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屿精选章节

小说:微屿 作者:总是记不起那天 更新时间:2025-09-19

林微第三次摁灭手机屏幕时,写字楼的中央空调刚好发出一声闷响,像是老旧的肺在换气。

窗外的天早黑透了,玻璃上蒙着一层薄雾,把楼下车水马龙的光揉成一片模糊的橙。

她面前的电脑屏幕还亮着,文档标题是“2023Q4用户增长策略优化方案(终稿)”,

但“终稿”这两个字已经在过去三天里被她改了四次。“还不走?”邻座的张蔓探过头,

手里拎着包,“今晚不是说要早点回吗?”林微揉了揉太阳穴,

指了指屏幕上飘红的批注:“王总刚发的,说转化路径这里还要再改改。”“服了,

”张蔓翻了个白眼,“他白天干嘛去了?这都快十点了。”她凑过来扫了眼屏幕,“别改了,

再改下去你脑子都要打结了。我跟你说,上个月我就是这么熬,

结果第二天直接在地铁上吐了,得不偿失。”林微扯了扯嘴角,没说话。她知道张蔓是好意,

但这份工作于她而言,不是“得不偿失”就能轻易放弃的。在上海,

像她这样没背景、没资源的普通本科毕业生,能在这家还算知名的互联网公司站稳脚跟,

靠的就是“能熬”。房租每个月四千五,给家里寄两千,剩下的钱要扣掉吃饭、交通,

还有偶尔的人情往来,一分都不敢多花。“走了啊,”张蔓拍了拍她的肩膀,“记得早点睡,

别熬太晚。”办公室的灯一盏盏熄灭,最后只剩下林微头顶那盏。

键盘敲击声在空旷的空间里显得格外清晰,敲到后来,她的手指都有些发麻。

直到手机闹钟响了——她定了十点半的闹钟,提醒自己必须走了,

再晚就赶不上最后一班地铁。关掉电脑,收拾东西,背上包走出写字楼时,

晚风裹着湿冷的空气扑面而来,林微忍不住打了个寒颤。她裹紧了外套,快步走向地铁口。

路上的行人已经少了,大多是和她一样刚下班的年轻人,低着头,脚步匆匆,

脸上带着掩不住的疲惫。地铁里很空,林微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头靠在玻璃上,

冰凉的触感让她稍微清醒了些。车窗外的广告灯箱一闪而过,有奢侈品的海报,

有网红餐厅的推广,还有教育机构的“升职加薪”标语,

每一个都像是在提醒她:你还不够好,你还要更努力。她住的地方在郊区,

离公司要坐四十分钟地铁。出了地铁站,还要走十分钟的路。这条路没什么路灯,

只有几家便利店和水果店亮着灯。往常她都是埋头快步走,但今晚不知怎么,走了一半,

突然不想动了。就在这时,她看到了街角的那盏灯。那是一家小书店,藏在两家餐馆中间,

门脸不大,招牌是木质的,上面刻着一个“屿”字,旁边挂着一盏暖黄色的灯笼,

灯光透过玻璃门,洒在门口的台阶上,像一块柔软的地毯。林微犹豫了一下。

她不是个爱看书的人,上学时最头疼的就是语文阅读理解,

工作后更是连看微信文章都要挑字数少的。但今晚,那盏灯实在太诱人了,

像是在无边无际的黑夜里,突然出现的一个小岛屿。她推开门,门上挂着的风铃叮当作响。

店里很暖,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纸墨香,混合着一点木质书架的味道。

和外面的冷冽比起来,这里像是另一个世界。“您好。”一个温和的男声从里间传来。

林微循声望去,看到一个男人正站在书架前,手里拿着一本摊开的书,

身上穿着一件卡其色的针织衫,袖口挽到小臂,露出一截干净的手腕。他戴着一副细框眼镜,

头发软软地搭在额前,看起来很干净,也很安静。“您好,”林微有些局促地笑了笑,

“我就是……随便看看。”“没关系,”男人合上书,放回书架,“慢慢看,不着急。

”书店不大,只有一层,书架沿着墙壁摆了一圈,中间还有两个矮书架,上面摆满了书。

书的种类很杂,有经典文学,有现代小说,还有一些冷门的社科类书籍,

甚至还有几本儿童绘本,放在最下面一层,方便小朋友拿。林微漫无目的地走着,

手指偶尔会拂过书脊。她发现这些书大多是旧书,很多书的封面都有些磨损,书页也泛黄了,

但都整理得很整齐,看得出来主人很爱惜。“喜欢看什么类型的?”男人走了过来,

手里端着一杯热水,“刚下班吧?天这么冷,喝点热水暖暖身子。”林微愣了一下,

接过杯子,指尖传来温热的触感,顺着手臂蔓延到心里。“谢谢,”她小声说,

“我……其实不怎么看书,就是路过,看到这里亮着灯,就进来了。”男人笑了笑,

眼角有淡淡的细纹。“没关系,不看书也可以进来坐坐。很多人来这里,

就是想找个安静的地方待一会儿。”他指了指靠窗的位置,“那里有沙发,要是累了,

可以坐一会儿。”林微走到沙发边坐下,沙发很软,陷进去的瞬间,

她感觉全身的疲惫都好像被吸走了一些。她捧着热水杯,看着窗外的夜色,

又看了看店里的书架,突然觉得很安心。“这家店……是您开的吗?”她忍不住问。“嗯,

”男人点了点头,“开了三年了。”“叫‘屿’,是因为……像岛屿一样吗?

”男人有些意外地看了她一眼,随即笑了:“对,就是这个意思。

希望这里能成为一个小小的岛屿,让人在忙乱的时候,能过来歇一歇。”林微心里一动。

她想起自己每天挤地铁、加班、改方案的日子,像一艘在海面上漂泊的船,没有方向,

也没有停靠的地方。而这里,确实像一座小小的岛屿,安静,温暖,

能让人暂时放下所有的疲惫。“我叫陈屿,”男人主动介绍自己,“岛屿的屿。”“林微,

”她也报上名字,“微小的微。”陈屿点了点头,没再多说什么,转身回到了里间。

林微坐在沙发上,喝着热水,看着店里的书。她随手从旁边的书架上抽出一本书,

是《小王子》,封面是淡蓝色的,已经有些磨损了。她翻开第一页,

上面有一行手写的字:“所有大人最初都是孩子,只是很少有人记得。”字迹很清秀,

应该是陈屿写的。林微看着那行字,突然想起自己小时候。那时候她住在老家的小县城,

夏天的晚上,她会和奶奶坐在院子里,奶奶摇着蒲扇,给她讲嫦娥奔月的故事。

那时候的天很蓝,星星很多,日子过得很慢,慢到她以为永远都会那样。可后来,她长大了,

考上了大学,离开了家,来到上海。她以为大城市能给她想要的生活,却没想到,在这里,

她每天都在奔跑,却不知道自己在追逐什么。“这本书很好。”陈屿不知什么时候走了过来,

手里拿着一杯茶,“我第一次读的时候,还是在大学。那时候觉得小王子很傻,后来才明白,

傻的是我们自己。”林微抬起头,看着他:“你是说……我们都忘了自己曾经是孩子?

”“不止,”陈屿在她对面的椅子上坐下,“我们还忘了,什么是重要的。比如一朵花,

一只狐狸,或者一个晚上的星星。”他喝了口茶,“现在的人都太急了,急着赚钱,

急着成功,急着证明自己,却很少停下来,看看身边的东西。”林微沉默了。

陈屿的话像一根针,轻轻刺中了她心里最柔软的地方。她每天都在急,急着完成工作,

急着升职加薪,急着在这座城市站稳脚跟,

却从来没有停下来问过自己:这真的是你想要的吗?“我……我该走了。”林微站起身,

把《小王子》放回书架,“谢谢你的水,还有……这个地方。”陈屿也站起来:“不客气。

要是以后有时间,欢迎再来。”林微点了点头,推开门走了出去。风铃再次叮当作响,

像是在和她告别。她回头看了一眼,书店的灯还亮着,那个“屿”字在夜色中显得格外温暖。

走在回家的路上,林微的脚步慢了下来。晚风依旧冷,但她心里却好像多了点什么。

她摸了摸口袋里的手机,屏幕上还是王总的未读消息,但她这次没有立刻点开。她想,

或许明天,可以不用那么急。第二章咖啡与账本林微再次走进“屿”书店,

是一周后的周六下午。那天她难得不用加班,醒来后看着空荡荡的出租屋,

突然想起了那家书店。她换了件舒服的卫衣,踩着帆布鞋,慢慢悠悠地往地铁站走。

阳光很好,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上,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书店里比上次热闹一些,

有几个顾客在书架前看书,还有一个妈妈带着孩子坐在靠窗的沙发上,孩子正拿着一本绘本,

叽叽喳喳地问着什么。陈屿坐在收银台后面,手里拿着一本书,看得很认真。听到风铃响,

他抬起头,看到林微,笑了笑:“来了。”“嗯,”林微点了点头,“今天不忙吗?

”“还好,”陈屿合上书,“周末人会多一点,但大多是来看看书,不一定买。

”他指了指旁边的桌子,“要不要坐一会儿?我刚煮了咖啡。”林微有些意外:“可以吗?

”“当然。”陈屿起身,走进里间,很快端了一杯咖啡出来,“加了点奶,不怎么苦。

”林微接过咖啡,温度刚好,小口喝了一口,淡淡的奶香混合着咖啡的醇厚,味道很舒服。

“很好喝,”她说,“比我平时在公司楼下买的好喝多了。”“谢谢,”陈屿笑了笑,

“自己煮的,用料实在。”他回到收银台后面,拿出一个笔记本,开始写写画画。

林微坐在桌子旁,一边喝咖啡,一边看着店里的人。那个妈妈还在给孩子讲绘本,

孩子听得很入迷,时不时发出咯咯的笑声。还有一个穿着校服的高中生,坐在书架旁的地上,

背靠着书架,手里拿着一本《百年孤独》,看得很专注。这里的氛围很奇怪,明明有不少人,

却很安静,只有偶尔的翻书声和小声的交谈声。林微觉得很放松,她从包里拿出手机,

原本想刷会儿短视频,但看了一眼周围的人,又把手机放回了包里。她起身,走到书架前,

开始认真地找书。她没有找那些畅销的小说,也没有找成功学的书,

而是在儿童绘本区停了下来。那里有很多她小时候没看过的绘本,封面都很可爱。

她拿起一本《猜猜我有多爱你》,翻开看了几页,心里软软的。“喜欢这本?

”陈屿不知什么时候走了过来。林微有些不好意思地合上书:“就是觉得……挺可爱的。

”“这本很受欢迎,”陈屿说,“很多家长都会买给孩子,有时候也会有成年人来买,

说要送给自己的朋友。”他顿了顿,“其实绘本不只是给孩子看的,

很多成年人也能从里面找到安慰。”林微点了点头。她想起自己上次看的《小王子》,确实,

那些简单的故事里,藏着很多成年人都不懂的道理。“对了,”陈屿像是想起了什么,

“上次你看的《小王子》,还在原来的位置,要是喜欢,可以再看看。

”林微走到那个书架前,果然看到了那本淡蓝色封面的《小王子》。她抽出来,翻开第一页,

还是那行手写的字:“所有大人最初都是孩子,只是很少有人记得。”她抱着书,

回到桌子旁坐下,慢慢读了起来。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书页上,暖融融的。她读得很慢,

有时候会停下来,看着窗外的街道,心里很平静。不知过了多久,店里的人渐渐少了。

那个妈妈带着孩子走了,高中生也合上书,付了钱离开了。陈屿又回到收银台后面,

拿出那个笔记本,继续写写画画。林微合上书,走到收银台旁:“你在写什么?

”陈屿把笔记本递给她:“账本。这个月的房租快到期了,算一算收支。”林微接过笔记本,

翻开看了看。上面记得很详细,每一笔收入和支出都写得清清楚楚。收入大多是卖书的钱,

还有少量的咖啡收入。支出则包括房租、水电费、进书的成本,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费用。

她看了一眼最后一页的合计,发现这个月的收入刚好够覆盖支出,几乎没有结余。

“生意……不好做吗?”林微小声问。陈屿叹了口气,

点了点头:“现在大家都习惯看电子书了,愿意买纸质书的人越来越少。

而且这里的房租每年都在涨,上个月房东跟我说,下个月开始,房租要涨百分之十五。

”“涨这么多?”林微有些惊讶,“那你……能承受得住吗?”“不知道,

”陈屿苦笑了一下,“先看看吧。实在不行,可能就要把这里**出去了。”林微心里一沉。

她想起第一次来这里时的感受,想起这里的暖灯和旧书,想起陈屿温和的笑容。

如果这家书店没了,那像她一样,偶尔需要一个地方歇脚的人,又该去哪里呢?

“不能想想别的办法吗?”林微问,“比如……做一些推广?或者卖点别的东西?

”陈屿抬起头,看着她:“推广?我不太懂这些。之前也试过在网上发过一些帖子,

但没什么效果。至于卖别的东西,这里空间太小了,也放不下。”林微想了想,

她在公司做的就是用户增长,推广对她来说不算难事。“其实推广也不难,”她说,

“比如可以做个微信公众号,发一些书店的日常,或者推荐一些好书。也可以拍点短视频,

发在抖音或者小红书上,现在很多人都喜欢看这些。”陈屿愣了一下,

似乎没想到她会这么说:“这些……有用吗?”“应该有用,”林微点了点头,

“我身边很多朋友,都是看了短视频或者公众号推荐,才去打卡一些小众的店。

而且你的书店这么有特色,肯定能吸引到人的。”陈屿看着她,眼神里带着一丝犹豫,

也带着一丝期待:“可是我不会弄这些……”“我可以帮你,”林微脱口而出,

说完又觉得有些唐突,“如果你不介意的话,我可以教你怎么弄公众号,怎么拍短视频。

反正我周末也没什么事。”陈屿有些意外,也有些感动:“真的吗?那太麻烦你了。

”“不麻烦,”林微笑了笑,“其实我也想做点不一样的事,总比周末在家躺着强。

”那天下午,林微和陈屿聊了很久。她给陈屿讲了公众号的运营技巧,比如怎么写标题,

怎么排版,怎么吸引粉丝。也跟他说了短视频的拍摄要点,比如要突出书店的特色,

要拍得有温度,而不是硬邦邦的广告。陈屿听得很认真,时不时会提出一些问题,

比如“怎么才能让更多人看到”“要不要花钱推广”。林微都耐心地一一解答。她发现,

陈屿虽然对互联网推广不熟悉,但学习能力很强,很多东西一点就通。不知不觉,

天已经黑了。书店里的灯又亮了起来,暖黄色的灯光把两个人的影子拉得很长。“该走了,

”林微站起身,“明天我把一些运营的资料发给你,你先看看,有不懂的再问我。”“好,

”陈屿点了点头,“今天真的谢谢你。”他顿了顿,“要不要一起吃个晚饭?就当是谢谢你。

”林微心里一动,想答应,但又想起妈妈早上给她打的电话,让她今晚跟张医生见个面。

张医生是妈妈同事介绍的,在一家三甲医院当医生,条件很好,妈妈催了她好几次,

让她务必去见一见。“不了,”林微有些遗憾地说,“我今晚还有点事,下次吧。”“好,

”陈屿没有多问,“那你路上小心。”林微走出书店,回头看了一眼,

陈屿还站在收银台后面,朝她挥了挥手。她心里有些暖暖的,也有些小小的失落。

去见张医生的路上,林微一直在想陈屿的事。她打开手机,搜了搜上海的独立书店,

发现很多都因为租金上涨、客源减少而关门了。她想起陈屿账本上那寥寥无几的结余,

想起他说起房租时无奈的表情,心里有些替他着急。张医生已经在餐厅里等她了。

他穿着一身得体的西装,戴着一副金丝眼镜,看起来温文尔雅。见到林微,

他很礼貌地站起来,帮她拉开椅子。“不好意思,我来晚了。”林微坐下,有些局促。

“没关系,”张医生笑了笑,“我也是刚到。”他拿起菜单,“看看想吃点什么?

这家店的牛排不错。”接下来的晚餐,两个人聊得很客气。张医生问了她的工作、家庭,

她都一一回答。张医生也跟她说了自己的工作,比如每天要接诊多少病人,要做多少台手术。

他的语气很平淡,但林微能听出他的优秀和稳定。客观来说,张医生是个很好的结婚对象。

有稳定的工作,不错的收入,性格也温和。妈妈要是知道他们聊得还不错,肯定会很开心。

但林微心里却没什么波澜。她想起下午和陈屿在书店里的聊天,想起那些旧书,那些暖灯,

还有陈屿眼里的光。和张医生在一起,她觉得很舒服,但也很疏远,像是在完成一项任务。

晚餐结束后,张医生提出要送她回家,林微婉拒了。“不用麻烦了,我自己坐地铁回去就好。

”“那好吧,”张医生没有坚持,“我们下次再约?”林微犹豫了一下,点了点头:“好。

”走在回家的路上,林微拿出手机,看到陈屿发来的消息:“今天谢谢你,

资料我已经收到了,正在看。”后面还加了一个微笑的表情。林微心里一暖,

回复道:“不用客气,有不懂的随时问我。”她抬头看了看夜空,今晚的星星很少,

但她心里却好像亮着一盏灯。她想,或许,有些东西,比稳定更重要。

第三章误会与坦诚林微帮陈屿做的公众号,在两周后有了一点起色。一开始,

公众号的粉丝只有几十个人,大多是陈屿的朋友和常来书店的顾客。林微帮他写了几篇推文,

有介绍书店历史的,有推荐好书的,还有记录书店日常的,比如某个下雨天,

有个顾客在书店里待了一下午,临走时买了一本《雨天的书》;比如那个经常来的高中生,

终于把《百年孤独》看完了,又借了一本《活着》。推文稿写得很平实,没有华丽的辞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