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后我考上状元全家后悔了精选章节

小说:重生后我考上状元全家后悔了 作者:一斤法师 更新时间:2025-09-24

暮春时节的雨,总带着一股子缠绵的凉,淅淅沥沥打在青瓦上,溅起细碎的水花,

也打湿了沈青禾棺木前那盏即将燃尽的长明灯。灵堂里静得可怕,

只有沈夫人柳氏压抑的啜泣声,和沈老爷沈从安沉重的叹息。沈家长子沈明轩站在一旁,

眉头紧锁,看着棺木前那写着“故女沈清禾”的牌位,眼底满是不耐:“哭有什么用?

人都死了,还不是因为她自己不争气,考了几次连个举人都考不上,还非要死磕科举,

最后把自己熬垮了。”这话像根针,死死地扎在柳氏的心上,柳氏猛地抬头,

红肿的眼睛里满是怨怼:“明轩!那是**妹!她要是不被你爹逼着去考科举,

能落到这个下场吗?当初我说让她在家学女红,将来找个好人家,你爹偏不听,

非要让她跟你一样去读书,说什么要光耀门楣!”沈从安脸色一沉,

重重拍了下桌子:“妇人之见!你这是妇人之见!青禾是沈家的女儿,她日若是能考中科举,

沈家就能出一个女状元,到时候咱们沈家在京城的地位,还能差得了?都是她自己没用,

连个功名都挣不来,反倒丢了性命!”他们争论不休,没人注意到,那盏即将熄灭的长明灯,

突然“噗”地一声,爆出一朵小小的灯花,随即彻底暗了下去。而棺木里的沈青禾,

手指竟微微动了一下。再次睁开眼时,沈青禾只觉得头痛欲裂,耳边是熟悉的蝉鸣,

鼻尖萦绕着淡淡的墨香。她猛地坐起身,环顾四周——雕花的木床,熟悉的书桌,

书桌上还摊着未写完的策论,旁边放着一个啃了一半的豆沙包。怎么回事儿,

这不是她的闺房吗?她不是已经死了吗?死在那个冰冷的雨夜,死在她第三次落榜之后,

死在父母和兄长的指责里。沈青禾颤抖着伸出双手,

看着自己白皙纤细、没有一丝老茧的手指,又摸了摸自己的脸颊,光滑细腻,

没有半点常年苦读留下的憔悴。她猛地抓过桌上的铜镜,镜中的少女眉眼弯弯,面色红润,

正是她十六岁时的模样!“我……我重生了?”沈青禾喃喃自语,心脏狂跳不止。她记得,

这一年,正是她第一次参加乡试的前三个月。前世,

就是因为父亲沈从安非要让她跟兄长沈明轩一起备考,她却因为基础薄弱,

又被母亲柳氏天天逼着学女红,分心乏术,最终名落孙山。从那以后,父亲对她越来越失望,

母亲也越发觉得她“不务正业”,兄长更是处处嘲讽她,她在沈家的日子,一天比一天难熬。

想到前世的种种,沈青禾眼底闪过一丝冷意。这一世,她绝不会再重蹈覆辙。科举这条路,

是她自己选的,前世她没能走通,这一世,她定要凭着自己的努力,考中状元,

让那些看不起她的人,都好好看看!“青禾,你醒了?怎么还愣着?快起来梳洗,

娘给你做了你爱吃的豆沙包,吃完了还要学女红呢。”门外传来柳氏的声音,

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强硬。沈青禾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波澜,掀开被子下床:“知道了,

娘。”走出房门,柳氏正端着一碗热腾腾的粥从厨房出来,看到她,

眉头就是一皱:“怎么穿得这么素净?女孩子家,就该穿得鲜亮些,你看你,

天天就知道读书,读那些破书有什么用?能当饭吃吗?”沈青禾没有像前世那样反驳,

只是淡淡一笑:“娘,读书能不能当饭吃,以后您就知道了。对了,从今天起,

女红我就不学了,我要专心备考乡试。”柳氏愣住了,随即拔高了声音:“你说什么?

不学女红?你一个姑娘家,不学女红学什么?难道你还真以为自己能考上科举?我告诉你,

沈青禾,你别白日做梦了!你哥哥当年备考乡试,还请了名师指点,你呢?

就凭你自己瞎琢磨,能考上才怪!”“娘,话不能这么说。”沈青禾走到桌边缓缓坐下,

拿起一个豆沙包,慢慢咬了一口,“哥哥有哥哥的天赋,我有我的努力。这一世,

我一定要考上科举,而且要考中状元。”她的语气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

让柳氏一时竟不知道该如何反驳。这时,沈从安和沈明轩从外面回来,听到母女俩的对话,

沈从安先是一愣,随即脸上露出一丝欣慰:“青禾,你能有这个志向,为父很是高兴。不过,

科举之路艰难,你一个女子,想要考中状元,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要是真的想考,

为父可以给你请个名师,好好指点你一番。”前世,沈从安也说过类似的话,

可后来因为沈明轩嫉妒,说请名师的钱应该花在他身上,沈从安便不了了之。

沈青禾心里清楚,父亲的“欣慰”,不过是建立在她能给沈家带来好处的基础上。她抬起头,

目光清澈而坚定:“爹,多谢您的好意。不过,我不需要名师指点,我自己可以。我相信,

只要我努力,就一定能考上。”沈明轩在一旁嗤笑一声:“妹妹,你可别吹牛了。

就你那点学问,能考上秀才就不错了,还想考状元?我看你还是趁早放弃,在家学学女红,

将来找个好人家嫁了,省得给沈家丢人。”沈青禾没有理会他的嘲讽,

只是平静地看着他:“哥哥,咱们拭目以待。”接下来的日子,

沈青禾彻底沉浸在了备考之中。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读书,直到深夜才休息,书房里的灯,

总是沈家最晚熄灭的那一盏。柳氏见她如此,虽然心里不满,但也知道多说无益,

只能每天给她准备些滋补的汤水,嘴上却依旧不饶人:“哼,我倒要看看你能坚持多久,

等你考不上,看你还有什么脸面见人。”沈从安偶尔会去书房看她,见她伏案苦读,

眉头紧锁,心里既有期待,又有疑虑。他不知道,这个曾经让他失望的女儿,这一次,

是否真的能给她带来惊喜。三个月的时间转瞬即逝,乡试的日子很快就到了。

沈青禾背着行囊,独自前往考场。临行前,柳氏塞给她一个荷包,里面装着一些碎银子,

语气生硬:“路上小心点,别丢了沈家的脸。”沈从安拍了拍她的肩膀:“青禾,好好考,

为父等着你凯旋。”沈明轩则撇了撇嘴:“祝你好运,妹妹。不过,

我可不会因为你是我妹妹,就手下留情的。”沈青禾只是笑了笑,没有说话,

转身踏上了前往考场的路。考场里的条件十分艰苦,狭小的号舍,简陋的桌椅,

还有严格的搜查。沈青禾却丝毫不在意,她沉着冷静地接过考卷,仔细阅读题目。

当看到题目时,她的嘴角微微上扬——这些题目,前世她都曾研究过,虽然当时没能答好,

但这一世,经过三个月的刻苦攻读,她早已胸有成竹。她拿起笔,行云流水地写了起来,

笔尖在纸上划过,留下一串串娟秀而有力的字迹。她写得很顺利,不到两个时辰,

就完成了考卷。检查了一遍,确认没有问题后,她便起身交卷。走出考场时,外面阳光正好。

沈青禾深吸一口气,只觉得浑身轻松。她知道,这一次,她一定能考上。半个月后,

乡试放榜的日子到了。沈家上下都很紧张,柳氏坐立不安,

不停地在院子里踱步:“你说青禾能考上吗?要是考不上,可怎么办啊?

”沈从安也有些焦虑,他时不时地看向门外,希望能听到好消息。沈明轩则显得很淡定,

他笃定沈青禾考不上,甚至已经想好了如何嘲讽她。就在这时,

一个小厮气喘吁吁地跑了进来,手里拿着一张榜单,兴奋地喊道:“老爷!夫人!少爷!

**考上了!**考上举人了!而且还是解元!”“什么?!”沈从安猛地站起来,

一把抓过榜单,仔细看了起来。当看到“沈青禾”三个字赫然排在第一位时,

他的手激动得发抖:“解元!青禾竟然考中了解元!好!好!太好了!真是太好了!

”柳氏也凑了过来,看到榜单上的名字,眼睛一下子就亮了,

之前的不满和担忧瞬间烟消云散:“真的是青禾!我的女儿竟然考中了解元!太好了!

太好了!”沈明轩则像是被雷击了一般,愣在原地,脸上的淡定消失得无影无踪。

他怎么也不敢相信,沈青禾竟然考中了解元,而且还是第一名!他自己当年考乡试,

也只是考了个十几名,沈青禾竟然比他还厉害?“不可能!这不可能!”沈明轩失声喊道,

“一定是哪里弄错了!她怎么可能考中解元?”小厮连忙说道:“少爷,没错的!

榜单都贴出来了,好多人都看到了,**就是解元!”沈明轩脸色苍白,说不出话来。

他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可能真的小看了这个妹妹。沈青禾回到家时,

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景象:父亲沈从安眉开眼笑,母亲柳氏喜极而泣,

兄长沈明轩则脸色难看地站在一旁。“青禾!你回来了!”沈从安快步走上前,

一把拉住她的手,语气里满是激动,“你真是爹的好女儿!竟然考中了解元!

为父真是太高兴了!”柳氏也走了过来,拉着她的另一只手,眼眶通红:“青禾,委屈你了。

以前是娘不好,不该阻止你读书,你别往心里去。”沈青禾看着他们热情的样子,

心里没有丝毫波澜。前世,他们也是这样,在她考中举人的时候,对她百般讨好,

可当她后来落榜时,又对她百般指责。这一世,她不会再被他们虚假的亲情所迷惑。

她轻轻抽回自己的手,淡淡说道:“爹,娘,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接下来,

我还要备考会试,就不跟你们多聊了。”说完,她转身就往书房走去,

留下沈从安和柳氏愣在原地。接下来的日子,

沈家上下对沈青禾的态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柳氏每天变着花样给她做好吃的,

嘘寒问暖,再也不提让她学女红的事;沈从安则四处托关系,给她找来了最好的备考资料,

还时常去书房跟她探讨学问;沈明轩虽然心里不服气,但也不敢再像以前那样嘲讽她,

只是偶尔会用嫉妒的眼神看着她。对此沈青禾毫不在意,依旧专心备考。她知道,

乡试只是第一步,接下来的会试和殿试,才是真正的考验。会试的日子很快就到了。这一次,

沈从安亲自送她去考场,还特意给她准备了最好的马车和随从。柳氏则拉着她的手,

不停地叮嘱:“青禾,路上小心,考试的时候别紧张,娘在家等着你回来。

”沈青禾点了点头:“娘,我知道了。”会试的题目比乡试难了很多,

但沈青禾凭借着扎实的功底和灵活的思维,依旧顺利地完成了考卷。放榜时,

她再次不负众望,考中了贡士,而且还是会元!这个消息传来,沈家彻底沸腾了。

沈从安激动得在家中大摆宴席,邀请了京城所有的官员和名流,炫耀自己有一个会元女儿。

柳氏更是走到哪里都把沈青禾挂在嘴边,逢人就夸自己的女儿有出息,考了个会元。

而沈明轩则彻底沉默了,他看着沈青禾的目光里,除了嫉妒,还有一丝隐隐的恐惧。

他的直觉告诉他,这个好妹妹,将来恐怕会比他强太多。殿试的日子越来越近,

沈青禾也越发忙碌。她不仅要复习功课,还要学习宫廷礼仪,毕竟殿试是在皇帝面前进行,

容不得半点差错。沈从安为了让她能在殿试中取得好成绩,

特意请了宫里的老太监来教她礼仪。柳氏则每天给她缝制新衣服,

希望她能在皇帝面前留下一个好印象。殿试当天,沈青禾穿着一身素雅的长袍,

走进了金銮殿。殿内庄严肃穆,文武百官分列两侧,皇帝坐在龙椅上,目光威严地看着下方。

沈青禾深吸一口气,按照礼仪跪拜行礼:“臣女沈青禾,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帝看着她,点了点头:“平身吧。朕听说你连中解元、会元,很是难得。今日殿试,

朕就考你几个问题。”接下来,皇帝接连问了几个关于治国理政、民生疾苦的问题。

沈青禾从容不迫,引经据典,侃侃而谈,她的回答条理清晰,见解独到,不仅符合儒家思想,

还提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建议。皇帝越听越满意,频频点头。

旁边的宰相也忍不住对沈青禾投去赞赏的目光。殿试结束后,

皇帝当场宣布:“沈青禾才思敏捷,见解独到,朕心甚慰。特钦点沈青禾为本科状元!

”“臣女谢陛下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沈青禾再次跪拜行礼,声音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