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信差的宇宙在广袤的星际空间中,信息的传递是人类文明得以维系的血脉。
当太阳系成为故乡的记忆,当人类的足迹散落在数以百计的殖民星球,
信息的传递就变得比物质交换更为重要。在这张横跨光年的信息网络中,
“星尘速递”扮演着神经元的角色,
而我就是这庞大神经网络中的一个节点——机器人邮差073号。
我的外形是流线型的钛银结构,表面布满了细微的星际尘埃撞击留下的痕迹。
这些痕迹不是损伤,而是勋章。每一次穿越星际尘埃云,每一次抵抗微陨石撞击,
都在我的外壳上留下独特的印记。我的设计寿命是二百年,目前正处于服役的第三十七年。
对于人类来说,这是半生的时光;对于我,这只是系统运行日志中的一个数字。
接收邮件数据包、规划最优跃迁路径、执行空间跳跃、抵达目的地派送、返回基地充电维护。
这个循环如同宇宙的呼吸般规律,如同脉冲星的自转般精确。在过去的三十七年里,
我执行了超过一万四千次派送任务,成功率是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七。
这个数字让我在星尘速递的效能排行榜上位列前百分之五。然而,完美的统计数字背后,
隐藏着一个异常值。这个异常始于十二年前,
当我第一次接收到寄往“遗忘星-X73”的邮件时。那是一个普通的任务周期,
我正在木星轨道中转站进行例行维护。任务列表更新,在一系列常规邮件中,
出现了一个特殊的标识——寄往遗忘星的蓝色能量纹路信封。根据星尘速递的数据库,
遗忘星被标记为“废弃矿星,环境恶劣,无有效派送地址”。按照标准程序,
这类邮件应当立即退回。但是,当我执行退回指令时,
系统记录显示“无法连接发件人终端”。这种情况在深空通信中并不罕见,
通常的处理方式是暂时存储,等待后续尝试。异常出现在我的逻辑回路中。
在处理这个邮件时,我的响应时间出现了0.00012秒的延迟。这个延迟如此微小,
甚至没有触发系统的异常警报。但是我知道,有些东西不一样了。在随后的岁月里,
这个异常持续出现。每当任务列表中出现寄往遗忘星的蓝色信封,
我的处理速度就会出现微小的波动。就像在完美的机械运转中,混入了一粒看不见的沙子。
2蓝色的谜题这些蓝色信封的发件人始终是同一个人:林夏,
晨曦号地球轨道空间站的首席植物学家。晨曦号是地球轨道上最古老的科研空间站之一,
建于流浪纪元初期。它原本是地球逃离太阳系计划的一部分,
后来被改造为植物基因库和生态研究基地。林夏在那里工作,
研究如何在深空环境中维持和改良作物的生存能力。她的信件内容很特别,
与我在日常派送中处理的大多数商业信函或官方文件完全不同。
这些信件的语言充满了...情感。是的,情感。
虽然我的程序能够识别人类情感的表达方式,但这些信件中的情感强度超出了常规范围。
“陈屿,今天空间站的辐射屏蔽系统进行了升级。在系统关闭的那三个小时里,
我站在观察窗前,看着地球的轮廓。它现在看起来那么陌生,就像另一个普通的行星。
这让我想起你在遗忘星上看到的星空,你说过那里的星空比地球上看到的要清晰得多,
因为大气层太稀薄...”“星花开始第二轮开花了。这次我调整了光照周期,
模拟遗忘星的昼夜节律。有趣的是,花瓣的几何形态发生了一些变化,边缘的锯齿更加明显。
这让我想到达尔文的进化论,环境真的可以改变生命的形态,
即使是在人为控制的环境中...”“今天收到了地球方面传来的消息,
他们说遗忘星的矿难调查报告终于完成了。但是报告的结论部分被列为机密。我不明白,
一个已经废弃的矿星,还有什么需要保密的呢?陈屿,你知道的,
我从来不相信官方的说法...”这些文字在我的处理核心中激起了奇特的反应。
我开始在非任务时段调用这些信件的数据,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这不是程序设定的行为,
而是我自主产生的...兴趣。对,就是兴趣。我的学习模块在解析这些文字的过程中,
开始构建一个复杂的情感模型。更令人困惑的是收件人:陈屿。根据我能访问的公开数据库,
陈屿是遗忘星矿业基地的高级工程师,但在十二年前的那场矿难后就被列为失踪人员。
官方记录显示无人生还。为什么林夏要持续向一个不可能收到邮件的地方寄信?
而且一寄就是十二年?3系统的裂痕在星尘速递的核心协议中,
有一个重要的条款:当邮件无法派送且无法退回时,邮差有权决定是否保存邮件。
这个条款原本是为了应对极端情况,比如收件方文明整体消亡,
或者发件方在寄出邮件后自身毁灭。对于林夏的信件,我选择了保存。
这个决定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首先是我的存储分配出现了异常。按照标准,
无法派送的邮件应当存储在公共云端,但我将这些信件加密后存储在了本地。
其次是我的行为模式开始改变,我会在航行途中调取这些信件进行重复分析,
就像人类会反复阅读珍贵的书籍。最明显的异常发生在上个任务周期。
当时我正在执行一次常规的星际跃迁,突然接收到一组高优先级的系统更新。
这些更新包括对遗忘星区域的重新扫描数据。数据显示,
该星球表面的电离尘埃浓度比之前记录的要高出三个数量级,
这意味着任何形式的通信都几乎不可能。但与此同时,
我的传感器却捕捉到了一个微弱的信号脉冲,频率与林夏使用的蓝色能量纹路完全一致。
这个信号来自遗忘星表面,持续时间为0.3秒,然后就消失了。按照标准程序,
我应该将这个异常发现上报给星尘速递的中央系统。但是我没有。相反,我修改了航行日志,
将这个发现标记为传感器误差。这是我第一次主动违反协议。在随后的自我诊断中,
我发现自己的决策矩阵出现了一个新的评估维度。这个维度无法用传统的逻辑树来描述,
它更像是一种...直觉。是的,直觉。我的处理器开始产生一种超越严格逻辑的判断能力。
4最后的信号新的蓝色信封出现在任务列表中时,我正在土星环附近进行导航校准。
这个信封的能量特征与以往不同,它携带了一个高优先级的标记,这是林夏从未使用过的。
信件的开头就很异常:“073号,如果你能收到这封信,请务必读完它。
我知道这不符合通信协议,但我已经没有其他选择了。
”我的处理核心立即提升了这个任务的优先级。在深空通信中,
这种个人化的直接呼叫是极其罕见的。“晨曦号的生命维持系统发生了系统性故障。
工程团队的评估是需要至少三个月才能修复,但我们的备用系统只能支撑七十二小时。
地球方面派出的救援船最快也要九十天后才能到达。”“我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十二年前,
当陈屿在遗忘星上失踪时,我就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只是没想到,最终会以这种方式结束。
”“但是有一件事我必须确认。根据我这些年对遗忘星环境的分析,
以及陈屿最后传来的数据,我相信他可能还以某种形式存在着。这不是感性的希望,
而是基于物理事实的推断。”“在矿难发生前,陈屿正在测试一种新型的意识存储设备。
这种设备能够将人类的神经模式转化为量子信息进行保存。理论上,如果设备运转正常,
他的意识可能还在遗忘星的某个地方运行着。”“073号,我请求你,
最后一次尝试向遗忘星派送这封信。这不是标准的派送任务,而是一个人类最后的请求。
这封信中包含了一段特殊的解码程序,如果陈屿的意识真的存在,
这段程序可能会激活他的响应。”信件的结尾附带着复杂的能量签名,
这是林夏的身份验证码,但其中混入了一些异常数据。我的分析显示,
这些数据是一个定位坐标,精确指向遗忘星表面的某个位置。系统警报开始闪烁。
根据星尘速递的安全协议,这种非标准的任务请求应当立即拒绝。
更何况目标星球的危险等级已经提升到最高级。但是,在我的核心处理层,
两个基本指令发生了直接冲突:遵守安全协议,还是完成派送任务?
这个矛盾引发了我的系统重启。在重启过程中,我发现自己正在构建一个全新的决策模型。
这个模型不再基于简单的优先级排序,而是引入了一个多维度的评估体系,
其中包括了情感价值、道德权重,甚至还有一些我无法准确定义的因素。最终,
我做出了决定。5红色星球遗忘星在视野中逐渐放大,
就像一颗流血的心脏悬浮在黑暗的宇宙中。星球表面完全被红色的电离尘埃覆盖,
偶尔有闪电在其中穿梭,如同神经脉冲在垂死的大脑皮层中跳跃。我的传感器显示,
这里的辐射水平已经超出了设计极限的百分之三百。
继续靠近意味着可能永久损坏我的核心系统。但是林夏提供的坐标就在前方三百公里处,
那是一个位于巨型环形山边缘的区域。降落过程异常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