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灯火,等你归来精选章节

小说:十年灯火,等你归来 作者:蛋蛋记忆 更新时间:2025-09-24

第一章蝉鸣里的白衬衫2013年的夏天,空气里弥漫着栀子花香和试卷油墨的味道。

林晓容抱着一摞复习资料穿过操场时,被篮球砸中了后背。“抱歉!

”清朗的男声带着慌张传来。她转身,看见徐云风抱着篮球站在阳光下,

白衬衫被汗水浸得半透,额前碎发滴着水珠。十七岁的少年身形挺拔,

笑容像冰镇汽水般清爽,蝉鸣声在这一刻突然变得格外响亮。“没事。

”林晓容捡起滚到脚边的篮球,指尖不小心触碰到他的掌心,像触电般缩回手。

徐云风接过篮球,指腹擦过她刚才碰过的地方,嘴角扬起好看的弧度:“我帮你拿资料吧,

看你快抱不动了。”不等她拒绝,他已经自然地接过那摞沉甸甸的习题册,

“高三(一)班的?”“嗯。”林晓容跟在他身后,

闻到他身上淡淡的洗衣粉混合阳光的味道,心跳莫名快了半拍。后来她才知道,

这个在篮球场上挥洒汗水的少年,是年级第一的学霸,是老师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也是无数女生悄悄议论的对象。而那次意外的碰撞,像投入湖心的石子,

在她平静的青春里漾开了圈圈涟漪。高三的日子像上紧了发条的钟,每个人都在埋头苦读。

林晓容的座位在靠窗的位置,总能看到徐云风抱着书本从走廊经过的身影。他走路很快,

背影挺直,白衬衫的领口永远整齐。

她开始下意识地寻找他的踪迹:早读时听他被老师点名朗读课文,

课间操时目光追随他的站位,晚自习后故意放慢脚步,只为能和他“偶遇”在回家的路上。

第一次鼓起勇气搭话,是在图书馆。她抱着一本《数学真题解析》,假装在书架前徘徊,

终于等到他走来。“这道题……你会做吗?”她声音发颤,指尖点着一道复杂的函数题。

徐云风低头看题,阳光透过窗户落在他浓密的睫毛上,投下浅浅的阴影。

“辅助线应该这样画。”他拿起笔,在草稿纸上写出清晰的解题步骤,

温热的气息拂过她的耳畔,“其实你思路是对的,只差最后一步转换。”那天他们聊了很久,

从数学题聊到喜欢的作家,从未来的理想聊到对大学生活的憧憬。林晓容发现,

这个看似清冷的少年,其实很爱笑,笑起来眼睛会弯成月牙,露出两颗小小的虎牙。

高考前最后一个晚自习,教室里的灯光格外明亮。徐云风忽然递来一张纸条,

上面用干净的字迹写着:“加油,我们北京见。”林晓容攥着纸条,手心沁出汗水,

抬头时对上他鼓励的目光,用力点了点头。窗外的蝉鸣依旧聒噪,

却好像突然变成了祝福的歌谣。第二章未寄出的情书拿到录取通知书那天,

林晓容在小区门口的梧桐树下等了很久。她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大学,

而徐云风被保送进了清华大学,他们真的要在同一个城市开启新生活了。

她手里攥着一封写了又改的情书,粉色信封被捏得有些皱。

可当看到徐云风和父母笑着走来时,所有的勇气都消失了。“恭喜你。

”徐云风递给她一杯冰镇柠檬水,和那天在操场一样清爽的笑容,“以后就是校友了,

虽然不在一个学校,但离得很近。”“恭喜你。”林晓容接过水杯,

冰凉的触感让她稍微镇定,“清华园一定很美吧。”“等开学带你去逛逛。”他说得自然,

像是在约定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那个夏天,他们一起参加同学聚会,一起去图书馆还书,

一起在傍晚的河边散步。林晓容把情书藏在书包最深处,总觉得还没到最好的时机。她想,

以后还有很多时间,他们在同一个城市,她可以慢慢告诉他自己的心意。开学那天,

徐云风来火车站送她。他帮她拎着沉重的行李箱,穿梭在拥挤的人群中。站台上人来人往,

广播里播报着列车信息,空气里满是离别的气息。“到了记得给我打电话。

”徐云风把行李箱放在车厢门口,从背包里拿出一个小小的鲸鱼挂件,“这个给你,

挂在书包上,祝你大学生活顺利。”鲸鱼挂件是蓝色的,眼睛亮晶晶的,像藏着一片星空。

林晓容接过挂件,指尖再次触碰到他的手,这一次她没有躲开。“谢谢你,一路顺风。

”火车开动时,她趴在窗户上,看到徐云风站在月台上向她挥手,身影越来越小,

直到消失在视线里。她把脸埋在围巾里,心里既期待又酸涩。那封情书终究没能送出去,

被她小心地收进了日记本里。大学生活新鲜而忙碌。林晓容加入了文学社,

每天穿梭在教学楼和图书馆之间。徐云风的大学生活同样充实,他们偶尔会在周末见面,

一起去逛故宫,去后海看夜景,去吃街角那家据说很有名的炸酱面。徐云风变得更忙碌了,

他参加各种竞赛,泡在实验室里,偶尔回消息时已经是深夜。

林晓容看着手机屏幕上“晚安”两个字,心里既有骄傲,又有隐隐的失落。她开始写日记,

把想对他说的话都写在本子里。日记本的封面,挂着那个蓝色的鲸鱼挂件。

她学会了在拥挤的地铁里站稳脚跟,学会了在深夜独自面对难题,

学会了把思念悄悄藏在心底。大二那年冬天,北京下了第一场雪。

林晓容在图书馆复习到闭馆,走出大门时发现徐云风站在雪地里等她,身上落满了雪花。

“怎么来了?”她惊讶地睁大眼睛。“刚做完实验,顺道路过。”他跺了跺脚上的雪,

从怀里拿出一杯热奶茶,“给你,还热着。”奶茶的温度透过纸杯传到掌心,暖到了心里。

他们并肩走在雪地里,脚印被雪花慢慢覆盖。路灯下,他们的影子被拉得很长,

偶尔会不经意地碰到一起。“晓容,”徐云风忽然停下脚步,雪落在他的睫毛上,

“我申请到了去美国交换的项目,明年春天走。”林晓容的心猛地一沉,

手里的奶茶好像瞬间变凉了。“多久?”她听到自己的声音有些发颤。“两年。

”徐云风看着她,眼神里有歉意,“本来想早点告诉你的,但一直在等结果。”雪越下越大,

落在他们的头发上、肩膀上。林晓容低下头,看着脚下的积雪,轻声说:“那挺好的,

是个好机会。”她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可心里的失落却像潮水般蔓延开来。

那天晚上,她把那封未寄出的情书拿出来,看了很久。原来有些话,错过了时机,

就再也说不出口了。第三章时差里的星光徐云风离开的那天,林晓容没有去送他。

她在课堂上坐立不安,看着窗外的阳光,心里空落落的。下课铃一响,她就跑回宿舍,

抱着那个蓝色鲸鱼挂件,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他们开始了有时差的联系。

林晓容晚上睡觉前,会给徐云风发消息,告诉他今天发生的趣事;早上醒来时,

会看到他深夜回复的消息,提醒她记得吃早饭,注意保暖。时差像一道无形的墙,

让他们的交流变得断断续续。徐云风在大洋彼岸努力学习,

偶尔会发一些那边的照片:阳光下的校园,实验室里的仪器,街头的落叶。

林晓容把那些照片一张张存起来,设置成手机壁纸。她依然坚持写日记,

日记里记录着北京的四季变化,记录着文学社的活动,记录着对他越来越深的思念。

她常常会对着鲸鱼挂件发呆,想象着徐云风现在在做什么,是不是也会偶尔想起自己。

大二的圣诞节,林晓容收到了徐云风寄来的包裹。打开一看,是一条红色的围巾,

还有一张卡片,上面写着:“北京很冷,记得保暖。等我回来。”她把围巾围在脖子上,

仿佛能闻到他身上淡淡的气息,心里暖融融的。那天晚上,北京下了雪,

她戴着围巾走在校园里,看着漫天飞雪,心里默默数着他回来的日子。

时间在忙碌的学习中悄然流逝。林晓容升入大三,开始准备考研。徐云风那边传来好消息,

他获得了优秀交换生的称号,还拿到了导师的推荐信。“我可能要再待一年,

跟着导师做项目。”视频通话里,徐云风的脸有些模糊,眼底带着疲惫,“晓容,对不起,

可能要让你多等一段时间了。”林晓容看着屏幕里的他,瘦了一些,眼底有淡淡的黑眼圈,

却依然笑得温柔。“没关系,你好好做项目,我等你回来。

”她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轻松,挂掉电话后却忍不住哭了很久。

等待的日子变得格外漫长。林晓容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中,用忙碌来填补心里的空缺。

她顺利考上了本校的研究生,继续在北京的生活。偶尔会有男生向她表白,

但她都礼貌地拒绝了。心里装着一个人,就再也容不下别人了。研究生期间,

林晓容开始在一家出版社实习。她每天挤地铁上下班,在格子间里处理稿件,

渐渐适应了职场的节奏。徐云风偶尔会在深夜打来电话,听她吐槽工作中的烦恼,

耐心地安慰她,给她建议。“等我回来,带你去吃遍北京的美食。”电话那头,

他的声音带着笑意,“到时候我们去后海划船,去爬长城,把这几年错过的时光都补回来。

”“好啊,我等着。”林晓容靠在窗边,看着远处的万家灯火,心里充满了期待。她相信,

无论距离多远,时间多久,他们的约定总会实现。第四章归来的陌生人徐云风回来那天,

林晓容特意请了假去机场接他。她穿了一条浅蓝色的连衣裙,化了淡妆,

手里捧着一束向日葵,站在出口处焦急地张望。三年没见,他好像变了很多,

又好像一点都没变。穿着简单的白衬衫和牛仔裤,背着双肩包,笑容依旧清爽,

只是眼神里多了几分成熟和疏离。“欢迎回来。”林晓容把向日葵递给他,心跳得飞快。

“谢谢你来接我。”徐云风接过花,目光在她脸上停留了几秒,“你变了很多,

越来越漂亮了。”简单的一句话,让林晓容的脸颊瞬间红了。他们并肩走出机场,

阳光透过玻璃幕墙照进来,在地上投下长长的影子。接下来的日子,他们像从前一样见面,

却总觉得有些东西不一样了。徐云风忙着论文答辩和找工作,他们见面的次数很少,

每次聊天都像是在汇报近况,少了从前的默契和自然。林晓容能感觉到,

徐云风在刻意保持距离。他不再像以前那样随意地帮她拎东西,

不再在过马路时下意识地护着她,聊天时总是礼貌而客气,

眼神里的温柔好像被什么东西掩盖了。她鼓起勇气问他:“云风,我们……是不是生疏了?

”他们坐在咖啡馆里,窗外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徐云风搅动着杯子里的咖啡,

沉默了很久才开口:“晓容,这几年我在国外想了很多,我们可能……更适合做朋友。

”林晓容的心像被针扎了一下,疼得说不出话来。她看着眼前这个熟悉又陌生的人,

三年的等待在这一刻变得像个笑话。“为什么?”她的声音带着颤抖。

“我在国外遇到了一个女孩,我们在一起了。”徐云风的声音很轻,

却像重锤敲在林晓容的心上,“对不起,晓容,我知道这样对你不公平,但我必须告诉你。

”窗外的雨越下越大,敲打在玻璃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林晓容感觉眼睛模糊了,

她用力眨了眨眼,把眼泪逼回去。“没关系,我明白了。”她站起身,拿起包,“祝你幸福。

”她几乎是逃着跑出咖啡馆的,任凭雨水打湿脸颊。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泪水,

只觉得心里空荡荡的,像是被掏空了一样。那个未寄出的情书,那些写满思念的日记,

那条红色的围巾,那个蓝色的鲸鱼挂件,所有关于他的记忆都变成了伤人的利器。那天之后,

林晓容删掉了徐云风的联系方式,不再去他们以前常去的地方。

她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用忙碌来麻痹自己。同事们都说她变得沉默了,

眼里的光好像消失了。研究生毕业,林晓容留在了出版社工作。她每天朝九晚五,

周末要么宅在家里看书,要么和朋友去逛街,努力让自己的生活充实起来,

不去想那个让她心痛的人。只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她还是会忍不住翻开那本日记,

看着里面稚嫩的字迹,想起那个穿着白衬衫的少年,想起那个在雪地里送她围巾的夜晚,

眼泪无声地滑落。第五章职场重逢三年后的秋天,林晓容已经成长为出版社的骨干编辑。

她负责的一本小说获得了文学奖,出版社为她举办了庆功宴。宴会上,衣香鬓影,觥筹交错。

林晓容穿着得体的礼服,和各位嘉宾寒暄,脸上带着职业的微笑。

当社长带着一个熟悉的身影走过来时,她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了。“晓容,给你介绍一下,

这位是盛世科技的徐总,也是我们出版社的新合作伙伴。”社长热情地介绍着。

徐云风穿着一身剪裁得体的西装,比三年前更加成熟稳重,眉眼间多了几分商界精英的干练。

他看着林晓容,眼神复杂:“林编辑,好久不见。”“徐总,好久不见。

”林晓容努力维持着镇定,伸出手和他轻轻握了一下,指尖冰凉。

原来他回国后进入了一家科技公司,短短几年就晋升为部门总监,成了别人口中的“徐总”。

命运真是奇妙,兜兜转转,他们终究还是以这样的方式重逢了。合作项目启动后,

他们不得不经常见面。会议室里,林晓容认真地讲解着图书策划方案,徐云风坐在对面,

听得专注,偶尔提出几个专业的问题。他们讨论工作时严肃认真,仿佛只是普通的合作伙伴,

刻意忽略着彼此眼中复杂的情绪。一次项目会议结束后,外面下起了大雨。

林晓容站在写字楼门口发愁,没带伞怎么回家。就在这时,一把黑色的雨伞出现在她头顶。

“我送你回去吧。”徐云风的声音在身后响起。车里的气氛有些尴尬,谁都没有说话,

只有雨刷器来回摆动的声音。快到小区门口时,徐云风忽然开口:“晓容,

当年的事……对不起。”林晓容看着窗外飞逝的街景,轻声说:“都过去了,

徐总不用放在心上。我们现在是合作伙伴,把工作做好就行了。

”她刻意用疏离的称呼拉开距离,徐云风沉默了,眼底闪过一丝失落。项目进行得很顺利,

他们的配合越来越默契。林晓容发现,徐云风虽然看起来冷漠,但工作非常认真负责,

总能注意到细节问题;他虽然话不多,

但说出的话总能切中要害;他依然记得她喝咖啡不加糖,记得她开会时喜欢用蓝色的笔,

记得她所有的小习惯。这些发现让林晓容的心乱成一团。她以为自己已经放下了过去,

可再次看到他的身影,听到他的声音,心里的涟漪还是会不受控制地扩散开来。

第六章迟来的真相合作项目庆功宴那天,林晓容喝了不少酒。她靠在露台的栏杆上,

看着楼下的车水马龙,心里五味杂陈。“喝这么多,不怕醉吗?”徐云风走过来,

递给她一杯温水。林晓容接过水杯,笑了笑:“今天高兴,多喝了几杯。

”酒精让她的胆子大了起来,“徐云风,你老实告诉我,当年你为什么要跟我说那些话?

”徐云风看着她泛红的眼眶,沉默了很久,像是下定了很大的决心:“因为我生病了,

很严重的病。”林晓容惊讶地睁大眼睛。“我在国外第三年,被查出得了免疫系统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