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新人成长记:从职场小白到能扛项目的3个月林晓攥着地铁扶手的手心全是汗,
上是提前查了第八遍的“星芒科技公司地址”——今天是她作为内容运营新人入职的第一天。
帆布包里装着昨晚熬夜整理的笔记本,扉页写着“别露怯,多听多问”,
可一想到要面对陌生的办公室、没接触过的运营工作,她还是忍不住心跳加速。地铁到站,
林晓跟着人流走出闸机,抬头就看见写字楼外“星芒科技”的发光logo,
玻璃门倒映出她紧张得有些僵硬的笑。她深吸一口气,攥紧包带走了进去。
第一章入职前的“秘密准备”:前辈的善意藏在细节里前台核对信息后,
给林晓递了杯温水:“苏芮姐在会议室等你,她是你的带教前辈,负责内容运营组。
”“苏芮”这个名字,林晓早在一周前就听过——HR拉入职群时,苏芮主动加了她微信,
发来一条长消息:“晓晓,入职前可以先看看这些资料,不用急着背,大概有个印象就好,
避免第一天太慌~”消息下面附了两个文件夹:一个是《运营常用工具清单》,
标注了“石墨文档(写方案用)、135编辑器(公众号排版)、蝉妈妈(看竞品数据)”,
每个工具后面都加了一句简单的使用场景;另一个是《2024年互联网运营行业报告》,
苏芮特意标了重点页:“第12-18页是内容运营的核心指标,
比如阅读量、转发率、用户留存,你可以先了解下这些词的意思。”那几天林晓没敢偷懒,
每天晚上抱着电脑看报告,遇到不懂的词就查百度,
还在笔记本上画了张“运营指标关系图”:DAU(日活跃用户)像奶茶店每天来的客人,
GMV(商品交易总额)就是客人买奶茶花的总钱,而她要做的内容,
就是让更多客人来、愿意多花钱。推开会议室门时,苏芮正对着电脑敲键盘,
听见动静抬头笑了笑:“晓晓来啦?坐,别紧张,我也是从新人过来的,
第一天连打印机都不会用。”她的笑很温和,眼角有浅浅的梨涡,
桌上还放着一杯没开封的热豆浆,“刚路过便利店买的,你早上没吃早饭吧?
”林晓接过豆浆,心里的紧张少了大半:“谢谢苏芮姐,我昨晚看了你发的资料,
还做了笔记,就是有个问题想请教——报告里说‘内容要贴合用户痛点’,
‘痛点’具体是指什么呀?”苏芮没直接回答,
而是打开手机给她看星芒科技的产品:“我们做的是职场成长类APP,
用户主要是刚毕业1-3年的年轻人。你想想,他们刚上班会遇到什么麻烦?”林晓愣了愣,
经历:“不知道怎么跟领导汇报工作、做表格总出错、担心自己做得不好被骂……”“对啦,
这些就是痛点。”苏芮点了点头,“我们的内容不是写‘职场有多好’,
而是帮他们解决这些麻烦。比如写一篇‘入职第一周:3个汇报技巧,让领导记住你’,
比写‘职场新人必备素质’有用多了。”林晓赶紧把这句话记在笔记本上,
笔尖划过纸页的声音里,
她忽然觉得“运营”好像没那么遥远——原来就是帮和自己一样的人解决问题。
第二章运营基础认知:原来“KPI”不是“催命符”入职第一周,
晓的主要任务是“观察”:跟着苏芮参加部门例会、看同事写的方案、整理过往的活动数据。
可每次开会,她都像听“天书”——“这个月DAU要涨10%”“GMV目标没达标,
得调整活动策略”“用户留存率掉了2个点,要查下原因”。散会时,林晓拽着苏芮的衣角,
小声问:“苏芮姐,他们说的‘留存率’到底怎么算啊?我听着就怕,
感觉KPI像催命符一样。”苏芮拉着她到茶水间,
泡了两杯咖啡:“其实KPI是帮我们明确目标的,不是来为难我们的。
我给你举个奶茶店的例子吧——比如奶茶店这个月想赚5万,这就是KPI。那怎么实现呢?
得知道每天要卖多少杯,一杯赚多少钱,这就是拆解目标。”她拿出手机,
打开计算器:“留存率也一样,比如我们APP昨天有100个新用户注册,
今天这100个人里有30个又打开了APP,那次日留存率就是30%。留存率低,
说明用户觉得APP没用,我们就要改内容、改功能,让他们愿意回来。
”林晓盯着计算器上的数字,忽然懂了:“所以数据不是冷冰冰的数字,
是告诉我们‘用户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对吗?”“没错。”苏芮笑着点头,
“下周我让你试着写竞品分析,到时候你就知道怎么用数据找问题了。
”可真正写竞品分析时,林晓还是栽了跟头。她花了两天时间,
把行业里3个竞品的公众号推文、APP内容全列了出来,
表格里塞满了“推文数量:每周5篇”“活动次数:每月2次”,
可苏芮看完却皱了皱眉:“晓晓,你这只是‘数据罗列’,不是‘分析’。
你得想:为什么A竞品的推文阅读量比我们高?他们的标题有什么特点?
活动为什么有人参加?”苏芮拿过她的笔记本,
在表格旁边画了个问号:“比如A竞品上周写了‘加班党必看:5分钟搞定早餐’,
阅读量1.2万。你看他们的用户和我们一样,都是职场人,加班、没时间做饭就是痛点。
而我们上周写的‘职场早餐推荐’,太笼统了,没有解决‘没时间’的问题,
所以阅读量只有3000。”林晓看着自己的表格,脸一下子红了。那天晚上,
她重新改竞品分析,特意把A竞品的10篇高阅读量推文标题摘出来,
分钟搞定XX”“3个技巧解决XX问题”——原来用户喜欢“具体、能解决问题”的内容。
改完的分析报告发过去时,已经是晚上10点。苏芮很快回复:“进步很大!
明天我们聊聊怎么把这些发现用在我们的推文中。”后面还加了个加油的表情。
林晓看着手机,忽然觉得加班也没那么累了。
第三章内容运营实操:从“没人看”到“阅读量翻倍”入职第二周,
苏芮给了林晓一个“小任务”:负责公司公众号的一篇推文,主题是“职场新人避坑指南”。
林晓兴奋又紧张,花了一天时间写初稿:开头写“职场新人要注意礼貌”,
中间列了“不要迟到、不要摸鱼、要主动加班”,结尾写“祝大家职场顺利”。
她自己读了一遍,觉得很“正确”,可苏芮看完却摇了摇头:“晓晓,你写的是‘大道理’,
不是‘避坑指南’。用户看这篇文章,是想知道‘具体会遇到什么坑,怎么躲过去’,
不是来听你说教的。”苏芮打开自己之前写的推文,
给她看:“你看这篇‘我入职3天就踩了坑:领导让我“随便做”,我真的随便做了’,
开头讲我自己的经历,中间说‘坑点:领导说“随便做”,
其实是要“有想法地做”;解决办法:先问领导“您希望达到什么效果”,
再给2个方案让他选’,结尾加互动‘你入职踩过什么坑?
评论区抽3人送《职场避坑手册》’。这样用户才会有共鸣,愿意看、愿意评论。
”林晓恍然大悟,原来内容不是“我想写什么”,而是“用户想看什么”。她重新改稿,
开头写自己实习时的经历:“去年实习,领导让我写一篇活动总结,
我觉得‘总结’就是列数据,结果交上去被骂了——领导说‘我要的是问题和改进方案,
不是数据清单’。”中间她列了3个新人常踩的坑,
每个坑都配了“场景+解决办法”:1. 坑点:同事让帮忙做不属于自己的工作,
不敢拒绝。解决办法:“我现在手上有XX工作,预计1小时做完,你要是不急,
我做完帮你;要是急,你看能不能找其他人?”2. 坑点:开会时不敢说话,怕说错。
解决办法:提前准备1个小问题,比如“这个活动的目标用户是刚毕业的人吗?”,
哪怕只说一句话,也能让领导记住你。3. 坑点:做错事不敢说,怕被骂。
解决办法:发现错了马上说,比如“苏芮姐,我刚才做表格时把数据算错了,现在正在改,
大概10分钟后给你”,领导更在意“你有没有解决问题的态度”。标题也改了好几遍,
从“职场新人避坑指南”改成“入职7天被领导夸?**这3个避坑技巧,
躲过了同事的‘坑’”。推文发出去那天早上,林晓每隔5分钟就刷一次公众号后台,
看着阅读量从100涨到500,再涨到1000,
最后停在了2100——比之前的平均阅读量翻了一倍,评论区还有30多条留言,
有人说“我昨天刚踩了第一个坑,今天就看到解决办法了!”,
还有人问“下次能不能写怎么跟领导提加薪?”苏芮拍了拍她的肩膀:“看到没?
用户的反馈就是最好的肯定。下次我们可以根据评论区的需求,再写一篇‘职场沟通技巧’。
”林晓看着后台的留言,心里甜滋滋的——原来自己写的内容真的能帮到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