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满分答案精选章节

小说:他的满分答案 作者:青蛙吐舌头 更新时间:2025-11-17

沈砚的世界是由0和1构成的。它们像最忠诚的士兵,排列成精确的序列,

流淌成代码的河流,在他面前的三块显示器上奔腾不息。逻辑是唯一的法则,

结果是明确的输出。这里没有模糊,没有意外,只有纯粹、冰冷、可预测的美。所以,

当书房陷入一片黑暗,三块屏幕同时熄灭的瞬间,沈砚的大脑出现了短暂的宕机。不是跳闸。

他听到了一种细微的、不祥的“滋啦”声,伴随着一股淡淡的焦糊味,

从他那台价值不菲的主机里飘散出来。寂静中,唯有窗外城市的霓虹,透过百叶窗的缝隙,

在他僵硬的侧脸上投下明明灭灭的光影。他缓缓靠向椅背,

指尖在黑暗中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节奏稳定,像在执行某种故障排查程序。三小时。

距离他向全球总部演示最新的“混沌环境下的最优决策AI模型”只剩三小时。

而所有未备份的最终版代码,都随着刚才那一下短路,灰飞烟灭。这不是意外。这是事故。

而任何事故,都必须有明确的原因和责任人。沈砚站起身,动作依旧稳定,没有丝毫慌乱。

他走到电箱前,手机电筒的光柱扫过——空气开关跳了。他的目光顺着线路走向,

最终定格在与隔壁单元共享的那面墙上。水。墙角的踢脚线处,有极不明显的水渍,

正在微光下反射着湿漉漉的痕迹。来源,隔壁。理性瞬间完成了归因计算。

输入:异常(短路)、痕迹(水渍)、坐标(隔壁)。输出:责任人(邻居)。他拉上电闸,

书房恢复光明,但主机已然沉寂。沈砚没有片刻犹豫,转身出门,走向隔壁。

他的脚步在铺着灰色地毯的走廊里无声无息,像一头锁定目标的猎豹。

站在那扇贴着各种可爱卡通贴纸和便签的门前,他微微蹙眉。

这与他那扇只有指纹锁的冷灰色铁门,风格迥异,属于“无序”和“低效”的范畴。他抬手,

以精确的力度敲了三下。门内传来一阵急促的、伴随着东西掉落声响的脚步声。门开了。

一股混合着丙烯颜料、泥土和某种淡淡食物香气的气流涌出,扑面而来。

首先映入沈砚眼帘的,是一双沾着各色颜料的手,以及一张写满惊慌的、很生动的脸。

她的头发随意地挽成一个松垮的丸子,几缕碎发黏在汗湿的额角,眼睛很大,

此刻因为惊吓而睁得圆圆的,像林间受惊的小鹿。“呃,你、你好?

”她的声音带着点刚跑完步的微喘。沈砚的视线越过她,扫视屋内。与其说是一个家,

不如说是一个刚刚经历过微型风暴的现场。

、画布、散落的画笔、茂盛到有些杂乱的绿植……以及地上放着的一个还在微微荡漾的水桶,

旁边是打翻的洗笔筒和流淌一地的浑水。“我是隔壁的沈砚。”他的声音平稳,

没有任何情绪起伏,像AI语音,“你家漏水,导致我家电路短路,损坏了重要设备。

”女孩的眼睛瞬间又瞪大了几分,脸上迅速涌起愧疚的红晕。“啊!对不起对不起!

我刚才在洗画笔,不小心把水桶踢翻了……我马上处理!”她手忙脚乱地想要找东西擦拭,

却差点被地上的颜料管绊倒。沈砚冷静地补充,

如同宣读事故报告:“损坏的设备是我的工作站主机,内部资料价值无法估量。

直接经济损失预估超过五万元。间接损失,包括项目延误带来的商业影响,暂时无法估算。

”女孩的动作猛地顿住,脸色一点点白了下去。五万,

对这个看起来刚毕业没多久、生活似乎还有些凌乱的自由职业者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

她张了张嘴,

声音有些发干:“我……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我赔……”她的目光在屋内慌乱地扫视,

最终落在窗台一盆看起来奄奄一息的薄荷草上。她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

快步过去端起那盆可怜的绿色植物,递到沈砚面前,

眼神里带着一种近乎孤注一掷的恳求:“这个……这个先抵押给你?

它虽然现在看起来不太好,但好好养一定能活过来的!很香的,你闻闻!

”沈砚:“……”他看着那盆叶片发黄、蔫头耷脑的薄荷,

又看了看眼前这个试图用一盆濒死植物抵消五万损失的女人。

他的算法库再次检索不到任何合适的应对模式。荒谬。这是唯一的结论。

“植物无法补偿我的损失。”他陈述事实,语气里没有嘲讽,只有纯粹的困惑。这个世界,

果然充满了无法理解的变量。女孩举着花盆的手慢慢垂了下去,肩膀也垮了下来,

像一只被雨淋湿的、无家可归的小动物。“那……那怎么办?”她小声问,带着鼻音,

“我叫林溪,是个画画的……我现在真的拿不出那么多钱……”沈砚沉默地看着她。

他的大脑在飞速运转,重新评估“解决方案”。武力威胁?违法,且低效。法律诉讼?

流程漫长,成本高昂。立即赔偿?根据对方当前状态评估,概率低于0.1%。

所有常规选项都被排除。他的目光再次扫过林溪那张泫然欲泣的脸,

以及她身后那片狼藉却充满生命力的空间。一个非常规的、基于当前环境最优化的方案雏形,

开始在他脑中形成。“我有一个提案。”沈砚开口,打破了沉默,

“鉴于你无法进行货币赔偿,我接受以劳务形式抵扣。”林溪抬起头,

茫然地看着他:“劳务?”“是的。”沈砚点头,“我的生活需要高效运转。

饮食是维持机体效率的必要环节,但目前占用我过多时间。从明天开始,

你负责我的一日三餐,按时送达。费用由我承担,劳务本身抵扣部分损失。剩余部分,

视情况再议。这个方案的执行期限,暂定三个月。

”这是他基于“最小化即时损失”和“最大化长期潜在补偿可能性”计算出的当前最优解。

既能解决他的饮食时间成本问题,也能将这个不稳定的“变量”置于可控的观察范围内。

林溪眨了眨眼,消化着这突如其来的转折。从巨额赔偿到……做饭抵债?

“就是……给你当三个月厨师?”她试探着问。“可以这么理解。

”沈砚看了一眼手腕上的智能表,“明天早上7点30分,早餐。请不要迟到。

我的时间表是精确的。”说完,他微微颔首,不再多言,转身走向自己那扇冰冷的房门。

留下林溪抱着那盆薄荷,站在一片狼藉中,久久没有回过神来。沈砚回到书房,

看着沉寂的主机。损失已然造成。但奇怪的是,他心中那股因计划被打乱而升起的躁意,

似乎平息了一些。他走到窗边,窗外是秩序井然的城市灯火。而他的脑海里,

却不合时宜地闪过那双惊慌的、像小鹿一样的眼睛,

以及那盆被当作“抵押物”的、奄奄一息的薄荷。他鬼使神差地,

在手机里设置了一个提醒:【明日7:30,接收观测样本L.X.的初次输入。

】早晨7点29分,沈砚完成了晨间冥想与当日计划梳理,准时走向门口。

他的大脑像一台精密校准过的仪器,每一个时间块都赋予了明确的任务。7点30分整,

他拉开了门。门外,林溪正举起手,似乎正准备敲门。她的动作因他的突然出现而僵在半空,

脸上带着奔跑后的红晕和一丝仓促。“早、早上好!”她微微喘着气,

将一个素色的帆布餐袋递过来,“你的早餐。”沈砚的目光首先落在餐袋上,干净,

没有多余的装饰,符合他的基础要求。然后,他的视线才移向林溪。

她今天穿了一件宽松的亚麻衬衫,上面还是不可避免地沾着些许颜料印记,

头发依旧随意挽着,但整个人在晨光中显得生气勃勃。“准时。”他接过餐袋,

言简意赅地评价。没有多余寒暄,他准备关门。“那个……”林溪急忙开口,

指了指他手中的袋子,“里面有张纸条,写了……嗯,一些说明。你如果有任何不满意,

或者有什么忌口,一定要告诉我!”沈砚点了点头,关上了门。

将餐袋放在整洁得毫无烟火气的餐桌上,他取出里面的东西。一个保温饭盒,

一杯密封好的现磨豆浆,以及……一张折叠的、边缘有点毛糙的便签纸。他展开便签。

上面的字迹不算工整,带着点稚气的跳跃感:「沈先生,早安!

三明治:全麦面包(楼下那家“谷语”买的,

我看你好像常去那里)、鸡胸肉(少油煎的)、生菜、番茄、还有一点点低脂芝士。

豆浆:无糖,但加了点燕麦,口感会醇厚一点。不知道合不合你口味,希望你喜欢。

——林溪」沈砚的指尖在“希望你喜欢”那几个字上停顿了半秒。喜欢?

这是一种主观情感偏好,不在他的营养摄入评估体系内。

他关注的是成分: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脂肪比例。这份早餐,从描述上看,

符合他的健康需求。他坐下,动作标准地开始进食。味道……客观评价,不难吃。

鸡胸肉火候掌握得居然不错,没有通常健身餐的干柴感。豆浆也确实如她所说,口感顺滑。

他将空饭盒收拾好,那张便签被他习惯性地捏成一团,准备扔进垃圾桶。但在松手的前一刻,

他不知为何,又停下了动作。指尖将纸团展开,抚平上面的褶皱,

然后夹进了桌上一本厚重的《深度学习导论》里。这只是为了方便记录“样本”的反馈。

他对自己说。接下来的几天,成了沈砚一场始料未及的“数据采集”过程。

林溪严格遵守时间,但她的“输出”却充满了不确定性。

便签的内容每天都在变:「今天尝试加了点牛油果,据说对大脑好!

(如果你不喜欢这种软绵绵的口感明天就不加啦)」「楼下水果店的蓝莓很新鲜,

给你放了一小盒,记得吃哦。」「抱歉抱歉!今天闹钟差点没响,煎蛋有点老了T_T」

沈砚发现自己开始不自觉地阅读这些便签,就像分析一段段非结构化的日志。

他注意到她的用词总是带着情绪修饰符(“很新鲜”、“希望你喜欢”、“抱歉”),

充满了主观判断和不必要的歉意。这与他的代码风格截然相反。同时,

他也开始在自己的阳台上,注意到“样本L.X.”的更多活动轨迹。他的阳台与她的相连,

中间只隔着一道不算高的玻璃隔断。他的这边,空无一物,只有干燥的风和城市的噪音。

她的那边,却像一个微缩的丛林。

各种他叫不出名字的植物在陶盆、铁皮桶甚至破旧的雨靴里蓬勃生长。

他几次看到她在傍晚时分,拿着一个小喷壶,哼着不成调的曲子,耐心地给每一片叶子喷水。

某天,他甚至在隔断的角落,发现了一小碗猫粮和清水。不久后,

他就看到一只警惕的流浪玳瑁猫,在她轻柔的呼唤声中,小心翼翼地靠近,开始进食。

而林溪就蹲在几步远的地方,只是看着,并不靠近打扰。沈砚站在自己空荡的阳台里,

透过玻璃隔断,沉默地观察着。这种行为,在他的认知里,

属于“无明确收益的非理性投入”。时间、物资(猫粮),

换取的只是一只猫暂时的停留和……她脸上那种满足的、在他看来毫无意义的微笑。然而,

他的“最优决策AI模型”在模拟人类复杂情感交互时,再次遇到了瓶颈。

他调取了林溪社交媒体上(一个名为“溪边的小画室”的账号)的公开数据。

只玳瑁猫在不同光影下的睡姿……配文总是些他无法理解的感慨:“今天的光线是蜂蜜色的!

”“失败了三张画稿,但薄荷草居然发新芽了!算是平衡~”混乱,低效,没有明确目标。

沈砚得出了初步结论。但奇怪的是,浏览这些碎片时,他主机风扇的嗡鸣声,

似乎都变得轻柔了一些。这天晚上,

林溪送来的晚餐便签上写着:「今天尝试做了低脂的罗勒意面,不知道你吃不吃得惯。

PS:你阳台好空啊,要不要……分你两盆绿萝?特别好养,不用怎么管,还能净化空气。」

沈砚看着那张便签,手指在桌面敲击了许久。第二天,他回家时,发现自家阳台的角落,

多了两盆郁郁葱葱的绿萝。翠绿的叶片在夕阳下舒展,带来一抹不属于他世界的生机。

林溪隔着玻璃,对他露出一个有点不好意思的笑容,比了个“加油”的手势,就缩回了屋里。

沈砚没有动那两盆植物。他既没有浇水,也没有把它们扔掉。

他只是允许它们存在于他的领域内,像一个被默认接入系统的未知外设。又过了几天,

他在浏览一个艺术品交易平台时,偶然看到了林溪的画。风格鲜明,色彩大胆,充满生命力,

但销量寥寥,关注者更是稀少。他的手指在鼠标上停顿。理性分析:她的画作市场价值低,

商业潜力有限。非理性行为:他调用了接口,匿名买下了她挂在上面的三幅电子版画。

支付成功的提示弹出时,他关闭了网页,没有留下任何记录。

这只是一个基于“鼓励样本持续输出,以保证饮食服务稳定性”的逻辑。他再次对自己强调。

然而,当某天林溪送晚餐时,眼睛亮晶晶地,

忍不住跟他分享“有个神秘的收藏家买了我三幅画!”时,沈砚只是面无表情地接过餐袋,

淡淡地“嗯”了一声。关上门后,他走到阳台。晚风吹过,那两盆绿萝的叶片轻轻摇曳。

他伸出手,极其小心地,触碰了一下其中一片叶子的边缘。冰凉,柔软,带着生命的质感。

他迅速收回手,像被什么烫到一样。

【观测日志更新:样本L.X.持续输出不稳定但具有特定模式的数据流。

其对环境(植物、动物)的非理性干预行为,初步观察结果显示,

可能对局部微环境(特指观测者自身感知环境)存在未被量化的积极影响。

需进一步收集数据。】沈砚的生活,像一台加装了新传感器的精密机器,

表面上依旧按既定程序运行,内核却在悄然处理着来自“样本L.X.”的庞杂数据。

他开始习惯在7点29分走向门口,习惯餐袋里那些带着手写体温度和小画片的便签,

甚至习惯了在傍晚时分,站在阳台,目光不经意地掠过那片日益茂盛的“微型丛林”,

以及偶尔到访的玳瑁猫。他会默许林溪在某些雨天,以“植物需要通风”为由,

将他阳台的窗户打开一条缝,

让湿润的、带着泥土气息的空气侵入他原本绝对干燥洁净的空间。

这是一种缓慢的、静默的“入侵”,如同藤蔓悄然攀附上冰冷的金属框架。

转折发生在一个周五的深夜。沈砚正在调试他的AI模型。屏幕上,数据流如瀑布般倾泻,

逻辑链条清晰严密。然而,在模拟人类面对“挚爱之物濒临失去”这一极端情境时,

模型的决策路径再次出现了难以解释的混乱和矛盾。

这已经是本周第七次在类似情感模拟节点卡顿。他揉着眉心,感到一种罕见的烦躁。

这种“感性”的混沌,是他一直试图用理性去解析和驾驭,却始终无法完美攻克的高地。

就在这时,他听到了隔壁传来的、压抑的呜咽声。声音很轻,隔着墙壁,模糊不清。

但沈砚的听觉捕捉到了异常。

他的程序本能地启动分析:音调频率、节奏、持续时间……结论:悲伤。高强度的悲伤。

他手指的动作停了下来。理性告诉他:这是他人的私密情绪,与他无关。

介入是不必要的社会交互,消耗能量,且可能引入新的不确定性。

他尝试重新聚焦于屏幕上的代码,但那断断续续的啜泣声,像一根极细的丝线,

缠绕在他的逻辑核心上,导致运行滞涩。时间过去了十分钟。哭声没有停止,

反而带上了绝望的气息。沈砚的眉头越皱越紧。

他的“最优决策算法”在此刻给出了相互矛盾的答案。选项A:忽略,

风险是可能影响自身工作效能。选项B:干预,风险是未知且可能更高。他猛地站起身。

走到门前,他停顿了一下。没有明确的“问题”需要他解决,这违背了他行动的基本原则。

但他还是打开了门。走廊的声控灯应声而亮。他站在林溪的门前,里面的哭声更加清晰了。

他抬手,用与第一次来时同样的力度,敲了三下。门内的哭声戛然而止。几秒后,

门被拉开一条缝。林溪的眼睛红肿,脸上满是泪痕,头发凌乱,在看到他的瞬间,

闪过一丝慌乱和窘迫。“沈……沈先生?”她的声音带着浓重的鼻音。

沈砚的视线快速扫过她的面部表情和身体姿态,

数据输入:泪腺分泌亢进、面部肌肉呈现悲伤扭曲模式、肩部下垂——确认情绪崩溃状态。

“我听到异常噪音。”他陈述事实,语气一如既往的平稳,“发生了什么问题?

”他的直接让林溪有些无措,

地想掩饰:“没、没什么……对不起打扰到你了……”“你的情绪状态显示并非‘没什么’。

”沈砚打断她,他的目光像扫描仪一样精准,“明确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