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苏甜已经彻底把“顾淮”这个名字从自己生活中剔除出去的时候,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打破了艺术馆的平静。
馆里要从这批合同工里,选拔一个表现最优秀的,转为正式编制。
这个消息一出,整个艺术馆的合同工都沸腾了。
在体制内,合同工和正式工,虽然干着差不多的活,但待遇和地位却天差地别,一个在天,一个在地。
转正,是所有合同工梦寐以求的事情。
大家私下里议论纷纷,猜测着这个天大的好运会砸在谁的头上。
而几乎所有人都觉得,这个名额非苏甜莫属。
苏甜来艺术馆三年了,是这批合同工里资历最老的。
她工作认真负责,从不出错,仓库被她打理得井井有条,连最挑剔的后勤处主任都对她赞不绝口。
更重要的是,她性格安静,不争不抢,人缘极好。
就连平时一起工作的同事李姐也拍着她的肩膀说:“甜甜,这次肯定是你,咱们这儿除了你,谁还有这个资格?”
苏甜听了,只是腼腆地笑笑,嘴上说着“还不知道呢”,心里却也燃起了一丝小小的希望。
她家境普通,父母都是工薪阶层,能有一份稳定且有保障的工作,是他们对她最大的期望。
如果能转正,她就不用再担心合同到期后何去何从,也能让爸妈彻底安心了。
为了这次评选,苏甜比平时更加卖力。
她把整个仓库的道具都重新清点、归类、贴上了新的标签,还熬了好几个通宵,做了一份详尽的电子台账。
人事科的科长来检查工作时,看到焕然一新的仓库和一目了然的台账,当场就对她竖起了大拇指,连连夸赞:“小苏啊,工作做得非常扎实!很有心!我们会综合考虑的。”
得到肯定的苏甜,心里那份期待又浓烈了几分。
她甚至开始偷偷地规划,如果转正了,第一个月工资要给爸妈买点什么。
然而,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痛。
公示名单出来的那天,苏甜满怀期待地挤到公告栏前。
当她看到“拟转正人员”那一栏里,赫然写着一个陌生的名字——“周琳琳”时,她感觉自己像是被人从头到脚浇了一盆冰水,瞬间从里到外凉了个透。
周琳琳?
她是谁?
苏甜在脑海里搜索了半天,才想起来,这是一个月前刚被分到展陈部的新人,一个看起来娇滴滴、不怎么爱说话的小姑娘。
怎么会是她?
周围的同事们也炸开了锅。
“不是吧?怎么是周琳琳?她才来多久啊?”
“就是啊,论资历论表现,哪一样比得过甜甜?”
“这里面肯定有猫腻!”
议论声中,一个消息灵通的同事凑过来,压低声音说:“你们还不知道吧?这个周琳琳,是王副馆长的远房亲戚!我亲眼看见王副馆长前两天拿着她的资料去找馆长了!”
一语惊醒梦中人。
原来如此。
所有的不解和疑惑,在“关系户”这三个字面前,都变得不堪一击。
苏甜站在原地,看着那个刺眼的名字,感觉浑身的力气都被抽空了。
她不傻,她知道在任何单位,这种暗箱操作都屡见不鲜。她只是没想到,这种事会这么不加掩饰地发生在她自己身上。
那些日夜的努力,那些详尽的报表,那些领导的夸赞,在“关系”二字面前,都成了一个笑话。
同事们还在为她打抱不平,言语中充满了同情和愤怒。
“太过分了!这不就是明抢吗?”
“甜甜,你应该去找馆长问个清楚!不能就这么算了!”
苏甜摇了摇头,扯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算了,没什么好问的。”
问了又能怎么样呢?
结果已经定了,再去闹,只会让自己更难堪,甚至连现在这份合同工的工作都保不住。
她能做的,只有接受。
那天下午,苏甜一个人在仓库里待了很久。
她没有哭,只是默默地看着自己亲手整理得井井有条的架子,看着那些贴着整齐标签的箱子,眼眶一阵阵地发酸。
原来,所谓的“优秀”,所谓的“努力”,在权力和人情面前,是如此的脆弱和无力。
她默默地打开电脑,加速了在招聘网站上搜索新工作机会的频率。
她的合同还有半年就要到期了,这里,终究不是她的久留之地。
虽然难过,但日子还要继续。
苏甜很快就调整好了自己的情绪,把所有的委屈和不甘都压在了心底。
她依旧像往常一样,认真地做着自己的本职工作,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只是,她脸上的笑容比以前少了,人也比以前更沉默了。
周围的同事看在眼里,都替她感到惋惜,却也爱莫能助。
而那个叫周琳琳的新同事,在公示期过后,顺利地办理了入职手续,成了艺术馆里人人羡慕的正式员工。
她见到苏甜时,眼神里总是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优越感和心虚的躲闪。
苏甜只是淡淡地点点头,然后擦肩而过。
她不想去恨谁,也不想去怨谁。
她只是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个世界的现实。
她想,也许离开这里,换一个环境,对她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