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余烬与救赎精选章节

小说:星火余烬与救赎 作者:小耳朵兔兔 更新时间:2025-11-12

1烈焰谜踪滨海市的午夜,潮湿的海风裹挟着咸腥味,试图穿透层层叠叠的霓虹,

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烈焰撕裂。“警戒线再拉远十米!注意侧翼,别让无关人员靠近!

”陆沉的声音在噼啪作响的燃烧声中显得格外冷静,他摘下被熏得发黑的防护面罩,

露出一张线条冷硬的脸。额角的汗珠混着烟灰滑落,在下巴尖悬而未落。

作为市刑侦支队的队长,他已经和这场连环纵火案缠斗了整整三个月。这是第四起了。

从老旧的仓库到废弃的工厂,纵火犯像是在进行一场残酷的艺术创作,

每次都选择结构复杂、扑救困难的地点,却又精准地控制着火势蔓延的范围,

仿佛在嘲弄消防和刑侦部门的反应速度。“陆队,这边发现点东西。

”对讲机里传来年轻警员小陈带着喘息的声音。陆沉拨开还在冒烟的横梁,

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向声音来源处。火场中央的温度依旧灼人,空气中弥漫着呛人的焦糊味,

混杂着某种难以言喻的、近乎甜腻的化学品气息。小陈正蹲在一堆扭曲的金属残骸旁,

小心翼翼地用镊子扒开层层灰烬。“看这个。

”陆沉的目光落在镊子尖端——那是一枚被高温熏得发黑、边缘已经熔化的金属物件,

形状却依稀可辨。当小陈用证物袋将其小心拾起,借着探照灯的光线,

陆沉看清了上面模糊的徽章轮廓时,他的瞳孔骤然收缩。那是一枚警徽。更准确地说,

是一枚属于滨海市刑侦支队的制式警徽。而那上面残留的、几乎被烧尽的编号,

像一根淬了冰的针,猝不及防地刺进陆沉的心脏——那是周凛的编号。三年前,

在一次抓捕行动中为了掩护他而牺牲的搭档,周凛。官方记录里,

周凛的所有遗物都已在牺牲后交还给了他的家人,包括那枚伴随他多年的警徽。

它怎么会出现在这里?出现在一场诡异的纵火案现场?陆沉的手指无意识地攥紧,

指甲深深嵌进掌心。三年前的画面碎片般涌入脑海:周凛最后推开他的那个背影,枪声,

血泊,以及葬礼上覆盖着国旗的骨灰盒……“陆队?”小陈察觉到他的不对劲,

试探着叫了一声。“收起来,列为一级证物。”陆沉的声音有些沙哑,他别过头,

重新戴上防护面罩,将眼底翻涌的情绪掩盖在镜片之后,“扩大搜索范围,特别是灰烬层,

任何微小的残留物都不要放过。”他需要答案。这枚不该出现的警徽,到底是凶手的挑衅,

还是……一个他不敢深思的可能性?同一时刻,滨海市国际会展中心的报告厅内,

灯光璀璨。一场关于犯罪心理学前沿应用的学术会议正在进行,

台下坐着来自各地的专家学者和部分政法系统人员。沈翊站在演讲台上,

一身剪裁得体的深灰色西装,衬得他身形挺拔。他没有看手中的演讲稿,

目光平静地扫过全场,声音清冽如冰泉,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穿透力。

“……连环纵火案的犯罪侧写,不应仅仅停留在‘报复社会’或‘寻求**’的表层分析。

”他调出投影上的现场照片,其中几张正是前几起纵火案的现场图,

“注意看这几处起火点的分布,看似随机,实则遵循着某种几何规律。火焰的形态,

燃烧的路径,都显示出凶手极高的控制欲和……近乎偏执的完美主义倾向。

”台下响起一阵低低的议论声。沈翊继续道:“警方目前推测的‘流动作案’模式,

我认为值得商榷。”他的语气平淡,却像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湖面,“从心理学角度看,

这种类型的犯罪者,往往会在作案地点留下某种‘个人印记’,而非单纯追求破坏本身。

与其说他在逃避追捕,不如说,他在等待被‘理解’。

”这番话无疑是对警方调查方向的公开质疑。坐在前排的几位市局领导脸色微变,

却碍于场合不便发作。“至于动机,”沈翊顿了顿,指尖在触控屏上轻点,

一张滨海市地图被放大,“将这几处地点连线,

你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图形——像不像一枚未点燃的火焰?”图形在投影上清晰呈现,

确实如他所说,一个扭曲而富有张力的火焰轮廓。“他在绘制一幅画,用火焰作笔,

城市作布。”沈翊的目光落在地图中心那片空白区域,“而这幅画,还没有完成。

”话音落下,全场寂静片刻,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有人惊叹于他的洞察力,

也有人对这种大胆的推测持保留态度。沈翊微微颔首,没有多余的表情,转身走下讲台。

他的助理快步跟上:“沈教授,刚刚收到消息,城东老纺织厂那边,又着火了。

”沈翊脚步微顿,眸色深沉了几分。“和我们预测的位置,吻合吗?”“……完全吻合。

”他沉默片刻,抬头望向窗外。滨海市的夜空被远处的火光映照得一片通红,

像一只巨大的、正在眨动的眼睛。“看来,我们的‘艺术家’,开始催促观众了。

”沈翊的嘴角勾起一抹极淡的、意味不明的弧度。而此刻,在弥漫着硝烟味的火灾现场,

陆沉正望着那枚装在证物袋里的警徽,

弹出下属发来的消息——关于那位在学术会议上大放厥词的犯罪心理学教授的侧写内容。

当看到“火焰作画”、“等待被理解”这些字眼时,陆沉的眼神冷了下来。沈翊。

这个名字,他不是第一次听说。学术界的天才,警方顾问名单上的常客,

却也是出了名的“麻烦制造者”。他的侧写精准得可怕,却又带着一种俯瞰式的傲慢。

陆沉捏紧了手机,指节泛白。不管这个沈翊是谁,不管这枚警徽背后隐藏着什么,

他都必须找出真相。火还在远处燃烧,而一场无形的较量,已经悄然拉开序幕。

两个同样敏锐、同样执着的灵魂,站在了这场迷局的两端,他们的目标或许一致,

路径却注定交汇碰撞,迸发出更危险的火花。2警徽之谜滨海市的这个夜晚,注定无眠。

凌晨三点,刑侦支队的办公室依旧灯火通明。陆沉将证物袋里的警徽放在显微镜下,

金属表面的灼烧痕迹像一张狰狞的网。技术科的老林揉着通红的眼睛走进来,

手里拿着一份报告:“陆队,初步检测结果出来了。”“说。”陆沉的视线没离开显微镜。

“警徽上的灼烧程度与现场其他金属残留物一致,确实是在这场火灾中被烧毁的。

”老林的声音有些迟疑,“另外,我们在警徽的内侧缝隙里,

发现了一点微量的……荧光粉。”陆沉猛地抬头:“荧光粉?”“对,

一种工业级的荧光颜料,常用于舞台道具或特殊标识。”老林调出光谱分析图,

“前几起火灾现场也检测到过类似成分,但含量太低,我们一开始以为是环境污染物。

”荧光粉、几何纵火图案、殉职搭档的警徽……这些碎片在陆沉脑海里高速碰撞,

却拼不出完整的形状。他起身走到白板前,将四起火灾的地点照片按时间顺序排列,

用红笔沿着沈翊提到的“火焰轮廓”连线。最后一点落在城东纺织厂,

恰好构成火焰的尖端。“如果这是一幅画,”陆沉盯着白板,“哪里是画布的中心?

”年轻警员小陈凑过来:“陆队,您真信那个教授的话?

我觉得他就是故弄玄虚……”“查荧光粉的来源。”陆沉打断他,语气不容置疑,“还有,

把周凛的档案调出来,我要重新看。”小陈愣了一下:“周队的档案?

三年前不是已经……”“重新看。”陆沉重复道,声音里带着一种不容抗拒的沉郁。

办公室的门被推开,副局长张延洲走进来,眉头紧锁:“省厅刚来电,

沈翊教授主动提出要协助调查这起纵火案。”陆沉的手指在桌沿顿了顿:“协助?

还是来指导我们怎么查案?”“陆沉,注意你的态度。”张延洲叹了口气,

“沈翊在连环犯罪侧写方面的能力有目共睹,而且这次他的侧写准确率很高。上面的意思是,

让他加入专案组。”陆沉看向窗外,天边已经泛起鱼肚白,

火光熄灭后的城市笼罩在一层灰蒙的薄雾里。他想起沈翊在会议上那双过于平静的眼睛,

像结了冰的湖面,深不见底。“我没意见。”最终,他听见自己说,

“但查案的主导权在我们手里。”上午九点,沈翊出现在刑侦支队门口。他没穿西装,

换了件简单的黑色连帽衫,背着一个半旧的帆布包,与周围穿着制服的警员格格不入。

看到迎上来的陆沉,他微微颔首:“陆队长。”“沈教授。

”陆沉的回应带着职业化的疏离,“这边请。”两人走进会议室,专案组成员已经到齐。

沈翊走到白板前,目光扫过那些照片和红笔标记的线条,

忽然指着中心的空白处:“这里少了一点。”“什么?”“火焰的中心,

通常是温度最高的地方。”沈翊拿起笔,在空白处画了个圈,“这里应该有第五起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