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重生,开局手撕白莲花第4章

小说:高考前重生,开局手撕白莲花 作者:吟风辞月 更新时间:2025-09-23

我拥有这个考场里所有人都不具备的独一无二的优势——我看过未来。

我没有急着动笔,而是靠在椅背上,大脑飞速运转。

墙,是什么?是秦始皇的长城,是柏林墙,是网络防火墙。

桥,又是什么?是赵州桥,是金门大桥,是连接不同文明的丝绸之路。

这些都是陈旧的、人人都能想到的素材。我要写的,是他们想不到的东西。

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二十年后世界的模样。

我想到了“信息茧房”,人们被大数据和算法推荐困在自己认知的高墙之内,只看自己想看的东西,只听自己想听的声音,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变得前所未有的困难。

我想到了“认知壁垒”,不同行业、不同阶层之间,仿佛隔着一堵无形的墙,彼此无法沟通,甚至相互敌视。富人不懂穷人的挣扎,精英不解大众的迷茫。

这,才是这个时代最深刻的“墙”。

而桥呢?

我想到了互联网。它推倒了地域的墙,让天涯若比邻。

我想到了那些致力于打破信息壁垒的知识传播者,他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搭建起普通人通往专业领域的桥梁。

我还想到了我自己。我重生归来,最大的优势,不就是打破了时间的“墙”,拥有了一座通往未来的“桥”吗?

思路瞬间清晰。

我拿起笔,在草稿纸上写下了我的文章框架:

第一段,破题。点明“墙”与“桥”不仅是物理存在,更是精神和认知的象征。

第二段,论述“墙”的本质。从个体的偏见到群体的隔阂,再到信息时代的“认知高墙”,层层递进。

第三段,论述“桥”的意义。沟通、理解、融合。搭建桥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本质。

第四段,结合当下,升华主题。我们这一代人,生于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我们的使命,不应是加固高墙,而是要去搭建更多的桥梁。去打破信息的壁垒,去弥合社会的裂痕,去拥抱一个更多元、更开放的世界。

最后,结尾。我要用一句强有力的话,总结我的观点,也宣告我的人生态度。

框架搭好,我深吸一口气,开始在答题卡上奋笔疾书。

我的字迹算不上多漂亮,但二十年职场的磨练,让我的字写得极为工整、清晰,卷面干净得像印刷出来的一样。我的文笔也不华丽,但我写的每一个字,都源于我真实的思考和感悟,带着一种超越年龄的厚重和洞察力。

我没有引用任何一个古代先贤的例子,我写的,是未来。

“……当信息如洪水般涌来,算法却为我们每个人都筑起了一道名为‘兴趣’的无形之墙。我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自以为看到了全世界,实则不过是在窥探一个精心打造的牢笼。我们需要的,是主动走出去,去搭建一座通往不同观点的桥,去倾听不一样的声音,哪怕它刺耳,哪怕它会打败我们的认知……”

“……真正的强大,不是固守城墙,而是拥有建桥的勇气和智慧。推倒心中的墙,才能看到全世界的桥。”

写下最后一个字,收笔。

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觉酣畅淋漓。这篇文章,是我过去二十年人生思考的结晶,是我对这个世界最深刻的理解。我相信,任何一个有阅历的阅卷老师,都能看出这篇文章的与众不同。

我检查了一遍试卷,确认无误后,抬头看了一眼墙上的时钟。

距离考试结束,还有十五分钟。

我放下笔,平静地等待着**响起。

窗外,阳光正好。

我知道,我人生的第一场战役,已经胜券在握。而下午的数学,那不是我的战场,而是我的加冕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