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局刑侦支队的会议室里,烟雾缭绕,气氛凝重。
东区环卫站碎尸案的初步尸检报告和现场勘查结果已经摆在了桌上。血腥的照片和冰冷的文字交织,勾勒出一幅令人不寒而栗的画卷。
“死者身份确认了,”一个刑警汇报着,“李雯,二十八岁,某外贸公司职员,独居。社会关系简单,无明显仇家。最后被监控拍到是案发前晚下班回家,之后失联。”
“分尸地点呢?”支队长敲着桌子,脸色铁青。
“环卫站内部一个废弃的工具间发现了少量喷溅状血迹,与死者DNA吻合。初步判断是第一现场,或者至少是主要分尸现场。凶手对环卫站的工作流程和监控死角非常熟悉。”
“熟人作案?内部人员?”有人提出。
“正在对环卫站所有员工进行排查,但目前没有发现明显嫌疑对象。”
会议陷入了僵局。案件性质恶劣,社会影响极坏,上头限期破案的压力巨大,而线索却寥寥无几。
就在这时,赵伟推门走了进来,附在支队长耳边低声说了几句。
支队长的眉头先是紧锁,随即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最后化为一种复杂的纠结。他挥了挥手,示意会议暂停。
片刻之后,沈砚在两名干警的看守下,走进了这间他曾经无比熟悉的会议室。镣铐已经暂时除去,但他身上那身囚服,依旧与这里格格不入,刺眼无比。
所有目光瞬间聚焦在他身上。疑惑、审视、不屑、甚至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同情……各种情绪交织。
沈砚面无表情,目光平静地扫过在场每一个人,最后落在主位的支队长身上。
“沈砚,”支队长声音低沉,“你说你能提供帮助?”
“不是帮助,”沈砚纠正道,“是合作。我帮你们破案,你们给我一个查明真相、洗刷冤屈的机会。”
“狂妄!”一个资历较老的刑警忍不住拍案而起,“你一个戴罪之身,凭什么在这里指手画脚?”
沈砚看都没看他,直接对支队长说:“凶手身高在一米七五到一米八之间,左利手,体型偏瘦,但有长期从事体力劳动形成的肌肉。他可能有轻微的强迫症,分尸时切割面异常整齐,甚至……享受这种‘掌控感’。他熟悉环卫站,但并非正式员工,可能是临时工、外包人员,或者利用某种身份便利长期混迹其中。”
他顿了顿,抛出一个更具体的指向:“重点排查最近半年内入职、或者经常在夜间出入环卫站,并且有医学背景、屠宰经验,或者机械维修经验的人员。特别是……左手使用工具更灵活的人。”
会议室内一片寂静。
沈砚的描述,与现场技术分析得出的凶手心理画像,以及有限的物证指向,惊人地吻合!甚至补充了一些尚未明确的细节!
他是怎么知道的?难道真是他干的?或者,他真的有某种不为人知的信息来源?
“这些……是你猜的?”支队长沉声问,眼神锐利如鹰。
沈砚迎着他的目光,毫不退缩:“是推断。基于我对‘审判者’作案手法的了解,以及对这起案件细节的……分析。”
“审判者”这个名字再次被提起,让在场几个知情人脸色微变。
“你需要什么?”支队长沉默片刻,终于松口。
“我要看完整的案卷,包括所有现场照片、尸检报告和物证清单。”沈砚提出要求,“另外,我需要和林昭法医直接沟通,她对尸体痕迹的观察,可能有关键发现。”
最后这个要求,让支队长和赵伟交换了一个眼神。他们想起了林昭在现场那专业而冷静的表现,以及她提及的“特殊物质”。
“可以。”支队长最终点头,“但在案件侦破期间,你必须在我们的监控下活动。赵伟,你负责跟进。”
这是一种有限的妥协,也是将沈砚置于明处的监视。
沈砚并不在意。他要的就是这个介入的入口。
半个小时后,在市局一间临时安排的谈话室里,沈砚见到了林昭。
她依旧穿着白大褂,手里拿着一个文件夹,脸色有些苍白,但眼神依旧清澈冷静。只是在看到沈砚身上那刺眼的囚服时,她的指尖微微蜷缩了一下,随即又迅速松开。
负责监视的赵伟站在门口,示意谈话可以进行。
空气仿佛凝固了。
三年的时光,隔着冤狱、误解、生死,再次相见,两人都已是沧海桑田。
沈砚看着她,千言万语堵在喉咙口,最终只化作一句压抑着万千情绪的:“你……还好吗?”
林昭避开了他过于复杂的目光,将文件夹放在桌上,声音平淡得像是在对待一个陌生人:“沈……先生。这是尸检报告的补充说明,以及我对那些特殊物质的初步分析意见。”
她公事公办的语气,像一根细针,刺得沈砚心脏微微抽痛。但他知道,现在不是解释的时候。
“你说发现了特殊物质?”他强迫自己进入工作状态。
“是的。”林昭翻开报告,指向某一行,“在部分尸块的切割面,尤其是骨骼断面,发现了一种微量的工业用润滑油,含有特定的抗氧化添加剂。这种润滑油,通常用于高负荷的齿轮传动和液压系统。”
液压系统!
沈砚眼神一凛。这与凶手可能使用大型液压剪的判断完全吻合!
“能确定具体型号或者来源吗?”
“还在比对,本市使用同类润滑油的企业和机构很多,范围很广。”林昭顿了顿,补充道,“不过,这种润滑油的挥发性很弱,粘附性强。凶手如果在分尸时使用了沾有这种润滑油的工具,他的手上、衣物上,很可能也沾染了微量成分,不易彻底清洗干净。”
这是一个极其关键的线索!为排查凶手提供了更精确的方向!
沈砚深深地看着她:“谢谢。这个发现很重要。”
林昭合上文件夹,站起身,依旧没有看他:“这是我的工作。如果没有其他问题,我先回去了。”
她转身走向门口,步伐稳定,没有一丝留恋。
就在她的手触碰到门把手的瞬间,沈砚低沉的声音在她身后响起,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
“林昭,三年前,我没有包庇任何人。信我。”
林昭的背影僵住了。她没有回头,握着门把手的手指因为用力而指节泛白。
沉默了几秒钟,她最终什么也没说,拉开门,走了出去。
门轻轻合上,隔绝了两个世界。
沈砚看着那扇紧闭的门,眼神深处翻涌着痛苦与决绝。
他知道,她心中的坚冰,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融化。但至少,他迈出了重逢的第一步,并且,得到了至关重要的线索。
工业润滑油……液压系统……
凶手的轮廓,在他脑中渐渐清晰起来。
而隐藏在幕后的“审判者”,此刻是否正在某个角落里,冷眼旁观,甚至……已经开始为他布置下一个陷阱?
(第三章完)
---
有了沈砚提供的侧写和林昭发现的润滑油线索,排查范围迅速缩小。
警方对东区环卫站及其关联外包公司的人员进行了新一轮的、更具针对性的筛查。重点集中在有机械维修背景、可能接触液压工具、并且是左利手的人员上。
效率出乎意料的高。
案发后第六十小时,一个名叫孙老四的临时工进入了警方的视线。他是环卫站垃圾压缩设备的**夜班维修工,左手使用工具,体型偏瘦但精壮,有在屠宰场帮过工的经历。更重要的是,在他居住的杂物间内,技侦人员通过特殊光源,在工具柜缝隙和一双劳保鞋的鞋底,发现了极微量的、与尸块上成分一致的工业润滑油残留,以及几乎难以辨识的血迹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