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小说:公主她狼子野心 作者:小塘春水 更新时间:2025-08-26

第3章

黄昏时分,几名宫女躲在御花园的假山后窃窃私语。

“听说了吗?昨夜拾翠殿有哭声,凄凄惨惨的,巡夜的公公吓得跌了一跤......”

“我也听说了!二殿下身边的春桃姐姐说,贤妃娘娘死得冤,头七回来索命呢!”

“嘘——小声些!我昨儿夜里当值,亲眼瞧见拾翠殿的窗纸上映着火光,可里头明明没人......”

一声轻咳从假山后传来,几人吓得噤声,回头一看,竟是崔贵妃带着人站在不远处。

“放肆!”崔贵妃面色微沉,“宫中禁止议论鬼神之事,你们是哪个宫的?竟敢在此造谣生事!”

宫女们慌忙跪地求饶,崔贵妃冷声道:“这些宫婢不守宫规,捕风捉影,发落去浣衣局,今后若再有人散播谣言,一律严惩!”

立刻有粗使嬷嬷将人拖下去,崔贵妃眉头微蹙,转身道:“去立政殿。”

萧玥正在看书,听闻崔贵妃到访,指尖微微一顿。

“崔母妃今日怎么有空过来?”她起身相迎,神色如常。

崔贵妃轻叹一声,径直坐下:“长乐,本宫方才在御花园听见些风言风语,觉得该来提醒你一声。”

萧玥抬眸:“哦?”

“有宫人传言,昨夜拾翠殿有异动,说是......”崔贵妃顿了顿,似在斟酌用词,“说是贤妃魂魄未散,头七归来。”

萧玥轻笑一声,眼底却无笑意:“崔母妃信这些?”

崔贵妃摇头:“本宫自然不信,但流言猛于虎,如今传得沸沸扬扬,恐对你不利。”

她意有所指:“尤其......二殿下近日悲痛过度,难免被有心人利用。”

萧玥指尖轻轻敲了敲桌案:“多谢崔母妃提醒。”

崔贵妃起身告辞时,似不经意般提了一句:“说来也怪,那些宫女竟说看见拾翠殿有火光——可那里明明早已封殿,何来的烛火?”

萧玥眸光微闪。

崔贵妃离开后,萧玥仍坐在案前,指尖轻轻摩挲着书页边缘,眼底暗芒浮动。

章嬷嬷低声道:“殿下,可要派人去拾翠殿查探?”

萧玥摇头,唇角噙着一丝冷意:“不急。”

她抬眸望向窗外渐沉的暮色,淡淡道:“既然有人想闹鬼,那便让他们闹个够。”

这些日子,因为萧玥的放任,宫中流言更甚。

有宫人信誓旦旦地说,半夜听见拾翠殿内传来女子的啜泣声;更有甚者,声称亲眼瞧见一道白影飘过殿前的石阶,转瞬即逝。

萧玥听着这些传闻,神色平静,只吩咐道:“拾翠殿既已封宫,便不必再增派人手,照旧例巡视即可。”

章嬷嬷欲言又止:“殿下,若真有人装神弄鬼......”

萧玥轻笑:“那不正合我意?”

她端起茶盏,慢条斯理地抿了一口,眼底闪过一丝锐利。

“这些时日我一直在想,阿娘的死幕后真凶会否不止刘氏一人,奈何父皇将人都处置了,如今死无对证,若能利用这些流言蜚语得到一些线索......。”

?流言愈演愈烈,直至刘氏头七当夜

三更时分,拾翠殿的窗纸上映出一道飘忽的白影,长发披散,身形纤瘦,宛如刘氏生前模样。

更漏使吓得腿软,连滚带爬地逃开,口中喊着:“贤妃娘娘来了——”

白影缓缓飘至殿门处,似要破门而出。

就在此时,一道黑影如鹰隼般掠下,剑鞘重重击在那“鬼影”膝弯处!

“啊——!”一声痛呼,白影踉跄倒地,假发脱落,露出真容——竟是个身形瘦小的内侍!

谢靖一脚踩住他后背,冷声道:“装神弄鬼,好大的胆子。”

立政殿偏殿,烛火通明。

那内侍被捆得结实,跪在地上瑟瑟发抖。

萧玥端坐主位,慢条斯理地拨弄茶盏:“谁指使你的?”

内侍咬牙不语。

谢靖手腕一翻,匕首抵在他喉间:“说。”

寒意刺骨,内侍终于崩溃:“是、是二殿下!奴婢只是奉命行事啊!”

萧玥眸色一沉:“二皇子让你扮作刘氏鬼魂,意欲何为?”

内侍颤声道:“二殿下说......他只是想吓吓您。”

章嬷嬷呵道:“浑说什么!是刘庶人谋害国母在先,与咱们殿下何干!”

“奴婢只是听命行事,真的什么也不知道。”那内侍不住地磕头求饶。

翌日一早,萧玥差人禀报给弘德帝。

萧玥正襟危坐于案前,见皇帝驾临,起身行礼:“儿臣参见父皇。”

弘德帝抬手示意她起身,目光扫过跪在殿中央、抖如筛糠的内侍,沉声道:“就是此人?”

“是。”萧玥垂眸,“昨夜他扮作刘氏鬼魂,在拾翠殿外作祟,已供认受二弟指使。”

弘德帝眉峰微蹙,看向那内侍:“你且将昨夜所言,再复述一遍。”

内侍额头抵地,颤声道:“回、回陛下,二殿下说、说公主殿下害死贤妃娘娘,命奴婢扮鬼只是想吓吓公主......”

“放肆!”弘德帝突然拍案,惊得内侍瘫软在地:“李福安!去将那逆子提来!”

二皇子萧琅踏入殿中时,面色苍白如纸。??他跪地行礼,还未开口,弘德帝已冷冷道:“琅儿,你可有话要对朕说?”

萧琅喉结滚动,强自镇定:“父皇明鉴,母妃她死得冤枉啊!”

弘德帝怒道:“刘氏谋害国母证据确凿,竖子安敢狡辩!”

去岁太子染疾,不治而亡,彼时郑皇后即将临盆,弘德帝下令秘不发丧,无论如何都要瞒住一时。而贤妃却命人将太子病逝的消息传入皇后耳中,郑皇后身子本就不好,加上怀孕时年岁也不小了,得知后气血逆行,艰难产下一子后血崩而亡。弘德帝震怒,下旨彻查,一来二去地查到了贤妃头上。

萧琅泪眼婆娑,便将自己所知道的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儿臣不敢,是母妃死的那日夜间,有人送来了一封信,信上说母妃并非害死母后的真凶,这才命人在宫中散播鬼魅之事,试图引出幕后之人。”

弘德帝闻言,将手中把玩的碧玺念珠掷于案上。十八子翡翠串珠撞击紫檀木案,发出一声脆响。

“信呢?”

萧琅慌忙从怀中掏出一封信,递信时手腕发抖,险些将信笺掉落:“儿、儿臣一直贴身收着......”

李总管上前接过,指尖刚触到信纸,弘德帝已劈手夺过。随着信纸展开,皇帝的面色渐渐变得铁青,又将信笺递给萧玥。

“长乐,你怎么看?”

萧玥双手接过,垂眸细看,道:“无稽之谈,刘氏对于所犯之事已供认不讳,何来冤假错案。儿臣私以为,这其中必定有人借刀杀人。

弘德帝目光一凝:“你的意思是......”

萧玥指尖摩挲着信纸边缘:“刘氏素来鲁莽,说不定是听了谁的挑唆。父皇不知,刘氏临死前说有夺嫡之心的不止她一人,这些日子放任流言,也是为了引蛇出洞。”

弘德帝道:“可有查到什么?”

萧玥道:“幕后之人甚是狡猾,如今只能从这封信上入手,看看能否查出点什么。”

弘德帝道:“李福安,去司宝司传吴司宝即刻来立政殿。

盛夏的日头正毒,炙热的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斜斜地切进殿内,在青砖地上烙下一道道金色的光栅。殿角的青铜冰鉴缓缓吐着寒气,却驱不散那股子闷热。

更漏里的水一滴、一滴落下,在寂静的殿内格外清晰。

殿门处光线一暗。一位约莫五十岁的女官迈过门槛,阳光从她背后照进来,将她灰白的鬓发镀上一层金边。

“臣吴氏,参见陛下,参见公主殿下、二皇子殿下。”

“平身。”弘德帝一挥手,示意章嬷嬷将信纸递上。

“请吴司宝辨认一番,能否瞧出这封信出自哪里。”

吴司宝枯瘦的手指抚过信笺,殿内陡然静得可怕。她忽然将信纸举至鼻前三寸,深深一嗅。浑浊的眼珠骤然收缩,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松烟为骨,掺了南海珍珠粉......”沙哑的声音像砂纸磨过青石,“这墨方——是前朝灵帝特制的。”

弘德帝眉心一紧,此事竟牵扯到了前朝,问道:“纸呢?”

吴司珍继续道:“黄檗染制,质地坚韧,多用于抄写佛经。”

萧玥心中忽然想到一个人——德妃乌苏氏。说来这位和亲而来的德妃,还是前朝灵帝的外孙女呢!

殿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名小太监慌慌张张冲进来,扑通跪倒:“陛下!德妃娘娘方才在佛堂......悬梁自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