得自己常年征战,生死未卜,不想耽误她。“世英,
我是个军人,随时都可能牺牲,跟着我,你会受苦的。”“我不怕受苦,也不怕牺牲。
”关世英坚定地说,“只要能跟你在一起,能为抗日事业出一份力,就算是死,
我也心甘情愿。”赵庆吉再也忍不住,一把将关世英搂进怀里。“好,世英,
我们以后就一起并肩作战,不把日本人赶出中国,誓不罢休!”不久后,
赵庆吉和关世英在关家堡举行了简单的婚礼。没有华丽的礼服,没有盛大的宴席,
只有队员们和村民们的祝福。婚礼上,关世英穿着一身军装,
英姿飒爽;赵庆吉则穿着一身便装,却依然难掩英雄气概。两人并肩站在一起,
就像一对璧人,成为了关家堡最亮丽的风景线。婚后,关世英并没有像其他女人一样,
在家中相夫教子,而是主动要求加入赵庆吉的队伍。赵庆吉起初不同意,觉得战场上太危险,
可关世英却坚持要去。“庆吉,我不是温室里的花朵,我能吃苦,也能打仗,
你就让我跟你一起去吧。”赵庆吉拗不过关世英,只好答应了她的请求。从那以后,
关世英每天都跟着队员们一起训练。她不怕苦、不怕累,无论是射击、骑马,还是战术训练,
都刻苦钻研。赵庆吉也把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她。经过几个月的训练,
关世英的射击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她也能像赵庆吉一样,双手持枪,百发百中。
在一次战斗中,关世英跟着赵庆吉一起冲锋,她双枪齐射,打倒了好几个日军,
让队员们都对她刮目相看。百姓们也亲切地称她为“双枪女将”。1935年,
赵庆吉的队伍加入了中国少年铁血军,他被任命为第二路总指挥,
关世英则担任第二路参谋长。夫妻二人既是生活中的伴侣,又是战场上的战友。
他们率领部队在辽东大地转战,神出鬼没,打得日军和伪军晕头转向。一年间,
他们同日军和伪军战斗30多次,几乎每天都在战斗,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为抗日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第三章血海深仇赵庆吉和关世英率领的铁血军第二路,
就像一把尖刀,插在日军的心脏地带。
他们频繁地袭击日军的据点、破坏日军的交通线、抢夺日军的物资,让日军损失惨重。
日军对他们恨之入骨,多次调集重兵进行“围剿”,却都被他们巧妙地化解了。
为了消灭赵庆吉和关世英,日军无所不用其极。他们一方面加强了对辽东地区的控制,
另一方面又四处悬赏捉拿赵庆吉和关世英,赏金高达五万大洋。不少汉奸为了钱财,
四处打探赵庆吉和关世英的消息,给他们的抗日斗争带来了很大的麻烦。1936年冬天,
辽东大地白雪皑皑,寒风刺骨。赵庆吉和关世英率领部队在岫岩县附近的山林里休整,
准备过年。可他们不知道,一场灭顶之灾正在向他们的家人逼近。关世英的父亲关老爷,
因为支持抗日队伍,早就被日军列入了黑名单。日军多次想拉拢关老爷,
让他劝说关世英投降,都被关老爷严词拒绝。这次,
日军得知赵庆吉和关世英的部队在岫岩县附近活动,便决定拿关老爷开刀,
以此来要挟关世英。一天夜里,日军纠集了大批兵力,突然包围了关家堡。
关老爷知道大事不好,赶紧让家人从后门逃跑,自己则留在家里应付日军。可日军来势汹汹,
很快就冲进了关家大院。关老爷被日军抓住,押到了凤城县的日军司令部。
日军司令山本一郎亲自审问关老爷。“关老爷,只要你给你女儿关世英写一封信,
劝她带着部队投降,我就放了你,还会给你荣华富贵。”山本一郎皮笑肉不笑地说。“呸!
”关老爷一口唾沫吐在山本一郎的脸上,“我关某人是中国人,绝不会让我的女儿做汉奸!
你们这些侵略者,迟早会被赶出中国的!”山本一郎气得脸色铁青,他拔出军刀,
架在关老爷的脖子上:“你别敬酒不吃吃罚酒!再不说,我就杀了你!
”“要杀要剐悉听尊便,想让我劝降女儿,绝无可能!”关老爷毫不畏惧地说。
山本一郎见关老爷软硬不吃,便想出了一个毒计。他让人模仿关老爷的笔迹,
给关世英写了一封劝降信,信中说自己被日军抓住,只要关世英带着部队投降,
日军就会放了他和家人。然后,他让人把信送到了赵庆吉和关世英的部队。关世英收到信后,
心里很是着急。她拿着信,手不停地颤抖,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爹,
你怎么能让我投降呢?”赵庆吉接过信,仔细看了看,心里顿时起了疑心。“世英,
你别着急,这封信可能有问题。你爹是个正直的人,他绝不会劝你投降的。
”关世英冷静下来,仔细回想了一下父亲的笔迹和语气,发现这封信确实有些不对劲。
“庆吉,你说得对,这封信肯定是日本人伪造的。我爹肯定是被他们抓住了,
我们得想办法救他。”“可是现在日军防守严密,我们根本无法靠近凤城县司令部。
”赵庆吉皱着眉头说,“而且日本人肯定是想用你爹来要挟我们,我们不能中了他们的圈套。
”关世英知道赵庆吉说得有道理,可她实在放心不下父亲。“那我们该怎么办?
难道就眼睁睁看着我爹被日本人杀害吗?”“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尽快壮大队伍,
提高战斗力,等时机成熟了,再想办法营救你爹。”赵庆吉安慰道,“你放心,
我一定会想办法救你爹的。”然而,关世英和赵庆吉还是低估了日军的残忍。
山本一郎见劝降不成,便下令杀害了关老爷。不仅如此,他还派人四处搜捕关家的人,
关世英的母亲、姐妹、子侄等40多名亲人,都被日军抓住,全部活埋在了鸡冠山下。
消息传到赵庆吉和关世英的部队时,关世英当场昏了过去。醒来后,她抱着赵庆吉,
哭得撕心裂肺。“爹,娘,姐姐,妹妹……你们放心,我一定会为你们报仇的!
”赵庆吉的心里也充满了悲痛和愤怒。他紧紧地抱着关世英,声音沙哑地说:“世英,
你别太伤心了,我们一定要好好活着,一定要把日本人赶出中国,为你的家人报仇雪恨!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关世英沉浸在失去亲人的悲痛中时,又一个坏消息传来。
赵庆吉的儿子赵德孚,在老家尖山窖村被日军抓住了。日军知道赵德孚是赵庆吉的儿子,
便想用他来要挟赵庆吉投降。日军派人给赵庆吉送信,信中说,只要赵庆吉带着部队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