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万块?我织出天!第16章

小说:三万块?我织出天! 作者:芥子行 更新时间:2025-08-19

记者来那天,我差点把她赶走。

“《都市视线》专访。”她举着话筒,镜头对准我,“主题是‘女性创业逆袭’。”

我冷笑:“逆袭?我烧过厂,逃过婚,被全村骂‘不孝女’,你拍这个,是想让我再死一次?”

她没关机:“可你现在有厂,有工人,有订单。

你救了人,也救了自己。

苏晓梅,你不只是个老板。

你是——一个信号。”

我愣住。

信号?

我?

那个被红盖头蒙着脸、差点被塞进李铁山炕上的丫头?

我低头看手——

茧子,烫伤疤,裂口。

这手,织过布,修过机,抢过硬盘,抱过火里的人。

不是闺秀的手。

是活下来的手。

我点头:“拍。

但我不演。

我说真话。”

摄像机架在校舍车间,织机在响,女工在忙。

我坐在旧课桌前,没化妆,头发扎着,穿工装。

“逃婚那天,我不是不孝。”

“我是——不想死。”

我讲李铁山怎么打父亲还债,怎么当众抽我耳光说“这女人,老子买断了”,怎么烧厂、堵门、纵火。

我放录音——他捏我下巴那句:“我把你卖去山沟,让十个男人轮。”

全场静得像坟。

记者问:“你恨吗?”

“恨。”我点头,“可我不止恨他。

我恨那些说‘嫁鸡随鸡’的老话。

恨那些看着我被拖走却说‘女娃迟早要嫁人’的嘴。

恨我亲爹拿我换三万块时,连看都不敢看我一眼。”

我停顿,声音哑了:“可最恨的——

是曾经的我,差点认了命。”

镜头扫过车间——

哑女在织布,小兰在染缸边记录温度,老奶奶的孙女教新来的妇女穿综。

她们手糙,脸平凡,可眼神亮得像火。

“第一个来厂的那天,”我指着哑女,“她比划着说:‘我男人打我,我逃出来,没人收我。’

我让她留下。

她哭了。

我才知道——

我不是在救她。

是她,让我明白自己在干什么。”

记者轻声问:“你觉得你代表什么?”

我沉默几秒,抬头,直视镜头:

“当第一位女孩加入团队时,苏晓梅终于明白——

她不只是在为自己战斗,

而是在为所有不敢说‘不’的女孩,

点亮一盏灯。”

采访播出去,是晚上。

我蹲在车间看手机。

一开始,评论炸了。

“装什么清高?逃婚就是不孝!”

“谁知道她是不是编故事博同情?”

“李铁山多仗义啊,她倒打一耙!”

我盯着,心一点点冷。

可凌晨两点,风向变了。

有人发帖:“我表妹被逼嫁人,看了视频,连夜逃了。”

有人晒图:“我们村妇女群,全在转苏晓梅的采访。”

律师赵姐发朋友圈:“三年,我接了47个家暴案,38个女人不敢离。

今天,有5个打了电话:‘我想试试。’”

热搜爬上第二:#逃婚不是耻辱是自救#

#苏晓梅不是不孝是觉醒#

#每个说不的女孩都值得被照亮#

第二天,校舍门口堆满了东西——

旧布料、缝纫机、手写信。

一个包裹里,是张照片:三个女孩站在一起,举着纸板,上面写着:“我们成立了‘织梦小组’,已经开始接单。”

林老师看着我笑:“你那盏灯,点着了。”

我没笑。

我站在车间,看着满屋女人低头织布,梭子声“咔哒咔哒”,像心跳。

突然,眼眶热了。

我拿起剪刀,从“曙光”布上剪下一小角,贴在墙上。

下面写一行字:

“第一盏灯。”

风穿过教室,布条轻晃。

像旗。

像誓。

我轻声说:

“我不是要当英雄。

我只想告诉她们——

你不是废物。

你不是赔钱货。

你不是谁的附属品。

你是——

能自己点火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